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祭祀白银敖包及巴丹吉林之旅

祭祀白银敖包及巴丹吉林之旅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和善老苏要去祭拜白银敖包,非要拉上我一起去。早上6点出发,吉普车在戈壁上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了白银敖包。白银敖包有三座,呈“品”字形排布,遥相呼应。随后,我们祭拜了不远处主子孙兴旺的敖包,最后才是白银敖包的主敖包祭祀。香客们已经开始祭祀白银敖包,围绕敖包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大漠戈壁的祭祀和庙会往往伴随着不同规模的那达慕,在白银敖包旁,主办者和宾客们忙碌地准备着搏克和拔河赛事。

祭祀白银敖包及巴丹吉林之旅

李和善

老苏要去祭拜白银敖包,非要拉上我一起去。早上6点出发,吉普车在戈壁上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了白银敖包。四周的山荒芜贫瘠,几年前退牧还草,牧人迁出,使这里更显苍凉。虽是夏季,戈壁的早晨还是透出一丝寒意。早到的人们煮好了热气腾腾的奶茶,端来了从山下煮好的羊肉,我们就在山上吃了早茶

路上,我们绕道去祭拜了一个小庙。小庙在平地上,孤零零的,虽然我是本地人,但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小的庙宇。这是一座当地大喇嘛的家庙,路过的人总会去祭拜一下,留下一些钱财、哈达和祭物。

白银敖包有三座,呈“品”字形排布,遥相呼应。退牧还草后,这一带早已没了住户,但每当祭日,蒙古人还是从四面八方赶来,祭拜这座世世代代庇佑了他们的敖包。

我们先去祭拜了西边的敖包,这里主四季平安祭祀的人们总是第一个祭拜这个给他们带来平安的敖包。

然后,我们又驱车去祭拜北面的敖包,那里主子孙兴旺。为人父母的,有谁不为子女祈福?在祭拜之前,我随老苏去膜拜了一个高僧的陵墓。若无人指点,无论如何也看不出有高僧曾经被葬在这里,仅仅只有几块石头叠放在一起而已。

在这里,我们遇到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用蒙古语讲述着这里的历史人文和传说故事。老人很健谈,博古知今,诙谐幽默,不时引发一阵笑声。从老人的讲述里,我得知了安息在这里的高僧是因为诵经一万万遍而坐化成舍利,舍利就安放在这堆石头的下面,让人嗟叹不已,受到膜拜,理所应当。

随后,我们祭拜了不远处主子孙兴旺的敖包,最后才是白银敖包的主敖包祭祀。主敖包坐落在两个副敖包的南面,僧侣们在忙碌地准备着祭祀仪式,给我们讲故事的老人拿过一个小朋友的玩具枪,饶有兴趣地比画瞄准射击……

喇嘛们正在准备着祭祀仪式。他们与时俱进,开发出了一种流动的庙宇:把一辆嘎斯车改装成一个有一定越野能力的房车,里面装载了一般庙会活动所需的物什、法器、唐卡、壁挂,以及经卷、朝拜礼仪用品等,甚至还有高僧临时休息的卧榻及饮食器具,一应俱全。如果是小规模祭祀活动,不用将这些物品搬下车,直接就在庙车上举行活动;如果活动规模比较大,僧侣人数较多时则用一顶帐篷,也是和庙宇一般装扮,将庙车上的东西搬进即可,可容纳六七位喇嘛同时诵经……

喇嘛们已经捏好糌粑“百离格”各就各位,摆好经卷、法器,那位讲故事的老人坐在庙车外乘凉,旁边围坐了不少祭祀的人,还有不少人将哈达及钱物跪拜后呈献给老人,老人总是以手搭摸跪献者额头祝福一番。

跪拜者络绎不绝,使我称奇不已,正好老苏过来,我立即向他询问原因。老苏说这位老人是伽勒森活佛……我明白了,在我们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时曾见过这个名字,伽勒森活佛属蒙古喀尔喀部,在阿拉善大漠享有盛名,他家离白银敖包不远,现长期在额济纳寺受供……

篷庙里响起一声清脆的法铃,伽勒森活佛起身进了帐篷坐定,旁边的喇嘛立刻为他搭上一块紫红色的“敖日克木吉”。

伴随着奇特节奏的钵鼓铃声,篷内响起低沉的喇嘛集体诵经声。在空旷的山顶,诵经声仿佛很远,又好像从心底发出,使人心绪宁静。香客们已经开始祭祀白银敖包,围绕敖包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我已没有了拍照片的心思,只是静静地坐在帐篷边,心如止水……(www.xing528.com)

