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方丝国再现-文化中国丝路花雨绸

东方丝国再现-文化中国丝路花雨绸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王堆出土的丝织品数量极大,仅一号汉墓内出土的纺织品和衣物就多达200余种。这件国宝级单衣仅重49克,充分体现了西汉高超的缫丝技术。马王堆出土的“朱红杯纹四经绞罗”代表了汉初织制绞罗织物的高超技艺。将之反映到丝织品的纹样上来,耳杯的圆弧则变成了直线。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绸中,数量最多的要数刺绣。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三件印花敷彩纱袍与两幅印花纱就是采用印花和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加工而成的。

东方丝国再现-文化中国丝路花雨绸

马王堆出土的丝织品数量极大,仅一号汉墓内出土的纺织品和衣物就多达200余种。墓内的竹笥中盛满了各类纺织品,有平纹的绢、缣、纱;绞经组织的素罗、花罗;斜纹的绮、锦、绒圈锦;袋状组织的绦带和彩绘印花纱。成件衣物58件,且有遗册相随,其中有:衣裙、鞋袜、露指式手套、丝锦袍、香囊、绣枕、镜袋、瑟衣等汉代贵族生活起居用物。马王堆出土的纺织品数量之大,品种之多,质量之高,都是过去罕见的,由于入葬年代距汉朝建立仅几十年,为汉初丝绸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

这件轻薄如纸的素纱襌衣是一种没有里的单衣,以华美的绒圈锦作为衣襟的贴边,一般穿在长袍的外面。这件国宝级单衣仅重49克,充分体现了西汉高超的缫丝技术。目前现有的复制技术还达不到它的重量。

几种属于经二重提花物的绒圈锦也非常令人称道。这种锦花型层次分明,纹样极具立体效果,外观华丽。在墓中出土的衣物中,主要用于衣衾的贴边、瑟衣、竽衣和绣枕的两侧。从图案上看,这种锦其实是双色的大几何纹作地,高圈的散点几何作花的两个层次的结合,一明一暗、一主一次,风格一致,上下呼应,显示了当时高超的设计水平。

马王堆出土的“朱红杯纹四经绞罗”代表了汉初织制绞罗织物的高超技艺。杯纹(文)的记载首见于汉代文献《释名》:“绮有杯文者,因其形如杯而称为杯文。”当时的耳杯为椭圆形,两侧带耳,方便手捧。将之反映到丝织品的纹样上来,耳杯的圆弧则变成了直线。从战国至西汉初年出土的墓葬,尤其是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发掘的绮织物(一种在平纹地上起花的织物)和罗织物来看,其中大量的由对称锯齿骨架组成的几何纹样,可能就是当时所称的杯纹。出土的这件朱红杯纹罗,用的是四经绞地上起二经绞花的复杂罗结构。这种结构的罗始创于商代,在战国、秦汉时得到广泛应用,并一直流行直到唐宋时期。用以染色的朱砂是采用先进的研磨技术将其制成极细的颗粒,再敷在织物上的。十分可惜,四经绞链式纹罗与这种朱砂染色技术如今已经失传。(www.xing528.com)

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绸中,数量最多的要数刺绣。这些色泽如新的刺绣珍品都有着吉祥而极富诗意的名称,著名的有“信期绣”、“乘云绣”、“长寿绣”、“茱萸绣”等等。这些绣品所使用的绣线多达14种,每件分别以3~5色丝线用锁针满地绣出转折复杂、组合自由的变形云纹和花叶纹,配以绛红、朱红、土红、土黄、豆绿、蓝等色彩,形成了庄严而富丽的艺术效果。“信期绣”绣品的图案中有云彩、花草、写意的燕子,使人联想到明媚的春光和万物的生长,表达了汉人祈求幸福生活与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信期绣”线条细密,轻云舒展,枝蔓卷草,连绵不断,很有后世缠枝花纹的艺术风格。在这些绣品中,最为粗犷和气势磅礴的则属“长寿绣”。

汉代不仅织绣技艺高超,而且印染工艺已臻成熟。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三件印花敷彩纱袍与两幅印花纱就是采用印花和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加工而成的。花纹的色彩有六、七种,纹样似为藤本科植物的变形,由枝蔓、蓓蕾、花蕊和叶组成,藤蔓用镂空版印在织物上,花、叶和蓓蕾则由手工彩绘,笔调秀劲流畅,色彩浓淡参差。这种印花和彩绘相结合的印染方法,是中国古代印染工艺的一大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