首页 理论教育 农田水利工程问题及解决方案

农田水利工程问题及解决方案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湖北省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实际问题。(一)农田水利欠账较多虽然近几年湖北省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但与建设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此外,还存在劳力难组织的问题。

农田水利工程问题及解决方案

当前,湖北省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实际问题。

(一)农田水利欠账较多

虽然近几年湖北省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但与建设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灌区配套不全,效益衰减。很多灌区的主体工程和干支渠建成后就投入使用,渠系建筑物配套不全,支渠以下的渠道很多就没有开通,加之通过几十年的运行,疏于维护管理,配套建筑物老损,渠道淤积、坍方、破损现象日益严重。据统计,全省灌区配套率只有55%左右。二是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效率降低。以泵站为例,湖北省绝大多数排灌泵站建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设备运行三四十年之久,仍然在带病运行。据统计,全省泵站设备完好率不足50%,泵站提水效率较低。三是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溉水利用效率低。由于水利工程不配套,设施老损失修严重,加之目前广大农村仍然采用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方式,导致“跑、冒、渗、漏”水现象严重,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灌溉水利用效率低,也无形中增加了农业的灌溉成本。据统计,全省渠系水利用系数在0.45左右,灌溉水利用系数在0.3左右。四是工程建设标准低,抗灾能力弱。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设年代久远,加之大多是“三边”工程,甚至有些是无设计,土法上马,本身先天不足,建设标准低,已很难适应防汛抗旱的要求,抵御水、旱灾害的能力差。

(二)资金投入仍是制约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

多年来,由于财政投入不足,湖北省农田水利欠账较多,根据《湖北省农田水利综合规划》,全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投资估计近800亿元,按现行的投资规模和速度,完成规划任务尚要几十年的时间[5]

(三)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管理依然存在建设容易,管理难问题(www.xing528.com)

市场化是当前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改革的主要思路,各地多采取诸如拍卖、承包等方式加以推进。但市场化并不是万能的,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市场化也是有其适用范围和限度的。市场化改革使小型水利设施的管理陷入混乱,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是无人管理,荒废,闲置,不再发挥灌溉功能。如沙洋县的新贺泵站,自从2005年抽完最后一次水之后,便再也没有开过机。无人愿意出钱承包,基层组织也无力盘活,泵站无人管理,废弃在那里,不再发挥抗旱功能。二是有些水利设施被承包出去,同样无法较好地发挥抗旱作用。如沙洋县的保险水库,一个小(二)型水库,承包给村里的一位村民,用来养鱼,结果养殖与抗旱发生矛盾,大旱之年,承包人不让农户从水库放水,农户为了抗旱,执意放水,结果引发纠纷。市场化的前提是要有经济效益,而大部分农田水利设施没有效益,或者说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市场化只能适用于特定类型的农田水利设施,对公益性或者准公益性的,市场化并不适用或者适度使用。[6]

此外,传统管理体制与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不相适应,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和相关法规、制度建设滞后,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不完善等三个方面,对于新建或整修的众多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如何加强建后管护,使其长期、高效发挥作用,已经成为当前急需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小型水利与大中型水利系统严重脱节

税费改革后,湖北省一些县市开始推行“以奖代补”项目,对农民自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给予补助,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掀起了新一轮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高潮。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价格等原因,农民自建的小型水利设施在应急抗旱的同时,与大中小型水利之间的关系破裂,大中型水利设施陷入“反公地悲剧”[7]困局。农民通过打井灌溉、自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等找到新的水源,退出原有灌溉体系的决心就更容易下了[8],从而割裂了农田水利系统的完整性。

此外,还存在劳力难组织的问题。农村青壮劳力大多外出务工,剩下的大多是老弱病残,农田水利建设劳力难组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