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表5-1和图5-3可见,“全球化”的突现率是5.15,2004年出现6次,2005年出现4次,2009年出现5次,随后6年都未再出现过突现。韩炼认为20世纪9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全球化对社会文化、政治、教育等领域的影响,面对WTO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新闻教育有必须与国际接轨的现实诉求,必须实现教育观的现代化,并且需要将现代化的教育观体现在新闻教育理念、学科教育体制、专业教学内容等方面,这意味着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新闻人才需要具备全球眼光,拥有敢于竞争的意识,并掌握国际管理运行规则和法律[2]。经过几年的具体观察后,杨璐对新闻传播学高等教育实践进行了审视,她认为全球化对于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等方面都有影响。在这种环境下,目前新闻传播类高校的学科体系构成和专业课程设置与传媒组织的实际需求之间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因此新闻传播学教育必须提出新的人才培养策略[3]。之后社会发展出现新的趋向,即“数字化”的挑战和“媒介融合”的发展成为不同面向的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共享的理论资源与实践导向,使得“全球化”作为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中独立议题的价值渐弱。
图5-3 “全球化”突现历史曲线
(二)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www.xing528.com)
结合表5-1和图5-4可见,“研究生”的突现率是3.73,从2000年到2009年间,除了2003年之外每年都有出现,在2009年达到峰值,随后6年渐弱。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层次,新闻传播学科的研究生教育一直是该学科发展中的必要环节,所以在该学科成为国家高等教育一级学科的前几年,围绕研究生教育的讨论也一直未断。2006年,由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复旦大学召开的“中国社会与中国新闻传播教育”高层圆桌会议,针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讨论。2009年,教育部加快发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转变研究生目标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政出台,研究生教育问题又变成国内高校学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为争取获准设置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拓宽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渠道,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委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牵头对设置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论证,由此产生了关于国内新闻传播硕士研究生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最为集中的专题性研究[4]。刘洁认为,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教育对高等教育界和新闻传播业界都有深远影响。对教育界而言,专业硕士的授课教师来自于实践领域的优秀业务精英;对业界传媒类工作者而言,意味着一种与实践工作和需求更加契合的专业教育机会。专业硕士的设立实现了在教育制度上新闻传播学教育领域和传媒业界真正的融合[5]。此后,我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进入稳定发展期,未出现大的革新,所以相关研究文献虽然每年都有,但再未形成突然涌现的状态。但未来随着国内高等教育政策的变化,研究生教育可能还会有新的议题。
图5-4 “研究生教育”突现历史曲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