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武功山位于江西省中西部,居罗霄山脉北支,自汉晋起被佛道两家择为修身养性之洞天福地,山南山北建有庵、堂、寺、观达一百多处,主要景点有白鹤峰(金顶)、紫极宫、九龙山、福星谷、石鼓寺等。武功山历史上曾与衡山、庐山并称为江南三大名山,被誉为“衡首庐尾武功中”。作者沿山势北行,先后游览香炉峰、九龙山、观音崖。记中,武功山奇峰罗列,瑰丽壮观,怪石林立,形态奇异。登山岭之上,道观古寺、田野乡庐尽收眼底。作者手法纯熟,以拟人写雾,灵动传神,又以比喻写崖,将山崖之奇之险刻画得惟妙惟肖。如此奇美之景,怎能不让人向往?
初三日 晨餐后行,云气渐合,而四山无翳1。三里,转而西,复循山向北,始东见大溪2自香炉峰3麓来,是为湘吉湾。又下岭一里,得三四家。又登岭一里,连过二脊,是为何家坊4。有路从西坞下者,乃钱山5之道,水遂西下而东,则香炉峰之大溪也;有路从北坳6上者,乃九龙7之道;而正道则溯大溪东从夹中行。二里,渡溪循南崖行,又一里,茅庵一龛在溪北,是为三仙行宫。从此渐陟崇岗,三里,直造香炉峰。其崖坳时有细流悬挂,北下大溪去。
仰见峰头云影渐朗,亟上跻,忽零雨飘扬。二里至集云岩,零雨沾衣,乃入集云观少憩焉。观为葛仙翁8栖真9之所,道流以新岁方群嬉正殿上,殿止一楹,建犹未完也。其址高倚香炉,北向武功,前则大溪由东坞来,西向经湘吉湾而去,亦一玄都也。时雨少止,得一道流欲送至山顶,遂西至九龙,乃冒雨行半里,渡老水桥,复循武功南麓行,遂上牛心岭。五里,过棋盘石(有庵在岭上)。雨渐大,道流还所畀送10资,弃行囊去。盖棋盘有路,直北而上,五里,经石柱风洞,又五里,径达山顶,此集云登山大道也;由小径循深壑而东,乃观音崖11之道。
【注释】
1翳(yì):遮蔽。
2大溪:应指发源于箕峰顶的溪流五里筝。
3香炉峰:武功山第二高峰,位于武功山三天门东南方山脊上,又称大箕峰。
4何家坊:今称何家,位于武功山四回山东。
5钱山:今称钱山乡,位于安福县西隅。
6坳:山间平地。
7九龙:九龙山,位于武功山西南陲。九龙山有九峰环绕,传说九山间有一龙盘踞,故称“九龙”,上有九龙寺、九龙十八塔等遗迹。
8葛仙翁:葛玄或葛洪。葛玄,字孝先,汉末三国时道士,后世道教尊称为“葛仙公”。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是葛玄的侄孙,被称为“小仙翁”。
9栖真:道家谓存养真性,返其本元。此处应该是修行的意思。
10畀(bì)送:给予,赠送。畀,给予,付与。
11观音崖:今称观音岩,位于香炉峰西北方向。
【译文】
初三日 早餐后出发,云雾渐渐笼罩,但四周的山峦没有被遮蔽。走了三里,转向西面,又沿着山势向北走,才看见东面有条大溪从香炉峰山脚流淌过来,这是湘吉湾。又下山走了一里,碰到三四户人家。再登上山岭走一里,接连翻过两座山脊,这就是何家坊。有条路从西面山坞延伸下去,那是通往钱山的道路,水流到这里就向西流下再折往东面,这就是香炉峰上的大溪;有条路从北面山坳朝上爬升,那是通往九龙山的道路;如果去武功山走大路则是要顺着大溪在东面从两山之间走。两里后,渡过溪流顺着南面山崖前行,又经过一里,能看到溪北有一间小茅屋,这是三仙行宫。从这里开始便渐渐登上高峻的山冈,三里后径直来到香炉峰。香炉峰的高崖和山坳间有时悬挂着细流,从北面流下去汇入大溪。
