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民族声乐发展研究成果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民族声乐发展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呼吸技巧1.胸式呼吸胸式呼吸是人们说话时的自然呼吸形式,在呼吸过程中主要是依靠胸肋力量来控制气息,这实际上与我们在声乐演唱中所看到的单口吸气的方式是一个道理。从声乐发展的长久性来看,胸式呼吸的方式在演唱中并不占据有利的地位。一般来说,在声乐演唱中不提倡只采用单一的胸式呼吸方式来呼吸,这种方式对于演唱者来说会有很大的弊端,甚至会带来麻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民族声乐发展研究成果

呼吸在民族声乐演唱中是一个非常平常的动作,但其中的呼吸与生活中的呼吸不同,对于演唱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演唱者呼吸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演唱者歌唱的整体。气息由人体肺部经气管呼出,由于呼吸的作用在呼出时遇到闭合的声带从而振动发出声音,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呼吸,声带再怎么闭合,没有这个冲击的力量,声带就不会震动,也不会发出声音。因此,我们可以将呼吸视作民族声乐演唱的原动力,因为它在声乐演唱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呼吸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

1.呼吸是民族声乐演唱的动力

呼吸是民族声乐演唱中最重要的元素,呼吸是呈现歌曲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核心。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呼吸其实是发声的基础和动力,而且发声是否准确、声音是否优美,与演唱的表情、呼吸的状态是紧密相连的。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没有了气息,也就没有了声音;没有正确的运用气息的方法,也就唱不出婉转动听的歌声。因此,正确地歌唱呼吸是歌唱表演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歌唱者要唱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必须要以正确的呼吸为支持,因为歌唱声音的强弱和长短、音量的大小、速度的快慢、音调的高低等都与呼吸有着密切的关系。

2.歌唱中气息及吐字的关系

气息控制的强度会直接影响歌唱的音准。比如,唱一首较为高亢的歌曲,由于音调较高,歌唱者在歌唱时就容易兴奋,所需要的气息也会越来越大,如果稍微不注意,就容易失去控制,从而唱得比原调歌曲高。当唱一首较为悲壮的歌时,歌曲的速度往往较慢,拍子速度也会比较缓慢,如果气息的力度控制不稳,演唱的歌曲就很容易偏低。此外,气息还会影响音域的发展。气息控制不到位,力度过大,很容易使声带受损,从而造成声带沙哑,声带充血。因此,歌唱时,气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应充分重视。在歌唱中,咬字、吐字也需要气息的支持,跟音高和旋律也是有着重要的关系。母音用于共鸣的发挥是歌唱的表现,子音虽大部分不颤动声带,但它也需要气息的支持去突破发音部分的阻碍。需要指出的是,不能光有气而无字,也不能光有字而无音。

3.气息与感情处理的关系

声乐艺术和绘画艺术一样,不同的声音音色都需要气息的控制,需要技巧音色的变化,歌声才不会平淡得像一杯白开水,每个人的声音音色和表情上的音色,除了生理结构的差异,与各人的气息控制也有着相当重要的关系。例如,演唱欢快活泼的歌曲时,气息控制力度较小,呼吸运用收放自如;在演唱一些赞美、豪迈的作品时,气息要饱满,力度要大;当表现深情、亲切的感情时,气息要柔。总而言之,在演唱时,情感的变化与气息的变化是成正比的。

从以上阐述可以看出,气息的支撑的力度与感情处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呼吸技巧

1.胸式呼吸

胸式呼吸是人们说话时的自然呼吸形式,在呼吸过程中主要是依靠胸肋力量来控制气息,这实际上与我们在声乐演唱中所看到的单口吸气的方式是一个道理。在声乐演唱中,我们可以明显听辨出一些演唱者的气息比较浅、比较浮,甚至在他们呼吸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在台下明显看到双肩上抬的现象。很明显,这样的呼吸状态远远不能满足演唱者在台上的演唱需求。比如,在一些音高比较高的作品中,演唱者借助长乐句的演唱来抒发情感时,这种呼吸方式就会明显地与声音出现脱节的现象,不能充分支持声音,使声音发虚,这样的呼吸方式在女生中更为明显。

