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后期藩镇割据至北宋建立,短短几十年,中国大地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为动荡混乱的残酷时代——五代十国。东南沿海一带数吴越国较为和平安定。北宋史学家欧阳修记载吴越国史实:“其民至于老死不识兵革,四时嬉游,歌舞之声相闻。”吴越国建立者钱镠,受封吴越王,谥号“武肃”。在位数十年,于管辖区域内奉行“保境安民、奖励农桑、通商海外”“奉中原为正朔、终不失为臣节”,其孙钱弘俶在宋太祖时“纳土归宋”“完国来朝”。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唯吴越国不动干戈,实现了中国重新一统。史书有定评“完国归朝,不杀一人,其功德大矣”。
北宋中期,吴越国国王钱镠第五代孙钱律宦游时经过永康,听闻永康东部铜山(吴越国时官府已派人开采,遗迹尚存)山麓有一座武肃王生祠(今方岩镇庙口村旁),特地前往祭祀。生祠虽小,但香火很旺,附近村民农闲节日都去祭拜。钱律既感欣慰,又有些恻然,看到生祠年久失修,颇显败相,顿生一念:宦游半生,已觉疲惫,何不在此附近择地定居,既保护生祠,绵延祖泽,也在此地界繁衍钱氏一脉。主意既定,就在生祠西面约五里的地方,选了一个两溪交汇之处,建屋居住,取名“桥里”(俗名至今犹存)。
钱氏子孙在“桥里”繁衍了十代,出了个钱旺公。旺公成年后,一直在外地私塾教书,后又担任教谕。回乡路过永康城北面十里之地,觉得此地地势开阔,山清水秀,北高南低。私下起卦,卦象显示“宜居之地”,于是就在这地方买地筑屋,把家族里自己一房从桥里迁居过来,取名“钱村”。据家谱记载,约150年后因邻居胡氏家族的壮大,人口超过钱氏,钱胡两姓错落杂居,“钱村”就慢慢地异化为“潜村”。钱旺公就是“潜村”(现西城街道潜村)钱氏始祖。
居住在桥里的钱氏后裔,虽能就近照看钱王生祠,但子孙繁衍一直有限,传到第二十代钱润公时,专门请风水先生来看本族和该地域的未来,风水先生说:“此地三面环山,仅西面有一出口,属子孙不旺之地,应择宜孙善地迁居为好。”(www.xing528.com)
在风水先生的帮助下,钱润公最终选择离桥里西面五里的地方买田地建屋居住,把桥里所有钱姓人口都搬到新址。此地北有靠山,南有溪水,东、南、西三面开阔空旷。
那么,取什么村名呢?润公想到旺公已先迁它地,他们已延后近50年才迁,就叫后迁村吧!自从定居新址,果真子孙繁盛,家业兴旺,“后迁”这个村名也一直沿用下来。通过修家谱,后迁人看到家谱上有“吴越世家”的记载,觉得自己是诸侯王的后代,非常荣耀,有些人就擅自把村名改为“侯迁”,以显示自己乃王侯之裔。一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还能够在古老农具如水车、稻桶上见到“侯迁”字样。到了清朝初年,官府来调查登记村名时,因该官员是北方人氏,把“后迁”误听为“后浅”登记下来。从此,“后浅”之名就一直以讹传讹,沿用至今。
(钱增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