仰头看见峰顶的云影逐渐疏散明朗,我们赶快向上攀登,忽然又有细雨飘落。二里后到集云岩,细雨已经沾湿了衣服,我们便进入集云观稍事休息。集云观是葛仙翁修行的地方,因为正逢新年,道士们正在大殿上共同嬉闹,大殿只有一间,还没有建造完成。它的位置高高背倚着香炉峰,北面对着武功山,前面就是那条大溪从东面的山坞中过来,往西流经湘吉湾远去,也是一处神仙居所了。这时雨稍微止住了些,路遇一个道士想送我们到金顶,再往西到九龙山,我们就跟着他冒雨走了半里路,过老水桥,再沿着武功山南麓前行,登上牛心岭。五里后,经过棋盘石(山岭上有一座小庙)。雨势逐渐变大,道士归还了我们付给他的钱,除下了行李。棋盘石有路一直往北延伸上去,走了五里,经过石柱风洞,又五里,直抵金顶,这是从集云岩登上武功山金顶的大路;从小路沿深谷往东走,就是去往观音崖的路。
余欲兼收之,竟1从山顶小径趋九龙,而道流欲仍下集云,从何家坊大路,故不合而去。余遂从小径冒雨东行。从此山支悉从山顶2壑而下,凸者为冈,凹者为峡,路循其腰,遇冈则跻而上,遇峡则俯而下。由棋盘经第二峡,有石高十余丈竖峰侧,殊觉娉婷3。其内峡中突崖丛树,望之甚异,而曲霏草塞4,无可着足。又循路东过三峡,其岗下由涧底横度而南,直接香炉之东。于是涧中之水遂分东西行,西即由集云而出平田,东即由观音崖而下江口,皆安福5东北之溪也。于是又过两峡。北望峡内,俱树木蒙茸6,石崖突兀,时见崖上白幌7如拖瀑布,怪无飞动之势,细玩之,俱僵冻成冰也。然后知其地高寒,已异下方,余躞蹀8雨中不觉耳。共五里,抵观音崖,盖第三冈过脊处正其中也。
【注释】
1竟:直接;一直。
2(tuí):崩颓。
3娉婷:姿态美好。
4曲霏草塞:位置偏僻,云雾弥漫,荒草遍布。曲,偏僻的地方。霏,云雾浓密状。
5安福:今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
6蒙茸:蓬松杂乱貌。
7白幌(huǎnɡ):白色的帘帷。
8躞蹀(xiè dié):小步行走的样子。
【译文】
我想将不同路线都走一遍,直接从山顶的小路赶往九龙,但那道士却想仍从大路下往集云岩,再从何家坊大路登上九龙山,因此与我意见不合而离开。我就沿着小路冒雨往东走,从这里开始山的支脉全都从山顶倾颓而下,直入谷底,凸起的形成山冈,凹陷的形成峡谷,道路沿着山腰延伸,遇到山冈便攀登而上,遇到峡谷就低俯向下。从棋盘石出发经过第二道峡谷时,碰到一块高十几丈的石头竖立在山峰旁,甚觉姿态美好。石头内侧的山峡中山崖突出,树木丛生,远远望去十分奇异,但那里位置偏僻,云雾弥漫,荒草遍布,没有能落脚的地方。又沿路往东经过三片山峡,山冈下面从山涧底下向南横跃,一直连接香炉峰的东面。涧水在这里就分流向东西两个方向,向西流的那条就从集云流出平田,向东流的那条就从观音崖流下江口,这两条都是安福东北部的溪流。从这里出发又经过两片山峡,向北望去,山峡里都是杂乱茂盛的树木和突兀耸立的石崖,时而看见山崖上悬挂着白色的帘帷,好像垂下的瀑布,只是奇怪没有飞洒流动的态势,仔细观赏,才发现水流都冻成了冰。然后才明白这个地方地势高又很寒冷,已与下方不同,只是我在雨中小步行走,感觉不到而已。走了一共五里,到达观音崖,第三座山冈的山脊经过之处大概正是它的中心。
