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民族声乐发展研究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民族声乐发展研究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共性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到个性,即在科学发声体系上建立充满个性的民族性,我们可以通过发声练习来补充科学的发声体系,通过不断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特色来充实民族性的延伸,建立一种共性与个性、民族与美声相结合的教学体系,走出一条不仅有鲜明特色的民族风格道路,又能在国家乃至世界立足的民族声乐体系。要想突出学生的个性和特色,民族声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合理地安排教学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民族声乐发展研究

众所周知,我国的文化艺术领域是建立在众多民族的丰富多彩的音乐元素特点之上,各区域文化艺术的发展为民族声乐艺术的多样性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多年的理论知识学习及实践经验,我们认为,我国当今的民族声乐应该在共性科学的歌唱发声基础上,同时培养演唱者的个性,即要在理论与实践上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结合。20世纪初,欧洲西洋美声唱法传入我国,其规范的发声体系被我国所借鉴,并得到了深远的发展,因为这一体系能对人的嗓音生理机构做出合理的解释,并在实践运用中更好地挖掘人的发声潜质,完成更高水准的声乐演唱。在共性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到个性,即在科学发声体系上建立充满个性的民族性,我们可以通过发声练习来补充科学的发声体系,通过不断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特色来充实民族性的延伸,建立一种共性与个性、民族与美声相结合的教学体系,走出一条不仅有鲜明特色的民族风格道路,又能在国家乃至世界立足的民族声乐体系。

当前,个别学校的民族声乐教学系出现了共性大于个性的尴尬局面,忽视了因材施教,缺乏根据学生独特个性风格来开展教学的现象,一味地追求歌曲的通畅和超高音,而忽视了作品的特色和学生的潜质。我国的民族声乐本身就丰富多彩,因为各个地域的音乐文化风格特点构成了多元的文化发展,如果演唱者能够熟练掌握歌曲的风格特点,再加上了自己的二度创作,也许就从自身的角度化“千人一声”为“千人异声”了。

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的延伸,一方面需要专业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就需要作曲家要写出不同风格不同创作思路的音乐作品。因材施教对音乐教师来说不是一个陌生词,而是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嗓音条件进行教学。而现如今,有些院校和教师就忽视了这一点。为此,笔者也进行了调查,发现了几所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声乐课是五六个学生一起上一节专业课,大家一起发声、唱同样的歌曲,而这样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独特性与表现性。毕竟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嗓音条件、不同的审美意识、不同的作品情感理解,只有根据其特点采取有效的训练,才能形成风格迥异、多彩多样的声乐学习者。此外,要主动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要充分挖掘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不同表现欲望。(www.xing528.com)

要想突出学生的个性和特色,民族声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合理地安排教学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作曲家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创作出不同风格的作品,也要多创作地域风格强烈的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