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明正德年间(1505~1518年),寮前的东面有一片山林,山不高,面积也不大,但树木茂盛,也时常会有一些小动物之类的出现。在林子的边上有一户农家生活着,种点粮食和水果小菜,闲时打几只山兔之类的小野兽,作为荤食,并在家中把剥下来的兽皮进行硝化加工,制成皮制品,卖给需要的人使用。虽然不是什么店铺,周围一带也小有名气,有时附近的其他人也会拿到这里来加工,都知道这里有一间硝皮店。
林子南面有一个村叫岘川,村里有一个叫周炌的人,祖上在这片林子的边上置了一点田产,经常在这里劳作,休息时也到这个硝皮店讨口水喝。来往多了,有时候也会在这里吃顿饭,喝点酒。经过几年的交往,两人成了至交。
有一日,饭饱酒足后,那个硝皮的人就说:“你天天这样来来往往,多不方便,还不如迁到这里来住吧。我也好有个邻居。到时,你种粮食和小菜,提供素的,我打猎提供荤的。我们荤素搭配,如何?”
周炌听了也觉得有道理,自己每天进进出出都有担子要挑,累死人的,这样的话也会轻松许多,就一口答应了下来。
接着两人就开始合作。周炌在硝皮店的边上建了间草房,准备了一些日常用品,自己挑了个好日子,就带着妻儿来到这个地方安居了。(www.xing528.com)
周炌定居后,在这里生活就更加方便,田里的庄稼随着主人的勤劳,收成也增加了不少。两户人家的相处也更加融洽。
在后来的有一天,周炌回到岘川,乡里乡亲相互见面格外亲切,嘘寒问暖。当问到周炌现在居住在哪里时,周炌也觉得很难回答,不知道该怎样表述自己的住处。想来想去,他觉得这个硝皮店是大家有所了解的,随口就说:“芝英下蔡,寮前交界,再上点便是皮店。”从此,“皮店”这个名字就这样留了下来,成了这个村的村名,一直沿用到现在。
“皮店”村中有一棵很老的樟树,据专家的鉴定,已有将近500年的历史。据传是始祖太婆亲手栽种的,现在树干需10人才能合抱,但仍然是枝繁叶茂,像一把撑开的大雨伞,保护着整个村庄,成为“皮店”村的标志。
(胡 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