此时发生了一段小插曲:一只小戈壁虎出现在脚边,我才发现脚边有一只沙爬牛(大漠里的一种黑亮甲壳虫,也叫“死爬牛”,不知学名),不知什么时候仰面朝上成了两截,前半截已经干了,后半截不知去向,但它依然在努力地蹬着四肢,像是要翻过身来。戈壁虎显然是被这个食物吸引过来的,它飞快地绕沙爬牛游走,越来越靠近,并几次做出试探性攻击。终于,食欲的诱惑使它再也按捺不住了,游走中闪电般扑了过去,眨眼间却退了回来继续游走,越走距离越远,还不时不甘心地回头望望。显然戈壁虎是被垂死的沙爬牛狠狠咬了一口。戈壁虎爬上远处的一块大石头,心有余悸地回头最后望了一眼便迅速消失了。

人们还在陆续祭祀,这时两个妇女从帐篷里活佛处请出两卷吉祥祈福的杏黄色经卷包袱,双手托起,高高顶在头上,绕敖包三匝,同时有一个喇嘛吹响了法螺号。祭祀活动正式开始,人们从四面拥集,他们大把地将柏树枝叶撒到敖包前面的火坛里,柏烟滚滚飘散开来,空气里弥漠着柏烟奇特的香味。人们走向火坛,向敖包抛洒白酒酸奶,在敖包上祭供哈达、酥油,以面额贴触敖包,老人们口中还不停地念念有词。祭祀队伍按顺时针方向围绕敖包运行,数匝后渐渐散开。

经声依旧,仿佛来音遥远的地方。

中午的太阳使人燥热不安,帐篷和车辆旁边已没了可乘凉的阴影。阳光下,我们吃了祭祀主办者提供的午餐——一盒方便面加一块有些发干的面饼。诵经声已停,喇嘛们端着盛有“百离格”的木盘来到敖包前,这时法螺三响,经声再次响起,他们绕敖包诵经祈福。人们再次拥集,在诵经声里随着喇嘛们的身影环敖包再次绕行,同时抛洒佛画“可木尔桑”。顿时,“可木尔桑”在强烈日光下如雪片般随风飘散,直至诵经声渐息,人们散去。

大漠戈壁的祭祀和庙会往往伴随着不同规模的那达慕,在白银敖包旁,主办者和宾客们忙碌地准备着搏克和拔河赛事。小伙子们开始准备搏克服……

我熟识的宝力格喇嘛也脱去僧袍,换上了搏克服。宝力格23岁,身材高大魁梧,说话语速缓慢低沉,富有感染力,走路不疾不徐,像是老天生就的佛家人。他的这种形象和虎虎生威的搏克英雄好像有些不沾边,然而,他却是阿拉腾朝克一带最好的搏克手。

这时,伽勒森活佛独自来到敖包前,由于炎热,外套斜搭在肩上,显得很瘦削,背影孤单。他默默地抬头注视敖包上新插的榆枝,慢慢地绕敖包前行。我突然发现他身体有些佝偻,这使我心里涌起一丝莫名的酸楚。数匝后,活佛自己吹响了法螺,但声音已不再连贯,回响也不再悠长,我心里又有了一种伤感。在活佛的螺号声中,人们又一次集来,环敖包游行数匝,最后高呼“呼来——呼来——”

在阿右旗举行的全国沙力搏尔搏克邀请赛段晨亮摄

搏克赛事已经开始,这时有喇嘛端来了“图喀布达”,就是酥油白糖拌的白米饭,要拿手撮起吃的,我只能吃一口,再吃就会发腻。渐渐地,搏克也近了尾声,英勇的小伙子们有的已经捧上了丰厚的奖品,人们逐渐开始收拾打点回程。等我在车上回望时,白银敖包已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只有敖包上崭新鲜亮的装扮物在风里摇曳,似乎要诉说什么。

最后,我们来到伽勒森活佛的家中,他的家人早已准备好了好几只羊“乌查”,汉族人称为“羊背子”,这也是我最喜欢的吃法:整只绵羊下锅只煮八九成熟,靠尾部肉层厚处,还有血色,肉味嫩软鲜香,风味独特。酒足饭饱后人们纷纷乘车或骑上摩托呼啸而去,一年一度的敖包祭祀就这样结束了。

平日里偶尔经过敖包的人会在敖包上添置石块,整理坍塌部位,也会向敖包敬献一些祭品,或是在敖包旁小憩一下,在心里祈祷一番……

我曾独自路过荒野中的敖包,不自觉地停下脚步,背靠敖包静静坐了许久,在心里对敖包说了不少话。如今,每每念及,总会生出一丝莫名的伤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