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陪着母亲看大戏,陪着母亲学大戏,陪着母亲唱大戏。“大秦之腔乡土魂,多少戏台牛羊中。”正是有了300年前土尔扈特部东归祖国的大迁移,才有了鸿雁心中是北方家乡般“醉了”的英雄史诗;正是有了阿拉善草原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对民勤县离乡群众的大接纳,才有了吼天喊地般“美了”的大秦之腔。
陪着母亲看大戏,陪着母亲学大戏,陪着母亲唱大戏。出生在阿拉腾朝格苏木查干德日斯大队的甄大姐是戏曲协会的台柱子,从《忠保国》里的皇后,到《花亭相会》里的张梅英,再到《三滴血》里的贾莲香,能胜任小旦、花旦等40多个不同角色,50分钟的唱段一气呵成,不在话下。“我是阿拉善草原的汉族女儿!”甄大姐说一要感谢这片草原,当年从老家民勤县搬到阿右旗查干德日斯大队扎根落户的汉族人家共有三户,他们和当地蒙古族人家当邻居、交朋友、建家园,能歌善舞的草原民族的文化乳汁滋养了她和兄弟姐妹爱唱歌、爱跳舞、热爱生活的艺术细胞,会跳安代舞、筷子舞、顶碗舞、萨吾尔登舞,穿起民族服饰自然就有了草原儿女的特色;会扭大秧歌,锣鼓声中一点也不缺少乡土妹子的气息。
闹社火 李和善摄
这位从阿拉腾特布希山下小村落里走出的“梨园之花”听父母说,老家民勤每个村队都有小型秦腔演唱,特别是正月里过年,农闲时除了吃喝玩乐,还要排练秦腔,村民们都要自娱自乐、 自演自唱,至于到镇上赶庙会、闹社火、看秦腔,更是老百姓的节日,晚饭后,大人小孩口袋里装上瓜子,走个十里八里那都不叫累。(www.xing528.com)
“大秦之腔乡土魂,多少戏台牛羊中。”阿右旗戏曲协会的男人们如山,坚韧、挺拔,担当起生活,放开嗓子吼一声大秦之腔,人就精神了;阿右旗戏曲协会的女人们如树,挑得起养儿育女、持家之难,不屈不折,粉墨登场,喊一声大秦之腔,心就舒畅了。正是有了300年前土尔扈特部东归祖国的大迁移,才有了鸿雁心中是北方家乡般“醉了”的英雄史诗;正是有了阿拉善草原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对民勤县离乡群众的大接纳,才有了吼天喊地般“美了”的大秦之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