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元文化视域下的民族声乐发展研究

多元文化视域下的民族声乐发展研究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族声乐教学模式的适用,关键在于其教学目的和任务,在于培养目标的层次和规格要求。(一)关于建立多元化的民族声乐教学模式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模式,一直以来采用的是传统的音乐院校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目前,许多师范大学、高职高专音乐系已经展开了这方面的实践,许多专家学者对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特别是对高师声乐小组课的设立发表了看法,对民族声乐教育来说,教学模式的多元化为演唱方法和风格的多元化提供了条件。

多元文化视域下的民族声乐发展研究

教学模式是在遵循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为了实现其教学的目的和任务而实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式样。民族声乐教学模式的适用,关键在于其教学目的和任务,在于培养目标的层次和规格要求。针对不同条件的教学对象、不同规格的培养层次,必须采用与其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手段和形式。

(一)关于建立多元化的民族声乐教学模式

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模式,一直以来采用的是传统的音乐院校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由于声乐个别课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教学中能充分顾及学生的特点和艺术个性的发展,因此,它的教学效果也十分明显,并成为声乐教学的主要形式。当然,“一对一”的教学也有其局限的地方,最大的不足在于“一对一”的授课方式和大多数院校的“一师终身制”(一般情况下由专业教师挑选学生或由系部分配,没有特殊原因不能换老师)使学生四年来接受同一种授课方式和同一位教师的声乐艺术观点,造成了学生视野狭窄,甚至模仿到了教师的缺点。

很多教师在每年的考试观摩中会有这样的体会,有些学生一开口演唱就能听出是谁的学生,往往是因为学生演唱时模仿了教师的演唱特点,既有优点也有缺点,而目前教师之间开放的交流平台尚未建立,导致大家各自关起门来教学,最终形成了学生只接受一家之言,其危害性显而易见。在教学中,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互相隔离,对传统戏曲、民歌等传统艺术的借鉴仅仅浮于表面,只注重了学生的演唱技术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造成了唱法的单一、表演的单一。因此,可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即打破传统的“一对一”的单一教学模式,形成以“一对一”“小组课”“公开课”和“请进来,走出去”的与民间双向互动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对于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提出,并不是要全部摒弃“一对一”的教学方式,而应继续发挥其灵活、针对性强的传统优势。小组课的开设,在目前全国高校普遍扩招的情况下,可有效地节约师资,在教学的初级阶段解决声乐发声中的基础理论和技术问题。公开课是一种师生之间交流的平台,可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了解,形成竞争机制。组织学生深入民间采风和请民间艺人到学校进行定期教学的与民间互动交流的方式,对民族声乐教学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民间音乐是民族声乐的基础,面向新世纪的民族声乐教学必须牢牢地抓住这一点。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从“一对一”教学模式到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许多师范大学、高职高专音乐系已经展开了这方面的实践,许多专家学者对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特别是对高师声乐小组课的设立发表了看法,对民族声乐教育来说,教学模式的多元化为演唱方法和风格的多元化提供了条件。

(二)关于多元化民族声乐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1.声乐个别课方面

采取“一对一”的授课方式,建议第一学年每周一学时,第二、三、四学年,有条件的院校可安排每周两学时(针对四年制本科的声乐表演专业)。它是一种声乐技能训练,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声乐技能和技巧,其特点是突出个性化教学,以挖掘学生的个体潜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位学生个体素质的发展。课程的具体要求如下所述。

一、二年级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即通畅、明亮、松弛的声音,掌握基本的发声方法即控制嗓音、气息的基本能力,根据学生的个人气质、嗓音特点、外形条件等摸索适合学生个性的声乐风格方向。教学曲目遵循由简到繁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以中国古诗词歌曲和近代艺术歌曲为主,还可适当加入意大利、德国、法国等经典外国艺术歌曲及我国地方民歌小调。中外古典艺术歌曲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比较有内涵,语言精致、风格优雅,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美感和艺术气质有很大好处。在技术方面,由于其音域不宽、不追求音量、注重歌曲的风格把握,因而,对声音的规范树立了良好的概念,是声乐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经典作品。传统地方民歌、小调,这些歌曲一般演唱难度不大、旋律朗朗上口、地方风格浓郁,在教学中应注重歌唱的语言准确、线条的流畅和地方风格的表现。

三、四年级是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与成熟时期,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演唱时声音、情感和表演的基本统一,对不同风格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初步建立个性的演唱风格。演唱内容以中国歌曲为主,包括中国民歌及民歌改编的歌曲、创作歌曲及中国歌剧选曲、少数民族经典歌曲。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学生的情感表达与艺术表现能力上,并逐步掌握多种风格特色的演唱与表演,形成自我独特的演唱风格。

