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类化
“自然的人化”即文化。在文化的创造和发展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而文化就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文化的出发点是从事改造自然进而改造社会的实践着的、活动着的人。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类化”,是人类的价值观念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对象化,是人类创造的文化价值经由符号这一介质在传播中的实现过程,而这种实现过程包括外在的文化产品的创制和人自身心智的塑造。
人类的劳动与劳动的对象、环境共同提供了文化产生和发展的源泉。主体(人)与客体(自然)在实践中的统一,是文化观的理论基础。
(二)符号化(www.xing528.com)
有“文化学之父”之称的美国学者莱斯利怀特在其所著《文化的科学》一书中论述道:“人的行为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符号行为和非符号行为。人类的非符号行为是人作为动物的行为;符号行为是人作为人类的行为。全部人类行为起源于符号的使用。正是符号使得我们的类人猿祖先转变为人,并使他们成为人类。由于符号的使用,人类的全部文化才得以产生并流传不绝。正是符号,使得人类从一个幼儿转变为人。全部人类行为由符号的使用所组成,或依赖于符号的使用。人类行为是符号行为,反过来说,符号行为是人类行为,符号乃人类特有的领域。符号是全部人类行为和文明的基本单位。”由此,怀特对于文化的定义就是:“全部文化(文明)依赖于符号。正是符号能力的产生和运用才使得文化得以产生和存在;正是由于符号的使用,才使得文化有可能永存不朽。没有符号,就没有文化,人也就仅仅是动物而不会成为人类。”
德国著名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的观点与其基本一致,他在《人论》一书中充满激情地论述了人—符号—文化三位一体的关系。在卡西尔眼里,人就是符号,就是文化——作为活动的主体就是“符号活动”“符号功能”,作为这种活动的实现就是“文化世界”。同样,文化无非是人的外化、对象化,无非是符号活动的现实化和具体化,而关键的关键、核心的核心则是符号。因为正是“符号功能”建立起人之为人的“主体性”,正是“符号现象”构成了一个(康德意义上的)文化的世界,正是“符号活动”在人与文化之间架起了桥梁:文化作为人的符号活动的“产品”,成为人的所有物;而人本身作为他自身符号活动的“结果”,则成为文化的主人。卡西尔的文化定义反映了他的文化哲学的基本观点,他说:“一个文化哲学是从这样的假设出发的:人类文化的世界并不是杂乱纷离的事实之单纯集结。它试图把这些事实理解为一种体系,理解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文化,可以被称为人不断自我解放的历程。语言、艺术、宗教、科学是这一历程中的不同阶段。在所有这些阶段中,人都发现并且证实了一种新的力量——建设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理想世界的力量。”[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