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阿拉善地区沙力搏尔搏克:西部盟市中的优秀文化遗产

阿拉善地区沙力搏尔搏克:西部盟市中的优秀文化遗产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搏克比赛 李和善摄搏克比赛 李和善摄沙力搏尔搏克是阿拉善地区共同的文化遗产。而在这些活动中,沙力搏尔搏克、卓德格搏克的赛事日益增多,从而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男女搏克手,在西部五个盟市中赢得了美名。2007年,阿右旗举办内蒙古自治区第11届西部地区接壤盟市旗县搏克协作赛时,沙力搏尔搏克成为正式比赛项目。2007年7月,阿拉善沙力搏尔搏克被批准认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拉善地区沙力搏尔搏克:西部盟市中的优秀文化遗产

图门吉日格勒

搏克夏力宾出生于阿拉善巴丹吉林地区,是阿拉善地区蜚声国内外的摔跤手,也是蒙古族民族体育文化代表人物之一。乾隆三十一年(1766),在罗卜桑道尔济亲王举办的阿拉善旗“乌日斯”那达慕盛会上,摔跤手夏力宾力克群雄夺得全旗摔跤冠军,被誉为“搏克夏力宾”(“夏力宾”也作“沙力宾”)。他技艺超群,名扬蒙古草原,后因摔败大清皇帝的摔跤手而潜逃流浪,最后客死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旗。2004年,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旗成功举办了2048名搏克手创世界吉尼斯纪录搏克大赛。当地群众至今还供奉着搏克夏力宾的敖包。阿拉善盟多次以搏克夏力宾的名义举办全国沙力搏尔大奖赛。

在蒙古民族的搏克、射箭、赛马等传统的三项体育比赛中,最先形成的是搏克比赛,对此,世界各国专家学者不仅认可,而且有着充分的历史依据。

原始部落人为保护自己的领地,保障延续生存,依靠摔打、搏斗等技能,擒捉和驯服野兽,这是搏克的起源和雏形。新石器时期或青铜器时期,人们制造刀、叉、剑、弓箭等工具打猎取物,但面对面地与敌人进行对抗,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领地而比试彼此间的力气时,搏克成为不可缺少的战胜对方的决定性因素。同时,在青铜器时期,蒙古人已经学会擒获凶猛的野马,并将野马训练成为自己生产、生活的乘骑工具。当时,蒙古人把野马驯服成自己的乘骑时,随之也产生了乘骑时所用的“朝力搏尔”(蒙古语,意为缰绳)用具。如果二人骑马同行,为了比试谁是好汉,绊好马腿,解下马的笼套缰绳,系在腰间或大腿间进行所谓的搏克比赛。比赛此类搏克时,马缰绳是主要工具,所以蒙古人也把这项搏克称为“朝力搏尔搏克”并流传至今。

在阿拉善高原,曼德拉山岩画、贺兰山岩画和巴彦诺日公、阿拉腾敖包、雅布赖、敖伦布拉格等地的岩画上刻画着羌、匈奴、鲜卑、党项、蒙古等民族狩猎、放牧、争斗、搏克比赛、神仙、佛祖、 日月图案以及游戏等内容。从曼德拉山岩画看,新石器时期,人们驯服野马、野骆驼和其他野生动物时,使用缰绳是显而易见的。当时,人们利用缰绳作为生活工具,不但用于驯服动物,而且也使之成为解忧去疲、兴聚拢集的搏克比赛时使用的主要工具。沙力搏尔搏克就是在这样的游牧环境中逐渐形成,成为整个蒙古地区最原始的那达慕娱乐和体育竞赛。

在公元3~9世纪时,搏克钦(摔跤手)们逐渐认识到朝力搏尔对人体有伤害(伤大腿),继而从细致耐用、美观方便考虑,用皮制的短沙力搏尔裤代替,从那时候起,“朝力博尔搏克”变为“沙力搏尔搏克”,在称谓上有了很大的变化。虽然当时在称谓上有了变化,但至今两种称谓仍混用着。现在,阿拉善各苏木、嘎查在祭敖包时都用缰绳、腰带、蒙古袍带代替沙力搏尔裤进行沙力搏尔搏克赛,仍然在沿用原始的传统摔跤方式。甚至阿拉善北部地区的苏木地带仍然把沙力搏尔搏克称为朝力搏尔搏克,南部地区的人称为沙力搏尔搏克,这种不同的称谓不仅充分说明了朝力搏尔搏克与沙力搏尔搏克之间的联系,也说明了在沙力搏尔搏克的整个发展过程中,这两种称谓始终伴随着。现在,在新疆、青海等地,没有专门的沙力搏尔服饰时,也用缰绳、袍带装束后进行比赛,至今为止仍未改变这一习惯。