2.声乐小组课方面

声乐小组课是声乐个别课的补充,在一、二年级开设,每周两课时,1~20人一组,最好选择有大镜子的教室上课,以便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表情和动作。声乐小组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解决声乐中的“共性”问题,包括声乐基础理论知识(歌唱发声器官、发声方法、歌唱共鸣、声乐演唱题材、演唱形式)、声乐发展史、中外优秀歌唱家演唱视听、定期声乐观摩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调节课堂气氛,关注每位学生,多给学生提供回答问题与上台表现的机会。

3.公开课方面

公开课是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其目的在于形成开放性的教学氛围。可由民族声乐教研室组织全体教师听课、评课,然后推选出几位教师分期进行公开课教学,个别课、小组课形式均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鼓励听课教师、学生提问、思考,教师即刻进行现场示范、解答,课后及时总结经验,写出课堂体会,留于教研室存档、交流。(www.xing528.com)

4.“请进来和走出去”方面

“请进来和走出去”指的是学校师生走进民间和到文艺团体采风与请优秀民间艺人进校传授民间音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请进来”可以以选修或讲座的形式针对全体学生灵活开课,学校长期或固定请民间艺人到学校来作为主要授课人,而学校的声乐教师则担任辅助者,教授民歌、戏曲、曲艺等。“走出去”可由系部组织,专业教师带队深入文艺团体演出,深入民间寻找民歌之源,保护、传承民族文化,时间可安排在三、四年级的寒暑假期,或由系部依据具体情况灵活安排。

(三)关于多元化的民族声乐教学审美和评价标准

多元化民族声乐教学模式的建立,打破了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其教学审美标准和教学评价标准必然发生改变,才能为多元化的民族声乐教学提供可行性,下面围绕这两点进行讨论。

1.建立多元的民族声乐教学审美和标准方面

建立多元化的民族声乐教学模式,开辟民族声乐教育中新的教学之路,非常重要的一条是建立与民间音乐双向互动的教学方式,就是学校师生走进民间和到文艺团体采风学习与请优秀的民族民间歌手和艺人进校传授民间音乐参与声乐教学相结合。这种参与不是仅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偶尔为之,作为了解民族声乐多层面的点缀,而是将其作为民族声乐教学模式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际上,要通过开辟这样一条道路来改变和重建我们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学的格局,不仅在于“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改变教师和学生的声音观念,使原有的单一色彩的声音走向多元化,从而建立多元的民族声乐教学审美标准。

不过,这里强调的多元化并不是要把一个声乐教师搞得无所适从,而是民族声乐教师应该在传统的“美声加民歌”的声音观念基础上,建立一种多元化的声音观念。因为我国声乐事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和传承多种民族声乐演唱形式的需要,决定了民族声乐教师必须有相当的适应能力

以往,民族声乐教学一直在美声唱法科学发声方法和民歌、戏曲、曲艺的风格相结合上寻找切合点,取得了很多成绩。可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种教学标准培养出一批出色的学生后被广为效仿,形成了声音、服装、表情、动作等多方面的趋同。所以,我们要在肯定人类声乐艺术的共同性和承认差异的前提下,辩证地看待外来的一切优秀声乐艺术,学习它们的长处,同时牢牢地抓住民间音乐资源这棵大树,把握这个原则,才能建立多元的民族声乐教学审美标准,适应当代民族声乐教学的真正需要。

2.建立多元的民族声乐教学评价标准方面

现行的民族声乐教学的评价通常是以期中、期末考试学生所演唱的几首歌曲来评定学生的成绩即声乐教学的结果。应该说,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教师和学生只注重歌唱技巧而忽视文化素养的提高,从而使学生朝着技术型的方向发展。建立多元化的民族声乐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在评定学生成绩时,为了保证其公平、公正、合理,应尽快建立多元的民族声乐教学评价标准,制订出一套相应的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案。该套考核方案必须体现民族声乐教育的特殊性,与多元化的民族声乐教学模式相匹配。具体的建议与想法如下所述。

考核可分三个方面进行,声乐基础理论考试,比分为30%;演唱声乐作品,比分为50%;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上课情况和演出比赛等社会实践情况)比分为20%,总分为100分。声乐基础理论考试由民族声乐教研室组织教师出题,内容可分为声乐发声基础理论知识、民族声乐简史、民族声乐作品赏析(含民歌、戏曲、曲艺、民族歌剧等)。声乐作品考试应演唱2~3首声乐作品,其中应至少包含一首传统民歌或戏曲选段,考评的标准侧重于演唱风格的准确把握(含方言、特色表演、情感表达),学生的每个阶段考试最好不重复一种地方风格的曲目,由所有授课声乐教师共同打分后取平均分。

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上课时的表现、参加比赛、演出等社会实践的综合表现,平时成绩建议由授课教师单独评定。因为授课教师对学生的平时表现最为清楚,如有些学生进校时的基础一般或嗓音条件一般,但学习态度明确、善于思考,进步显著;而有些学生进校时基础较好、嗓音条件不错,但学习不认真、不思进取,几个学期下来没有什么进步,但靠吃老本考试可能依然是高分。任课教师在评定学生成绩时就可按照其平时的学习效果、起点、现状等对比来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