观音崖者,一名白法庵,为白云法师所建,而其徒隐之扩而大之。盖在武功之东南隅,其地幽僻深窈,初为山牛野兽之窝,名牛善堂;白云鼎建禅庐,有白鹦之异1,故名白法佛殿。前有广池一方,亦高山所难觏2者。其前有尖峰为案,曰箕山3,乃香炉之东又起一尖也。其地有庵而无崖,崖即前山峡中亘石4,无定名也。庵前后竹树甚盛,其前有大路直下江口,其后即登山顶之东路也。时余衣履沾透,亟换之,已不作行计。饭后雨忽止,遂别隐之,由庵东跻其后。直上二里,忽见西南云气浓勃奔驰而来,香炉、箕山倏忽被掩,益厉5顾仆竭蹶6上跻。又一里,已达庵后绝顶,而浓雾弥漫,下瞰白云及过脊诸岗峡,纤毫无可影响,幸霾而不雨。又二里,抵山顶茅庵中,有道者二人,止行囊于中。三石卷殿即在其上,咫尺不辨。道者引入叩礼,遂返宿茅庵。是夜风声屡吼,以为已转西北,可幸7晴,及明而弥漫如故。
【注释】
1白鹦之异:即白莺之异。据传白云法师因见白莺入池而选择此处建庵。
2觏(ɡòu):遇到。底本原缺,据《四库》本补。
3箕山:箕峰。香炉峰与之相对,并称大小箕峰,上有古祭坛、玉皇殿等遗迹。
4亘石:绵延的石崖。
5厉:“励”的古字,勉励,督促。
6竭蹶(jué):颠仆倾跌貌。比喻力有不逮,勉强支持。
7幸:期望。
【译文】
观音崖,又称白法庵,是白云法师所营建的,他的徒弟隐之又扩建增大了白法庵的规模。观音崖大致在武功山的东南角,位置幽深偏僻,最初是山牛野兽栖居的地方,名叫牛善堂;白云法师营建禅庐,是因为这里有“白莺入池”的奇异景象,所以叫白法佛殿。殿前有一方广阔的池塘,这也是高山上难遇的景观。前面有一座尖峰作为案山,名为箕山,是香炉峰东面另外隆起的一个山尖。这里有小庙却没有山崖,崖就是前方山峡里绵延的石崖,没有固定的名称。小庙前后的竹林和树木很茂盛,前方有大路往下直通江口,后方就是登上金顶的东侧小路。这时我的衣服鞋子都湿透了,急忙换下,已经不计划往前走了。饭后雨忽然停了,我就告别隐之,从小庙东面登上后面的路。一直往上走了两里,忽然看见西南面浓重的云雾翻腾奔涌而来,香炉峰和箕山迅速被掩盖,更加督促快要力竭的顾行勉力向上攀登。又经过一里路,已经到达了白法庵后的最高峰,但是浓雾弥漫,俯瞰白云法师营建的寺庙以及经过山脊的众多山冈和峡谷,丝毫找不到踪迹。所幸天气昏暗但没有下雨。又走了两里,来到山顶的茅舍中,里面有两个道士,我们把行李停放在其中。三石卷殿就在茅舍上方,距离很近但仍然看不清。道士领我们进去叩拜行礼,然后返回留在茅舍过夜。这一晚屡屡传来怒吼的风声,我以为风已经转为西北风,可以期待晴天了,到天亮却发现云雾仍像原来一样弥漫笼罩。
武功山东西横若屏列。正南为香炉峰,香炉西即门家坊尖峰,东即箕峰。三峰俱峭削,而香炉高悬独耸,并列武功南,若棂门1然。其顶有路四达:由正南者,自风洞石柱,下至棋盘、集云,经相公岭出平田十八都为大道,余所从入山者也;由东南者,自观音崖下至江口,达安福;由东北者,二里出雷打石2,又一里即为萍乡界,下至山口达萍乡;由西北者,自九龙抵攸县3;由西南者,自九龙下钱山,抵茶陵州4,为四境云。