从声乐发展的长久性来看,胸式呼吸的方式在演唱中并不占据有利的地位。虽然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在现代声乐教学中人们对胸式呼吸的方式基本持否定态度,但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就会有新的发现,胸式呼吸特有的优势就是吸气既轻快又灵活,在某些技艺如偷气、花腔唱法和反传统的现代派唱法中仍保留下来,在演唱的过程中需要谨慎使用。

一般来说,在声乐演唱中不提倡只采用单一的胸式呼吸方式来呼吸,这种方式对于演唱者来说会有很大的弊端,甚至会带来麻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由于胸式呼吸法没有注意发挥腹肌横膈膜的作用,肺腑只有肺尖的横向扩张,没有肺叶的纵向伸展,所以吸气浅、容量小,不适合控制和高、低音用气的需要。

其次,声乐演唱中在采用胸式呼吸方法的过程中,由于演唱者只依靠胸部的力量,失去了腹部上方、膈肌等吸气肌群的阻抗控制,所以演唱者在整个过程中不能对气息的流出加以控制,最经常见到的就是被吸入的气一泄而出,造成气息短缺,演唱者力不从心。

最后,从呼吸支点的角度上来看,在声乐演唱中我们可以发现,一般采用胸式呼吸法演唱的人,其呼吸的支点过高(通常是在下胸窝位置),在声乐演唱中不能很好地发挥胸腔共鸣作用,这样的支点不仅没有使低音建立在可靠的位置上,有时可能会失去低音,高音也单薄尖刺。吸进的气全都憋在喉的下方,迫使喉头卡紧“挡气”,不仅会造成喉肌、舌根、下颚的紧张和声带的严重磨损,还会形成生硬、无弹性、干瘪无色的声音,严重影响演唱者音域的扩大和声区的统一。

2.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是人们在睡眠中最自然的呼吸方式,也称为膈肌呼吸。与上述我们所说的胸式呼吸方法相比较,腹式呼吸的支点要比胸式呼吸的支点低,并且上述呼吸方式中我们所说的双肩上提的动作在腹式呼吸中不会出现,更不会在台上出现很大的起伏与波动。

虽然没有上述我们所说的这些情况,但是如果在声乐演唱中只是单纯地采用腹式呼吸法来进行演唱,同样会引发一些小问题出现。在演唱过程中,有的演唱者由于误解了“气沉丹田”的含义,总是认为只要在歌唱中把气息吸到小肚子里就是所谓的腹式呼吸法。他们竭力地下降横膈膜,迫使大肠推开小腹向外膨胀,而忽视了胸肋的横向扩张,结果使肺腑只得向下伸展,吸气虽深但慢,容量不太大。由于胸肋富有弹性的自然收缩力受到限制,而膈膜、腹肌的控制能力过强,使得吸、呼两大力量比例失调,吸等于或大于呼,造成气息呆滞不灵活。

腹式呼吸法比胸式呼吸的支点低,也正是由于这一点才使得气线太长,所以这样的呼吸方式不会像胸式呼吸一样对声带形成压力

我们还会发现演唱中存在另一个问题,即由于气息线过长,在演唱高音的时候会明显感觉声音笨浊、空洞,缺乏圆润、明亮的色彩,给高音带来极大困难。久而久之,演唱者声带边缘的闭合就会发生变化,逐渐变得迟钝而永远地失去高音。因此,在演唱中这种呼吸方式并不常用。

通过长时间对腹式呼吸的实验与观察及苏联医学副博士布捷依科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演唱中如果呼吸过深会对人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容易引起肺、血管神经系统肠胃等多种疾病,所以生活中也不必使用。

