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3月,在美国海洋学家巴勒的率领下,一批科学家对墨西哥西面北纬21â的太平洋中脊进行了一次水下考察。当科学家们乘坐的深水潜艇“阿尔文”号渐渐接近海底时,透过潜艇的舷窗,他们看到了恶烟腾腾、浓雾弥漫的景象,一根根高达六、七米的粗大的烟囱般的石柱狼藉兀立,滚滚的“浓烟”就是从这些石柱的顶口喷发出来的。科学家们驾着“阿尔文”号向着一处“浓烟”靠近,并将温度探测器伸进“浓烟”中,不禁吓了一跳:原来这里的温度竟高达近千度。如果再靠近些,“阿尔文”的塑料舷窗就会变形、进裂,后果将不堪设想。经过仔细观察,他们发现“浓烟”原来是一种金属热液“喷泉”,当它遇到寒冷的海水时,便立刻凝结出铜、铁、锌等硫化物,并沉淀在“烟囱”的周围,堆成小丘。他们还注意到,在这些温度很高的喷口周围,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生存环境,就像是沙漠中的绿洲,生活着许多贝类、蠕虫类和其他动物群落。
巴勒等的这些发现,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兴趣。后来科学家们又陆续在其他地方的大洋裂谷带中发现了类似的情况。
毫无疑问,这一发现的科学意义是非常巨大的。它不仅进一步证实了大洋中脊是岩浆构成活动非常活跃的场所,而且还展示了热液成矿活动的一个侧面,并使我们认识到一种前所未知的生态环境。不仅如此,不久前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奥温甚至认为,这种海底“喷泉”还与地球气候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们早就知道,大约4千万年到6千万年前的始新世时期,地球有着非常温暖的气候环境,极地与赤道的温差很小。例如不久前,加拿大地质学家曾在北极圈内的埃尔斯米尔岛发现了一片化石树林,树林保存很好,以水杉为主,林中还发现有马、犀牛、鳄、狐猴的化石。证明在树林存在的0.4—0.65亿年前,这里具有热带的气候环境。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气候的骤然变化·呢?(www.xing528.com)
奥温在研究深海钻探计划第92航段,从东太平洋海隆获取的沉积物和岩样以后,发现在2000—5000万年前的沉积物中,铁的含量为现代的5—10倍,钙的含量则为现在的3倍;另外在600—800万年前,铁含量也有一个小的峰值。奥温还从别人的研究中获悉,始新世时期沉积物的铁含量是目前的6倍,二氧化硅的含量更高,为现代的20倍。为什么沉积物中钙、铁、硅含量增高?奥温认为与海底喷泉活动的增强有关。
据此,奥温又进一步认为,当海底喷泉活动增强时,所喷出的钙将与海水中的硫酸氢钙发生反应,析出二氧化碳。已知现在的海底喷泉提供给大气的二氧化碳,占大气中二氧化碳自然来源的14—2296。因此,当钙的析出量为现在3倍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必将大大增加,估计可相当于现在的1倍。众所周知,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将会产生显著的温室效应,从而使全球的气温普遍升高,以至极地也出现了温暖的气候。
不过,奥温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解释这种气候变化的假说。在奥温之前,有人认为这与地轴倾角变化有关。众所周知,现在地轴与黄道的交角是66°33'。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认为,在地史时期里,这个交角是变化的,若交角变小,回归线将向高纬度区移动,从而使高纬度区也出现较温暖的气候。还有人认为,这与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有关,当太阳辐射出更多的能量时,势必使整个地球变得更热一些。再有人认为,这种现象是大陆漂移的结果,当原先位于低纬度区的地块漂移到高纬度区时,我们就会在高纬度区看到反映当年温暖环境的各种特征。
显然,奥温的观点别出蹊径。究竟孰是孰非,人们期待争论的各方在今后能提供出更多的证据。奥温则希望今后在对大西洋和印度洋始新世沉积的研究中,能对自己的这一理论作进一步的检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