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街道柘坑在永康北部,距城区10公里,相传古时山上多柘树,故而得名。柘坑的大岭头有400多级石阶,是旧时通往三十里坑、金华、义乌的大道,现已荒废湮灭。
据传,金宅里金氏源于刘氏。《金华府志》记载:东汉建武三十年,汉光武帝刘秀赐封皇太孙刘辉于乌伤,为“义阳王”,号“乌伤郡王”,以镇越中。
唐末五代时期,钱镠创建了吴越国,成为开国君主。由于“刘”与钱镠的“镠”同音,为了避讳,吴越国中所有的刘氏都得改姓。刘的繁体字是“劉”,“劉”去“卯”“刀”留下“金”。刘氏改“劉”为“金”,寓留本姓之意。
乌伤郡王刘辉的后世孙金瑚琳,于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93年)徙居永康金村。金瑚琳的后裔金荣迁居桐琴。
金荣的孙子金钧义,为了生计,离开桐琴,前往柘坑谋生。期间,金钧义到朱坑朱氏家做帮工。
朱家有一儿子,白白净净、文文弱弱。朱家小哥有一童养媳贾氏,热情乖巧,做事利落。小哥读书,小姑娘翻书;小哥写字,小姑娘磨墨。热天,小姑娘为小哥扇扇子;冷天,小姑娘为小哥添衣裳。因两人年少,尚未成婚。
金钧义聪明伶俐,年少力强,又勤劳俭朴,待人谦和,深得主人家器重。在干活之余,金钧义也会照顾小哥和小姑娘,带他俩上山捡榛子、栗子,到田头摘黄瓜、香瓜,下河滩翻石头、捉螃蟹。金钧义有时就像两位小朋友的大哥哥。
花开花落,月圆月缺,日子一天天地过去。突然有一天,朱家小哥不知何因一病不起。看了很多次郎中,吃了很多碗汤药,小哥的病也未见好转。终于有一天,朱家小哥断了细如游丝的一口气,撇下憔悴的父母与情如手足的未婚妻,撒手西归。朱家陷入深深的悲哀之中。朱家母哭得差点晕了过去,朱家公低下添了许多白发的头,双手捂脸,脊背不断地在抽搐颤动,小贾姑娘流着泪,守在朱家母身边。金钧义忍着悲痛,为朱家公操办完后事后,不忍离去。他更加勤勉,起早摸黑多干活,对朱家夫妇也嘘寒问暖,倍加体贴照顾。朱家感动之余,更认可了他的人品,放心地把家事托付给他料理。(www.xing528.com)
几年下来,朱家公见金钧义始终勤勤恳恳,从未懈怠,把家事料理得齐齐整整,待朱家人如亲人,觉得后生可嘉,值得信赖;又见养媳贾氏已长大成人,出落得亭亭玉立,且对金钧义暗生情愫。于是,朱家公萌生了收金钧义为螟蛉子、把贾氏许配给他的念头。
一日,朱家公把金钧义叫到跟前,对他说:“钧义,你在我家多年,咱们早就亲如一家了。我想收你做我的义子,不知你意下如何?”
金钧义早已将朱家公一家当作自己的亲人,当下就对着朱家夫妇跪拜磕头,叫“义父”“义母”。
朱家公又道:“钧义,贾氏是我家童养媳,现如今已经成年,我有心将她许配给你,你意下如何?”金钧义与小贾姑娘相熟相知,相帮相助,互有好感,只是基于礼节,平时没有更多的交流罢了。闻此言,他不假思索道:“我愿意娶她为妻,我愿意。”小贾姑娘也含羞地答应了。
于是,朱家为两位年轻人举办了简简单单而又热热闹闹的成亲仪式,让金钧义成为名副其实的亲人。金钧义在桐琴老家的父亲金得顺,弟弟金钧远、金秉文、金秉玉,也前来参加婚礼,共同祝福两位新人。婚后,小两口相敬相亲,老两口其乐融融,一家人和和美美地过日子。
从此,金钧义一脉在此繁衍生息,其集居地称为“金宅里”,金钧义为金宅里金氏始祖。
(陈顺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