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后郑,楼、李秦晋之缘,那是千古传唱。
后郑坐落在前仓镇西南方,地势平坦,三面临溪,距新店仅有2公里,因始居村民姓郑,村以姓氏取名,称后郑。
“续迁五云至颜六”是后郑世系歌中唱的一句歌词,这句歌词中的“颜六”说的就是后郑的始迁公楼会。据《楼氏宗谱》记载,楼会,字元正,行颜六,于宋末元初迁入后郑。颜六公置办山林田地,带领子孙开垦山林荒地,苦心治水,凿地为池,铺石为桥,创下基业,世代相传至今。
据《馆头李氏宗谱》记载,李氏后裔第十九代征凡公,字文圣,娶龙泉朱元杨公之女,其子衍都,从世彰迁徙后郑定居下来。据老辈人相传,李氏太公早几百年前就迁居后郑,李氏重耕读,勤持家,世代以《李氏家训》治家,尊祖敬宗,弟要恭兄;妯娌和睦,慎重言语;居家勤俭,严教子孙;敦睦邻里,宽厚待人。
相传李家有女初长成,不仅肤白相貌俊,且人聪明伶俐,见东西便会描绘,女工细活样样精,所织绣品栩栩如生,人见人爱,拿到集市很抢手。所以,来李家提亲者络绎不绝,有富家子弟,也有官宦子弟。楼家见此,心想“近水楼台先得月”,有便宜不出外家,赶紧请了媒人去提亲。李公视女如掌上明珠,从小对这小女疼爱有加,因舍不得小女远嫁,李家之子勤劳厚道,两家又知根知底,心想“远亲不如近邻”,小女许配本村也好有个照应,所以李公答应了楼家这门亲,并很快择日成亲。有如民间鼓词传唱:“拜过天地发子孙,两家如同一家亲。”楼、李姻缘乃天作之合,男人耕种为主,女人刺绣为辅,过着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连年风调雨顺,楼、李两家和睦相处,勤俭持家,逐渐人丁兴旺,子孙繁盛。因此,后郑改名后盛。(www.xing528.com)
有一年,楼氏长辈提出想建一座楼氏祠堂,村里周姓太公听了这个好事,就和楼氏太公打赌说:“只要你楼家造起村里第一座祠堂,我周家就送上一头乌羊祝贺。”第二年,楼氏真的盖起了村里各家姓氏都十分羡慕的青砖黛瓦祠堂,而周家的母羊也恰巧生了一头乌羊。周公说话算话,楼氏祠堂落成后,给楼家送去了一头大乌羊。
所谓“一次结亲,众生结缘”,何况自古就有“亲上加亲”之习俗,楼氏、李氏后代结亲者逐渐多了。话说村里一对新婚不久的小夫妻,正月初三回娘家拜年,老丈人见女婿甚是高兴,丈母娘更是鸡窠捋转遍,一家人致致情情待女婿,翁婿两人还喝了点小酒。吃罢晚饭,小两口高高兴兴地告别岳父、岳母。回家路上,男的说肚子有点不舒服,他先去上趟龙司(厕所),让女的自己先回。女的回家后,迟迟不见丈夫人影,出门寻找,挺奇怪这么晚了会上哪儿呢?想不到,找到丈夫时人已死了,女的顿时失声痛哭,当场晕了过去。幸亏大伙抢救及时,女的才哭出声活过来。楼家如当头一棒,好端端的一个大活人就这样无缘无故没了,都怨李家这个会克夫的扫把星女人。李家翁深感痛心,没想到那晚和女婿喝的是诀别酒,女儿一下子成了寡妇不说,还背了这“黑锅”。楼、李两家都陷入了困境,两家人路上遇见也不理不睬,从此互不往来。楼家族人也因此定下族规:楼李不做亲,不准李家人进楼家祠堂。后来,后盛改为后郑。
(金林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