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山西永康县的起源故事

山西永康县的起源故事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山西位于永康中部偏北,距城中25里,古属太平乡宗仁里三十半都一图,民国时期曾属太平乡、太西乡。原来,永康县有两个村:河南村和山西村。有一日,通判公骑马到东阳,路过永康,在太平乡宗仁里的石柜山西面的山脚池塘边下马休息,让马吃草饮水。通判公深怀故土,就把村名定为山西。造一公官拜起居左郎,现居山西姓胡的500来户人家都是他的裔孙。这是陆游对胡穹公一族的赞美,也是对山西的景致和民风的真实写照。

山西永康县的起源故事

山西位于永康中部偏北,距城中25里,古属太平乡宗仁里三十半都一图,民国时期曾属太平乡、太西乡。1950年以来,先后属山西乡、清溪乡(镇),今属象珠镇。历有仕宦贤达300多名,文有进士教授,武至三军将校,才人济济。属永邑望族之邦,富庶之乡,风水宝地,英才摇篮。

陈亮《永康地景赋》云:“河南、山西,一县兼管两省。”“一县”怎能监管“两省”呢?原来,永康县有两个村:河南村和山西村。此“山西”与彼“山西”有何渊源?

这里面有一个真实动人的故事。这个故事从爷爷传到孙子,又经孙子传给孙子,传到至今已快900年了。山西始祖胡穹公是宋朝人,生于公元1100年,家住山西省平阳府,现今山西省临汾市,世代都是书香之家。他的父亲胡廉在当时的京都——开封任观察使,很有功名,生有七个儿子,四个女儿。始祖排行最小,又称肇十一公。肇十一公28岁时封为承直郎,奉宋高宗的圣旨来浙江,任婺州通判兼劝农事,是婺州最年轻的通判府君,人称“通判公”。

通判公居于要职,办事公正,自身廉洁,勤政爱民,经常深入乡村了解民情。

有一日,通判公骑马到东阳,路过永康,在太平乡宗仁里的石柜山西面的山脚池塘边下马休息,让马吃草饮水。过了一会儿,准备上马时,马腾蹄嘶叫。不管通判公怎么牵引、挥鞭,马就是不肯走。通判公看看四周,群山环绕,东面石柜山山高林密,南面方山奇峰翠竹,西面尖山余脉坡地宽广,北面源于五指岩的溪水,滚滚而来,中间又有平坦高坡,巧合八卦,是一个建村的好地方。通判公知马通灵性,就整冠合掌南拜天地,北拜祖先,在马前恭敬许愿:“先祖英灵在上,你若看中此处风水宝地,我将在此安家落户,繁衍生息,以光宗耀祖。”刚许完愿,马就顺从了。(www.xing528.com)

过了几年,通判公任期届满,就急流勇退,辞官归田,在灵池塘前平基建房,聚族居住。通判公深怀故土,就把村名定为山西。

通判公生有两个儿子,长子胡荣称造一公,次子胡贵称造二公。造一公官拜起居左郎,现居山西姓胡的500来户人家都是他的裔孙。造二公官至中书舍人,是永康城内胡店巷、胡店村的始祖。通判公至九世孙就有进士四名,贡元举人若干名。

乾道元年,宋代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在刚调任隆兴府通判又被罢去官职之时,周游浙中、浙南路过永康,沿着夏川、官川、苔川到宗仁里看望同行老前辈,两位通判促膝长谈、共论国事。陆游还题诗《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对胡穹公一族的赞美,也是对山西的景致和民风的真实写照。

(胡子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