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金冠村:竹产品年产量超90万公斤,毛竹销量近350万公斤

宁波金冠村:竹产品年产量超90万公斤,毛竹销量近350万公斤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多产竹和笋,需要对山林松土、施肥。全村年产量均在90 万公斤以上。目前尚有少数巧匠,如冠佩自然村的苏志浩老人等还在编制各种灯笼、红箱等竹制品。近年来,毛竹(成竹)年销量在350 万公斤以上。小型的树砍成柴爿出售。废料舂成香料,卖给制蚊香的厂家。

宁波金冠村:竹产品年产量超90万公斤,毛竹销量近350万公斤

1.山林培育

金冠村全村有山林面积6345 亩,其中毛竹山占90%以上。千百年来,山林的农副产品收入是村民唯一的经济来源,因此培育好山林,多出笋、多产竹是村民的主要生产内容。毛竹山有大小年之分,每两年轮转一次,金冠村的竹山大部分双年为大年,单年为小年。为多产竹和笋,需要对山林松土(当地称削山)、施肥。20 世纪80 年代以前,凡是大年,每年冬季需松土一次。松土前往往施上人畜肥或化肥。每当大年,清明以后,山上春笋开始留养竹子(小年不留养)。新竹长出枝条叶以后,需有专人把新竹的“上脑”给钩下来,目的是防止新竹过于茂盛高大,冬季会被冰冻或被风雪吹倒。钩下来的竹梢可制成各种林副产品(如毛竹料、扫帚等)销售

金冠村竹笋品种繁多,有冬笋、春笋、鞭笋、雷笋、龙须笋、野山小笋等。冬笋价最贵,春笋量最多,鞭笋味最美,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笋出土,所以一年四季都能品尝笋的美味。春笋,是山民的主要经济收入。全村年产量均在90 万公斤以上。

2.竹子加工

利用毛竹制成的各种粗细生产生活用品,是金冠特产之一。金冠村每年用于加工的竹子约在140 万公斤以上。箩络、扁担、畚箕、箩筐、竹椅、竹扫帚、脚手架等是主要竹制品。20 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曾办过工艺竹编厂,用毛竹制成各种可供观赏的生活用具、儿童玩具、动物模型,惟妙惟肖,深受消费者欢迎,产品大部分销往世界各地(现在此厂已关闭)。目前尚有少数巧匠,如冠佩自然村的苏志浩老人等还在编制各种灯笼、红箱等竹制品(这些制品大部分为祭祀所用)。

3.产品销售

原竹、竹制品、春冬笋及其他农副产品作为金冠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在销售上各个时期亦有不同的方法。

1949 年以前,山林属各家各户所有。原竹和春笋由山民用肩挑背驮的方法,去余姚县城附近销售。当时余姚县城江南直街曾设有“笋行”,现“笋行弄”由此得名。

计划经济年代,黄明曾有供销合作社(设在龙坑),农民的竹、笋由供销社收购。当时还有国家任务,上缴的毛竹量由公社按山林面积摊派至各生产大队,再由大队给生产队下达任务,供销社采用量尺寸计重量的方法(用小卷尺,从毛竹根部往上两米处测量竹子腰围,以6 寸竹计18 斤,7 寸25 斤,8 寸35 斤,9 寸45 斤来计称重量)。这种方法简单方便。

除毛竹任务外,生产队一般组织农民用双轮手推车作为运输工具将竹制品运去余姚、慈溪自由市场(没有固定位置)销售。竹制品全部袭用这种方法,其余的农副产品,如金冠特产笋干、笋干菜、毛竹箬壳、扫帚等大部分是以村民下乡叫卖为主。(www.xing528.com)

改革开放后,农民承包了山林,竹子、竹制品、其他副产品由个人想方设法(通过中介、关系户、下乡等多种渠道)销售。近年来,毛竹(成竹)年销量在350 万公斤以上。

4.卖 柴

卖柴历来是村民的主要副业。把山上的杂木砍下,平时码成堆,等柴干燥后,就挑到余姚出售。20 世纪60 年代后,不少家庭置办了手推车,就把柴装在车上推到余姚去卖。

20 世纪80 年代后,山林实行责任制,山民对山林的处理有了自主权,采取的措施有:

(1)出售成形的树木原木

(2)小型的树砍成柴爿出售。

(3)废料舂成香料,卖给制蚊香的厂家。

改革开放后,村民改变了单一粮食生产模式,因地制宜,多种经营。目前有花木种植户3—4 户,种植红枫杜鹃等5—6 亩;有果树种植户3 户,种植樱桃4—5 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