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永康村起源故事磨山四百年发展

永康村起源故事磨山四百年发展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石柱镇磨山四周群山环抱,层峦叠嶂,这一带都称作“磨山坑”,村里有一口塘叫“磨塘”。村名因山而取名磨山。磨山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一个多姓氏村,最多时有十五六个姓氏。他当时有三个儿子,就吩咐三个儿子各奔东西,一个到故头陆、一个到舟山镇陆宅,一个到石柱镇磨山。在磨山落脚的始祖叫陆印义,当时在张氏家打长工,也都在张氏家吃住。从此,磨山的陆氏开始兴旺。

永康村起源故事磨山四百年发展

石柱镇磨山四周群山环抱,层峦叠嶂,这一带都称作“磨山坑”,村里有一口塘叫“磨塘”。村名因山而取名磨山。

磨山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一个多姓氏村,最多时有十五六个姓氏。相传,村里最早是张氏始祖迁居,后来陆氏始祖从石柱镇湖塘迁此。现在以陆姓人口居多,占全村人口的70%左右。

相传五代时,吴越国御史中丞陆钰(927~987年)世居嘉兴。因捍御有功,官居御史中丞进太子太保,封开国公,功成身退,隐居钱塘。后于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徙居东阳双岘驿南。其子陆钳迁巉头。陆钳有三子,长子陆高迁居天台,次子陆展迁居东阳高砂(现在东阳陆宅村),幼子陆吉仍留居巉头。十一世孙陆大兴从东阳陆宅村迁居石柱镇湖塘。

当时,陆氏宗亲非常强盛,为建一条拦水坝,从此路过的文武百官、平民百姓都要下轿,每人挑三担砂石或土,引起一些官员怨恨。有一位官员向皇帝告状,皇帝听信一面之词,朝廷就在大年三十晚上对陆氏进行抄家灭族。当时,有一陆氏因家贫穷,三十晚上没有挂陆氏灯笼,刚好有一吕氏到他家串门,吕氏将随身带来的灯笼随手挂在他家门口,那些抄家的人一看是吕氏灯笼就走开了。

此后,陆氏知道此地不能长久居住了。他当时有三个儿子,就吩咐三个儿子各奔东西,一个到故头陆、一个到舟山镇陆宅,一个到石柱镇磨山。在磨山落脚的始祖叫陆印义,当时在张氏家打长工,也都在张氏家吃住。因张氏较昌盛,张氏及三个儿子长期在外做官和做生意,很少在家,只有张氏妻及三个儿媳在家,时间一长后,张氏妻和陆氏就有了私情。(www.xing528.com)

有一年,陆氏回到自己家后,张氏妻就感到心情舒畅。三个儿媳以为婆婆不舒服生病了,晚上婆婆一直叫冷,儿媳给她连盖了三件羊皮大衣,她还是叫冷。最后,儿媳们问她,她就说了一句:“三件羊皮袄不值一个烂头壳(当时的陆氏是烂头的)。”儿媳听了以后,晓得苗头不对,就对婆婆辱骂搜身。张氏妻一气之下,带了一张百把田的田契和一张山契(即上层至领口畈路沿的一丘田和现在的毛山岭后那块太婆山)逃到了陆氏家,后来给陆氏又生了三个儿子。从此,磨山的陆氏开始兴旺。

后来,张氏三个儿子和陆氏三个儿子都很兴旺,也很出色,就开始争起母亲来。张氏三个儿子说,她是他们的娘,陆氏三个儿子也说是他们的娘,争来争去争不清,争到了官府那儿。最后,官府裁定:都是同胞手足、兄弟姊妹,只是同娘而不同爹,以后同上祖坟,母亲家产各人有份,田、山、祖钱各人分摊。

(陆题文 程望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