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教育的改革,其教学内容改革都是重中之重,下面将围绕民族声乐教学课程改革与建设进行探讨。
(一)关于课程设置改革的原则
民族声乐教育要在新形势下继续向前发展,必须转变教育理念,重视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找到时代与传统的最佳切入点,其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师素质结构都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
改革的关键在于要明确教育目标,即传承和发扬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培养能演唱各种风格作品、理解和尊重各民族音乐文化、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课程设置的改革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课程内容设置遵循民族化、多样化的原则
“民族化”是民族声乐教育不同于其他声乐教育形式的特点,更是民族声乐艺术区别于外来声乐艺术的根本点。世界各民族的声乐艺术及其发声方法,有其相通之处,也有不同点。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之所以不同于外来的声乐艺术,就在于其根植于中华大地丰厚肥沃的土壤、悠久的传统音乐文化,历经数代劳动人民的传唱、改造,沁透着中华人民的智慧和最朴实的情感。因此,民族声乐课程的内容应挖掘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精华,彰显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特色。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深入民间,挖掘56个民族多元的民族音乐瑰宝,让传统民歌、曲艺、戏曲真正融入民族声乐课堂;在立足于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为形成特色鲜明、风格各异的民族声乐教学氛围创造条件。
“多样化”是由于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的特质所决定的。我国是由多民族组成的,56个民族像一个大家庭共居世界的一方。这样一个由众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在声乐文化艺术方面是多姿多彩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声乐传统和风格特色。因此,民族声乐教学应重视展开各少数民族音乐课程建设,目的在于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理解和尊重本民族以外的各民族音乐文化,树立正确的音乐文化价值观念。
2.课程结构设置遵循实践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原则
民族声乐课程结构设置需要遵循实践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原则,对于民族声乐教学来讲,这三点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声乐教育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成果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演唱不同风格作品的理解和把握上。而一位歌者的水平高低与否,不仅仅是看其演唱的技巧(如音域高低、音量大小、统一的发声状态)的娴熟,还要看其对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格、语言、特殊发声技巧的理解、尊重和运用,还有歌者演唱时“声、情、表”的高度统一。
民族声乐课程设置应注重表演和实践课程的建设。然而,学生演唱实践水平的提高,不仅仅是增设一两门表演课程就能做到的,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娴熟的歌唱技巧和扎实的表演功底。目前,我们大部分民族声乐的教育工作者在采用既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又有科学的发声方法的方法教学,并且培养出了不少优秀的演员。但如果我们再冷静地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在民族声乐教育这个领域中,有计划、有系统、有把握地培养出自己的民族声乐歌唱家还鲜有所闻。教师们做的往往是“锦上添花”“点拨”“点缀”等工作,但缺乏那种有计划、有系统的全面培养的工作,这样就无法保证优秀的民族歌唱演员源源不断地产生,无法使我国的民族声乐上升到更高的阶段。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了一个优秀的民族声乐歌唱家,恐怕也只能是个偶然,这就需要注重在教学中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www.xing528.com)
(二)关于课程设置改革的具体建议
由于我国现行的各层次的民族声乐教学(音乐院校、高师、综合性大学等)基本上是以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几所知名的音乐院校的教学体制为模本而设立。通常是在声乐系中设民族声乐教研室,其公共课程的设置基本套用表演系的课程,而没有单独设立。以下探讨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师素质讨论针对音乐院校声乐系现行的教学体系进行。
1.可加强民族音乐课程建设
加强民族音乐课程建设包括民族音乐文化、民族音乐理论和民族音乐表演课程建设。
首先,要充实和加强民族音乐文化课程,将《中国音乐史》《民族音乐文化》《民族音乐概论》(含少数民族音乐)《中国器乐演奏》《传统民族声乐理论》等课程纳入必修课,以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素养和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思维。
其次,建设“双语”音乐基础课程,即同时开设现行的《视唱》《练耳》《和声》《曲式》等西式专业基础课程和建设中国传统的专业基础课程;开设《中国传统乐理》《民族曲式研究》等课程作为必修课,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母语的语法和语境中理解与表现民族音乐文化。
最后,充实民族音乐表演课程,包括《民歌》《戏曲听唱》《说唱艺术》等课程,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必修课和选修课中交叉开设。教学内容应包括对民歌、曲艺等传统声乐艺术的产生、发展,以及各流派的特色形成等理论知识的教授,而不是仅仅让学生唱几首民歌、戏曲而已。
2.应重视世界音乐课程建设
世界音乐课程建设在我国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引起越来越多的音乐界人士的关注,一些音乐院校已设立了相关部分课程。针对民族声乐专业的学生,应开设世界和东方民族音乐理论及世界和东方民族声乐艺术课程。世界的民族音乐文化浩瀚博大,我们不可能包罗万象,教授的重点在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同时,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一对一”模式,并且要改革过去的“一师终身制”,改为“一对一”小组课、讲座等形式相结合的多层次教学;继承“请进来,走出去”与民间互动的民族声乐教育机制,即学校师生走进民间和到文艺团体采风学习与请优秀歌手和艺人进校传授民间音乐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