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官川胡氏:永康村落起源故事

官川胡氏:永康村落起源故事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官川胡氏,是宋代千八公胡德缓的后裔,先祖原居永康库川,后迁居东阳梅岘,再迁至东阳前山。于是俨然辞去官职,隐名埋姓携家属迁徙隐居永康黄杜山,他是官川胡氏的第一世祖,死后就安葬在黄杜山。故而,村的大名就叫官川了,胡崇礼就是官川胡氏的始祖。胡氏子孙在这里繁衍生息,人口增加很快,不断地有子孙迁居外地,建成新的村子,官川胡氏是黄杜山胡氏一脉中人丁最发的一支。

官川胡氏:永康村落起源故事

官川胡氏,是宋代千八公胡德缓(胡则四弟胡赈的曾孙)的后裔,先祖原居永康库川,后迁居东阳梅岘,再迁至东阳前山。

胡德缓,中宋咸淳进士,任江西饶州刺史。在任期间,正当宋元交替,战争不断,特别是宋元临安之战,决定着南宋的存亡。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军攻打南京,宋朝南京留守赵潽弃城而逃,都统司都统制徐王荣等开城请降,元军占领南京。

七月,元忽必烈下定灭宋决心,扫清外围,直逼临安。在元朝大军压境的形势下,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主战、主和,举棋不定,致使朝野离心离德,许多南宋将士被元军安抚招降。

胡德缓为保持气节,拒不接受安抚和投降。他打听到永康有个叫黄杜山的地方,官兵难进,与世隔绝。于是俨然辞去官职,隐名埋姓携家属迁徙隐居永康黄杜山,他是官川胡氏的第一世祖,死后就安葬在黄杜山。

黄杜山这地方很偏僻,山高路陡,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是避兵避难的地方。只是地盘狭窄,只能暂时隐居避世,不是繁衍旺族的地方。

到了胡德缓的曾孙代,有了四兄弟,都要成家立业了。古话讲,树大要分杈,儿大要分家。兄弟四人分别往外迁居,大哥迁居到三渡溪,二哥迁居到箬青坑,三哥迁居到山窦,小弟胡崇礼最聪明,他找了一个更大、更好,更是风水宝地的地方——官川。

官川北靠寺后山,东屏胡焦山,西临酥溪,西南面一马平川,地势平坦,良田肥沃,溪水、塘水灌溉方便,是个天然的米粮仓。这里四面都可发展,是个建大村子的好地方。(www.xing528.com)

这个地方原来住有几户人家,还有一口大水塘,碧波荡漾,波光粼粼,旧名叫佳塘,后改称官塘,寓意祖宗是当官的,也希望子孙后代也做官出仕。胡崇礼迁居的村子就建在官塘的下边,所以这个村子俗称就叫官塘下。永康人起村名自有讲究,川字寓水,水即是财,且官塘下临酥溪,取个川字更是应景。故而,村的大名就叫官川了,胡崇礼就是官川胡氏的始祖。

胡氏迁居此地,这个地方得到了开发,他们在酥溪上游筑坝修渠,引酥溪水灌溉,垦荒种粮,开山种枣,水塘养菱藕,勤劳俭朴,官川从此就兴盛起来了。

胡氏子孙在这里繁衍生息,人口增加很快,不断地有子孙迁居外地,建成新的村子,官川胡氏是黄杜山胡氏一脉中人丁最发的一支。

胡氏子孙刻苦耐劳,男耕女织,他们还传承着一门传统手艺——串蓑衣,连永康山歌里也传唱着“官塘下侬串蓑衣”。这手艺全村男女老少都会干,在农耕时代,农民少不了蓑衣。因此,蓑衣不但畅销本地,而且还远销杭嘉湖地区。

(马德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