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对历史感到困惑的时候,考古总会给人以惊喜。”被世人誉为“20世纪中国与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的长沙马王堆汉墓,正是这样一个“给人以莫大惊喜”的考古发现。1972年是中国丝绸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因为它开创了中国丝绸考古的新天地。
这座西汉地下丝绸宝库的发现,纯属偶然。七十年代初,正值“文化大革命”的中期。当时全国正掀起一股挖洞备战的热潮。由于马王堆是长沙这片水乡泽国难得的一片高地,便被湖南军区所属一医院相中,准备在此兴建地下病房和地下手术室,以供日后战争的需要。1971年,医院在该地施工不久,便发现了这一墓地。
1972~1974年发掘的马王堆西汉墓,共分为一号墓、二号墓和三号墓。其地理位置在长沙市东郊五里牌外,距市区约四公里。马王堆是西汉轪侯家族的墓地。二号墓的墓主是《史记》中记载的轪侯利苍(葬于公元前186年)。他早年随汉高祖刘邦参加过秦汉农民战争、楚汉之争,汉初因功升任诸侯王国——长沙国的丞相,汉惠帝时被封为轪侯。三号墓的墓主是利苍之子(葬于公元前168年),与其父一样,他也是一位武将。一号墓的墓主则是利苍之妻(葬于公元前163年),名叫辛追,是三人中埋藏时间最晚的一位。
在三墓中,二号墓早在唐代被盗,三号墓因白膏泥密封不严,墓主仅存尸骨。只有一号墓不仅规模最为宏大,且保存也极为完好。该墓由封土、墓道、墓坑和墓室构成。从墓口向下,有四层台阶,墓室正中放置巨大的棺椁。在放置棺椁以前,墓底先铺垫15厘米的白膏泥。棺椁的上部及四周填塞约1万多斤的木炭。在木炭外面,再填有厚度为1~1.3米的灰色白膏泥。由于木炭和白膏泥将椁室紧紧包住,使椁室与外界隔绝,基本构成了一个高标准的恒温、恒湿、缺氧的环境,从而抑制了生化等方面对物质的损坏作用,使椁室内的尸体、葬具以及大量的随葬物品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马王堆之所以名满天下,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出土了一具历经两千年而不朽的西汉女尸。(www.xing528.com)
据《长沙马王堆西汉墓》记载,这位丞相夫人出土时,可谓花团锦簇,煊赫一时。脸上覆盖着酱色织锦和素绢,两手紧握绣花绢面、盛满香料的香囊,手上还有一付绣有“千金”字样的“信期绣”手套,足穿绢袜和青丝履,内穿“信期绣”罗绮丝绵袍,外套细麻布单衣,然后从头到脚包裹着各式丝麻织物共18层,横扎9道丝带,最后覆盖工艺精湛的敷彩黄丝绵袍和“长寿绣”绛红绢绵袍各一件,一共是20层包裹。在当时,可以算得上是厚葬了。
马王堆纺织品的发掘,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格外注目。尽管当时正处于“文革时期”,但党和国家领导人仍十分重视这次发掘,特别是周恩来总理不但提出怎样保护的具体指示,甚至亲自指定发掘领导小组的成员。国家文物部门还集中了国内最有影响的专家、权威对马王堆彩绘帛画等展开讨论。并在周总理的亲自指导下,出国举办出土文物展览,使马王堆汉墓蜚声中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