3.胸腹式联合呼吸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是综合胸式呼吸与腹式呼吸两种呼吸方法的长处而生成的一种更利于演唱的呼吸方式。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在声乐演唱中既有高音的支点,还有低音的歌唱支点,两个支点在演唱中完美结合,既不会出现气息上浮,也不会出现气息滞留在腹中不能流动的现象。并且,这种歌唱的呼吸形式适合于各声种、各声区、各流派的要求,在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唱法和近现代西洋唱法中普遍采用。尤其是少年儿童在声乐启蒙阶段,不存在高、低声区和高难技艺的问题,从保护的角度、训练的方法和心理、生理的能力来看,最适宜采用此法。迄今为止,胸腹式联合呼吸也被认为是科学、理想且符合艺术要求和观众心理的呼吸形式。(www.xing528.com)

从呼吸的方式来看,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充分地调动了胸、腹两腔的吸、呼肌群,以及横膈膜的积极性,使它们协调地配合。首先我们先来看吸气的状态,演唱者在吸入空气的时候,此时的状态是横膈肌下降,气息的进入使得胸部扩张,同时肺活量增大。如果这个时候把双手放在腰部稍微用力一点掐住就可以发现,腰腹部周围被“撑”起来了,说明气息已经进入了丹田位置,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个部位有扩张,同时小腹一定是收缩的状态,这个时候就是气息已经进入我们的体内,我们也就完成了吸气的过程。

气息流出的多少主要是由我们演唱的歌曲决定的,也与我们的呼吸频率有关系,就像说话一样。我们在说话的时候谁都不会刻意地去吸气,刻意去呼吸,而是很自然地说完一句话之后,同时伴随着呼吸再说下面的内容。同样,我们演唱的过程中如果不加以控制,将吸进来的气在演唱第一个字的时候就全部呼出去,我们接下来可能是每演唱一个字都要吸一口气,那么很难想象演唱者将一首歌曲唱完之后会被累成什么样。

我们在演唱的过程中,气息进入我们体内,呼吸器官肌肉群就会对气息的呼出加以控制,使气息缓缓流出,就像是我们吹口哨一样的感觉。从外形上看,歌者挺胸收小腹,英姿飒爽,没有一点呼吸的负担和使人感到难看的姿态,对噪音的保护和锻炼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三)民族声乐演唱的呼吸练习方法

1.吸气练习

当你闻到一朵美丽的花朵的时候,你会不由自主地深吸一口气,闻一闻这花朵散发出来的阵阵芳香;当你面对各种紧张的时刻,你会深深地吸一口气。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深呼吸状态,只不过平时没在意,但是这些状态才是我们歌唱时要有的正确的吸气状态。吸气的训练就是要把我们这种无意识的呼吸状态变成有意识的吸气状态,逐步地形成系统的、固定的吸气模式,从而对歌唱者提供最有力的后盾。

在训练歌唱呼吸时,我们应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细心感受以上列举的生活中的自然深呼吸状态,用来改正不良的吸气方法。首先应练习慢呼吸状态。在慢速吸气能自然深入横膈膜以下而器官感不到僵化后,再练习快速吸气。快速吸气是歌唱中运用较多的一种吸气方法,如偷气、换气等都属于快速吸气技巧。训练快速吸气的方法有小狗喘气法,感受到很快速的吸气状态,练习横膈膜的收缩功能。训练要求:上胸部保持相对静止状态,颈部要很自然地放松,喉头要处于一种比较自然的状态。练习时应以鼻腔吸进为主、口鼻并用,将吸进去的气息围绕腰部、腹腔。歌唱者如果能熟练地掌握吸气的技巧,就可以开始进行呼气训练了。

2.呼气练习

呼气训练的前提是为歌唱的发声、共鸣打好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可采用以下两种行之有效的无声呼气练习方法。