阿右旗举办的沙力搏尔搏克比赛聂涛摄

沙力搏尔搏克分别有个人赛、团体赛、安慰赛、表演赛等。个人赛以传统方式进行时,采用单淘汰制;团体赛采用三人轮赛制、点将制(不得少于三人,均为奇数)。无论是个人赛还是团体赛,不分体重,直接较量。沙力搏尔搏克的礼节和服装跟别的摔跤不同,还有严格的规定。在赛场两面三侧根据参赛人员的数量情况,两方下设蒙古包帐篷,当作双方摔跤手出场前的休息之地。竞赛场地必须选用沙地或草坪。摔跤时,原则上提倡摔跤手要赤脚(经搏克引领人的同意也可以穿贝特格软鞋)。入场时在搏克扎苏拉的带领下,摔跤手用黄、红色绸缎或棉布把头盖住入场,在搏克入场进行曲的伴奏下进行,入场后按顺时针方向绕场走动,并自然形成圆形,准备比赛。团体赛,两队入场后双方领队互赠哈达致意。开始交手时,双方摔跤手摆出半蹲式姿势,抓好对方系带的固定处。搏克扎苏拉在双方抓好抓把后发令“开始”就可以进行,双方在保持膝盖离地的前提下均可做动作,否则视为无效。赛中双方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脱把者算负,比赛开始后任何一方做任何合理动作,使对方的任何部位先着地为胜,一跤定胜负。双方比赛前,运动员两手掌心向上自然前伸互相鞠躬致意。比赛结束后,胜者将败者扶起,双方主动走向搏克扎苏拉附近,等候裁决。常用的沙力搏尔搏克的摔跤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黑格斯、希力德力格、额莫根额特勒格、努木达、给希格、豪斯勒呼、德格、乌日古力格、哈布斯尔嘎、额里格德呼、海日嘎、恰布恰、呼勒哈希拉格、嘎尔哈希拉格、努力叶、套素拉格等。(www.xing528.com)

搏克比赛 李和善摄

搏克比赛 李和善摄

沙力搏尔搏克是阿拉善地区共同的文化遗产。从阿右旗沙力搏尔搏克的整体情况看,20世纪30~40年代初,一部分喀尔喀人迁移定居后,受到喀尔喀文化影响,开始竞技喀尔喀搏克和蒙古卓德格(穿摔跤衣)搏克。因此,在一个旗同时出现三种搏克竞技活动,显然加速了蒙古搏克的发展进程,促进了相互比较、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的良好传统。这也是阿右旗搏克成绩一直在全盟名列前茅的重要原因之一。阿右旗著名搏克手有额尔敦巴图、玛西巴图、那顺达赖、巴拉登官布、图布吉日嘎拉、杨力华、额尔登陶格陶呼等。

随着阿右旗经济发展,加快了民族文化、体育运动的发展,旗级那达慕、敖包祭会、骆驼赛等赛事增多,带动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而在这些活动中,沙力搏尔搏克、卓德格搏克的赛事日益增多,从而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男女搏克手,在西部五个盟市中赢得了美名。年轻男搏克手孟和乌雅、钢铁木尔、阿荣、图门吉日格勒、钢巴特尔、达赖、特木尔、敖特根巴依尔、达呼尔巴依尔等,女搏克手阿拉腾苏布德、娜仁格日勒、道力玛、特木尔孟和、朝格玛、阿拉嘎、础鲁等。

2007年,阿右旗举办内蒙古自治区第11届西部地区接壤盟市旗县搏克协作赛时,沙力搏尔搏克成为正式比赛项目。2007年7月,阿拉善沙力搏尔搏克被批准认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5月,阿拉善沙力搏尔搏克被批准认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第六届全区少数民族运动会上,沙力搏尔搏克被认定为正式比赛项目。2016年,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阿右旗沙力搏尔搏克手参加表演赛得了金奖。

少年搏克手 王永刚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