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丹吉林庙 李凯路摄
离开巴丹吉林最后一汪湖水,驱车返回阿右旗旗府所在地巴丹吉林镇。车子驶进镇区,熟悉的场景近在眼前。心头猛地滑过一丝酸楚,感动纠结着,委婉地掀开岁月的帷幔。一份久违的乡情和一脉入水的气息滑进心田,说不清是渴念还是怀想,巴丹吉林的情结直抵心灵深处,乡愁轻叩心底柔软的角落,或许远方有多远,牵念就有多深。
巴丹吉林镇之前叫额肯呼都格镇,改了名,觉得很有见地,一下子有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地域的辽阔意境,然而,我还是习惯“额镇”的称谓。我对额镇有着深厚的情感与依恋,童年、孩提的笑声回荡在小镇的每个角落,从工作到成家,方圆不足百余公里的小镇,无时不在记忆当中。离开它的十几年中,其实一直在体验着乡愁,留给我情感世界的永远是郁郁葱葱的温暖和纯美。有人说,每个爱好文学的人都视故乡为创作的永不枯竭的源泉,比如沈从文的湘西凤凰、莫言的山东高密。我很庆幸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乡,这个我眼里、心里一直装着的自然神奇、民风淳朴、文化绵延的小镇。
来到这里最初的记忆是20世纪70年代,随父母从一个叫莎日台的地方搬到额镇不过七八岁,之前的记忆已经很模糊了。我的童年岁月是在一个叫上井子的地方度过的。时过境迁,我依旧对这片哺育我的水土有着浓浓的乡情,在我眼里,风柔情,水透彻,山伟岸,人淳厚,我的生命连着故乡的土地,我的心底储存着故乡的信息, 我沾着情感的眼泪抒写这份淡淡惆怅中幸福的乡愁。
镇中心的十字路口有一座塔,因为上面有毛主席语录,大家都习惯称之为“语录塔”。语录塔四周是新华书店、百货商店、五金门市部、大众食堂、照相馆、电影院,总之是额镇当时最繁华的街道。暑夏的黄昏,老人们便三三两两悠闲地聚集在语录塔周围聊天,这里成了信息中心。卖冰棍的老太太守着5分钱的冰棍箱,一会儿便可以卖得精光。新华书店里的柜台用玻璃罩隔着好多诸如《渡江侦察记》《洪湖赤卫队》《野火春风斗古城》的小人书,刘晓庆、唐国强、达式常、张瑜、郭凯敏等明星都在书店墙上的挂历上微笑着,看一眼赏心悦目,这也是我常去的另外一个原因。语录塔的西南角有个百货商店,柜台到我的胸口处,需踮着脚尖才能看到里面柜台架上的货物,暖瓶、水杯、茶叶、果盘,倒也齐全。镇上“石恒才”“李爱仁”的修理店铺红火得很,手艺好,收费却很低。唯一的照相馆常年有个“杨照相”,照起相来咋咋呼呼的,技术水平没有竞争没有比对,却也无可挑剔。我从入小学到中学毕业,所有的照片都来自同一个似院落、似门庭的黑白底色背景,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份记忆、一个故事。电影院就是现在的政府礼堂,虽然粉刷了外墙,老模样还在。那个时候,一到晚上7点多,售票口便围满了人。除了看电影,就属乌兰牧骑的演出最热闹了。距离语录塔不远有个水泥台阶砌成的露天灯光场也很热闹,旗里组织的歌咏比赛,篮球、排球赛事都在这里举办,只要一个人上场,家里一群的啦啦队员,喝彩声、鼓掌声潮起潮落。赛事结束,评了奖、寻了乐,人们各自幸福地回家睡觉了。
记得特别清楚的还有马山井,离额镇也就三四里地,不过是沙漠边缘一块绿洲,几棵树、一口井、一片平地,是我和同学在暑假里的好去处。赶时髦的男生带个军帽,军帽里还顶个手绢,耀武扬威的。女生穿着方格衬衣、喇叭裤,各自骑辆自行车,后座上拖着双卡录音机,一路放着邓丽君的磁带,颠簸着到达目的地,“快四”舞步跳得热火朝天。回家的路上停停顿顿,折几只沙枣花枝,挖些锁阳,捡些沙葱,青葱的笑声袅袅飘散,揉碎了天边的那抹夕阳。
生活的年份不可复制地向前延伸,在匆忙的记忆里打一个剪影,一些琐碎事情被未来的岁月尘封了。而额肯呼都格的每一条街、每一处景却被留在了记忆当中。我的思想常常游走笔端,为职业的丰厚找到了抵达的向往,眺望着额日布盖圣山翠绿的山岭,聆听着红墩子峡谷传来远古的回声,呼吸着巴彦高勒原野的芳草气息,沉醉在长调民歌悠扬的旋律中,龙首山脚下的大漠小镇焕发出勃然生机。于是,风雨、阳光、春夏,一路相拥。(www.xing528.com)
一大早,小镇还未苏醒,一片寂静。平整的街道洁净畅通,新建的小区错落有致,即便是老平房,也是整齐排列,小镇外围是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槐树林,新的柏油路把小镇与远方相连。站在满达广场,虽然只是清晨6点多钟,晨跑的、习武的、跳舞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小镇原来的街道还在,两旁的平房不见了,高楼拔地而起。人们一样享受着楼房的舒适与便利,享受着阳光普照、安居乐业的生活。光明队小土屋变成清一色的砖瓦房,蔬菜大棚红红火火,农家饭庄的兴起让勤劳的人们走上了致富路。远郊新修的沙漠植物园绿色蓬勃,柳枝低垂,湖水碧波,江南韵味十足。小道蜿蜒处花团锦簇,大漠深处的小镇复活出一座城池,踩出一段传奇,孩童、老人的笑颜爽朗、明媚,酣畅呼吸,幸福安乐。当然还有驰名中外的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这里有浩瀚神奇的巴丹吉林沙漠、额日布盖峡谷、海森楚鲁怪石林、曼德拉岩画等神奇的历史自然景观,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成了全域旅游一颗璀璨明珠。
巴丹吉林植物园 张有里摄
巴丹吉林,我朝思暮想的故土,给予我无限温暖的童年摇篮。我不知儿时的那些伙伴们何时何地能够再次相逢在不可预测的时空里,如果能让时光倒流,我愿意在童年细雨蒙蒙的岁月中重新走一回。随着年龄的增长,怀旧或许成为我的一种精神寄托和思考方向了。不管怎样,这些对历史和往事的回眸以及对经年风景的留恋都将是美好和朴素的,我把存储在记忆空间里的一些旧事的欣喜和律动重新整理了一遍,再次追忆似水光阴,回首往事,见证今天,以文字去记录时代的进程,以极具震撼力的图片去见证往事。
再次阅读浸润着散淡而细小的时光时,却发现自己已泪眼婆娑,对巴丹吉林的地角天涯、对这片土地的牵念,无时不在。季节的变化没能阻断故乡的情思,牵念与怀想牵绊思绪,我却等不到天亮。
五月,采风,又一次在巴丹吉林街边的树下站定,侧耳倾听,树叶上蔓延着曼妙的情感,已经变得飒红。叶子轻轻落下,所有的故事慢慢静止在了灵魂深处,延绵在远方,要多远就有多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