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中海东北角有一个不十分引人注目的海岛——塞浦路斯岛。其面积9千2百平方公里,人口62万,是地中海第二大岛。60年代末期,地质学家们在岛的西南部特鲁多斯山区发现层状的火成岩,共分4层,其中有黑色的巨大枕状玄武岩,它们是上地幔熔岩向洋底喷发形成舌状熔岩流冷凝而成的;有墙状或柱状的直立熔岩,它们是熔浆沿洋底裂隙向上灌注而成的。加拿大地质学家威尔逊(1965)和伊思·加斯(1968)等人认为,这些代表大洋底部之下洋壳的岩石,原来存在于深达几千米的大洋底部,是强有力的地壳运动推动力把它们抬升出海面,成为塞浦路斯岛的一部分的。如果这种说法正确,这一发现便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洋底地壳的宝贵场所,人们长期以来用昂贵的地球物理方法研究大洋地壳得不到解决的问题,从这里廉价地找到了答案。
本世纪30年代以来,人们采用地球物理的重力法、人工地震法和天然地震法等来研究大洋地壳,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得出三点结论:1、大洋地壳远比大陆地壳薄,只有5—8公里厚,而大陆地壳则厚达30—70公里;2、大洋地壳的年龄一般不超过2亿年,大陆上的岩石则有37~40亿年的历史;3、大洋地壳可以分4层,表面一层由未固结的沉积物所组成,因为它处于大洋底表面,可以用打捞、钻探和水下摄影等方法来进行研究,性质比较容易确定,下面3层的性质,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确定为相当致密的火成岩。由于地球物理资料存在多解性,这3层也可以认为是变质岩和沉积岩等其他岩石。正当地球物理学家和地质学家们大惑不解的时候,塞浦路斯岛上的发现证实了大洋地壳的性质,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www.xing528.com)
问题在于塞浦路斯岛是地中海中的一个小岛,地中海是一个收缩了的大洋,这个大洋当时底部地壳的性质与目前太平洋、大西洋等地壳性质有什么不同,学者们尚不了解,况且目前的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地壳性质也略有不同,所以认为塞浦路斯岛上一部分岩石的性质就代表了目前大洋底部地壳的性质,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地中海北岸分布着横贯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它的构造走向为东西向,塞浦路斯岛的整个地质构造走向也是东西向的,罗特等学者(1971)认为它可能是阿尔卑斯山脉的一部分,以后分离出的一个小岛。尽管如此,塞浦路斯岛上特鲁多斯山区岩石的分层性质与目前大洋中地球物理方法测得的结果有一部分惊人的一致,这是偶然的巧合,还是真的像威尔逊等学者推断的那样?这是海洋地质学中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科学之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