(1)吹长气练习

吹长气训练可以锻炼呼吸时的肺活量,同时提高呼吸的控制状态,这是参与歌唱活动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训练方法是:当自然深入地吸进一口气后,应尽量把气存放在胸腹部以“肚脐”为中心的腰围一带。这时,胸腔与两肋向外扩张,肺的下叶伸展,横膈膜下沉幅度加大,使腰围与腹部产生一种自然膨胀感。控制呼吸的同时应把口腔调节到歌唱发声时的状态,喉头向下挡气,胸腹直肌有控制地收缩,嘴唇略用力拢住气,在这种状态下,内心想着歌唱状态但不出声,然后自然地、均匀地具有一定压力地把气吹出。在空气从肺部吹出时,不要立即把它吹完,而应有控制地缓缓地把它吹出,好像在吹一串距自己一米多远处并排放置的蜡烛,必须小心翼翼地并且集中有力地把所有蜡烛的火头都吹向一边倒。用这样的方法训练呼气,久而久之控制气息的能力将不断增强。训练之初,可能一口气只能延长10多秒,每天坚持练习,吹气的时间就会慢慢增长,力度也会越来越大。

需要注意的是,在训练中,一旦气息支持不住了,就应马上把气松掉,休息片刻再练习,不要把胸部憋紧来坚持吹,那样反而达不到训练的目的。总之,吹气练习应在身体各部位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进行,由胸腹肌与横膈膜等呼气与吸气肌肉群独立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使这些呼吸肌肉得到充分锻炼,不断增强其弹性收缩能力,即控制气息的能力。

(2)狗喘气呼气

狗喘气呼气是一种常见但非常有效的练习,方法很简单,身体站稳,慢慢吸气,吸到胸腔饱满的状态,运用横膈膜和腹肌的快速收缩进行呼气和吸气。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可以慢一点,练习时间可以短些,熟练了以后就可以加速度,练习时间也可以再长一点。这个练习可以解决歌唱中的气息控制问题。

3.声门闭合与气流呼出协同联动的练习

(1)跳音练习

做跳音练习时,采用不强不弱的练习方法比较好。练习方法是:①练习的声区应选定本身嗓音的“天然声区”,待“天然声区”声门闭合与气流呼出的协同工作训练适当后再向音域的两端延展;②气息应吸得自然深入,要使肺脏下叶的肺泡充满吸入气体,歌唱时应保持住这种吸气时的感觉,感觉气息是自横膈膜以下弹出来的;③呼气发声的瞬间应果断干脆,似乎声音是非常轻松地从喉头飞出来的;④发出的声音要求一触即响,音质柔和而清澈,嘹亮而集中;⑤练习的初期阶段应以练唱节拍短的音为佳,越短越好,待到短音训练得法以后,再适当延长。

(2)喉头向下挡气发短暂音的练习

运用“ho”“hu”两个喉出力的字,运用喉头阻挡气流的发声训练能收到理想的声音效果。元音“o”,发音时口腔内软腭要尽量提高,这样比较容易获得口腔高位置的口腔共鸣;元音“u”,具有喉咽部发音时呈细长管状、后咽壁较坚挺的动态特征,有利于间接控制喉咽底部的喉头,使其改变喉室、声带等发声振动器官的形态与披裂机群的性能。同时,这两个字还共有一个发音时喉咽壁着力的声母“h”,它具有十分精巧的挡气性能。

练时的要领是腹部“丹田”(肚脐下的气海处)一带弹出的气流与喉部声带闭合挡气的用力应高度协调、准确到位;应追求发出的声音始终具有强烈的气息支持感,同时声音轻巧活泼,富于泛音光泽。在训练音区的运用上,可采用从低到高的任何音区,直至自己嗓音的极限。

(3)延长音练习

自然地深深吸入一口气,并把气存在“腰围”一带,然后带着“打喷嚏”的感觉,使气流具备一定动压地从声门流过,喉头保持自然下降,声带闭合挡气并振动发声。如果气流呼出与声带闭合的动作协调得当,那么,喉内应有一种“先紧后开”或“紧中有开”的感觉。

练唱此练习时,气息呼出的力度应适中,每小节前两拍的“ao”音要唱得平稳、响亮;每小节后两拍的休止符处是用来换气的。换气动作应从容自然,节奏准确。每次所换的气息亦应深入到位,才能使整条练习中所有声音都唱得饱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