【注释】
1棂门:棂星门,文庙中轴线上的牌楼式建筑。
2雷打石:今雷打峡,位于武功山金顶西南麓。
3攸县:明属长沙府,今辖于湖南省株洲市。(www.xing528.com)
4茶陵州:明初为县,成化十八年升为州,属长沙府。今辖于湖南省株洲市。
【译文】
武功山东西横亘如同屏风横列。正南面是香炉峰,香炉峰西面是门家坊尖峰,东面就是箕峰。这三座山峰都很陡峭,但香炉峰独自高高耸立,并列在武功山南面,好像棂星门一样。武功山金顶有通往四面的道路:从正南面的路,自风洞石柱下到棋盘石、集云岩,经由相公岭可以出平田十八都,这条路是大路,也就是我进山所走的路;从东南面的路,自观音崖下到江口,会抵达安福县;从东北面的路走两里经过雷打石,再走一里就是萍乡的边界,往下走到山口就到了萍乡;从西北面的路,自九龙山走会抵达攸县;从西南面的路,自九龙山下到钱山乡会抵达茶陵州,这就是武功山的四方的境域。
初四日 闻夙霾未开,僵卧久之。晨餐后方起,雾影倏开倏合。因从正道下,欲觅风洞石柱。直下者三里,渐见两旁山俱茅脊1,无崖岫2之奇,远见香炉峰顶亦时出时没,而半山犹浓雾如故。意风洞石柱尚在二三里下,恐一时难觅,且疑道流装点3之言,即觅得亦无奇,遂仍返山顶,再饭茅庵。乃从山脊西行,初犹弥漫,已而渐开。三里稍下,度一脊,忽雾影中望见中峰之北矗崖崭4柱,上刺层霄,下插九地,所谓千丈崖5。百崖丛峙回环,高下不一,凹凸掩映。北而下,如门如阙,如幛如楼,直坠壑底,皆密树蒙茸,平铺其下。然雾犹时时笼罩,及身至其侧,雾复倏开,若先之笼,故为掩袖之避,而后之开,又巧为献笑之迎者。盖武功屏列,东、西、中共起三峰,而中峰最高,纯石,南面犹突兀而已,北则极悬崖回崿6之奇。使不由此而由正道,即由此而雾不收,不几谓武功无奇胜哉!
【注释】
1茅脊:茅草覆盖的山脊。这里描述的是武功山高山草甸景观。
2崖岫:山崖洞穴。
3装点:渲染、夸张。
4崭:山高而险峻的样子。
5千丈崖:又称千丈岩,位于武功山发云界和白鹤峰之间。
6崿(è):险峻的山崖。
【译文】
初四日 听说昨天的云雾还没散开,我就躺了很久。早餐后才起来,云雾的形影忽散忽聚。于是我们便从大路下山,想要寻找风洞石柱。一直往下走了三里,逐渐发现两旁的山脊都被茅草覆盖,并没有山崖洞穴的秀奇,远望香炉峰顶也是时隐时现,半山腰依旧像原来一样浓雾弥漫。我推测风洞石柱还在下方二三里路以外,担心一时难以找到,而且怀疑道士所言是夸大之辞,即使找到了也没有奇特之处,便仍旧返回山顶,又在茅舍里吃了饭。然后才沿着山脊往西走,起初周围仍是雾气弥漫,不久雾气渐渐散开。三里后稍稍往下走,经过一条山脊,忽然在雾影中望见中峰的北面矗立着陡峭的山崖和险峻的石柱,上入层层云霄,下插九泉地府,这就是人们说的千丈崖。千百座山崖聚集耸立,环绕起来,高低不一,凹凸相映。山崖向北倾颓而下,像门户、像宫阙、像幛子、像高楼,径直坠入谷底,全都是密林杂乱生长,平铺在底下。但雾气还是时时笼罩着山谷,等亲身来到它旁边,雾气又迅速散开,就好像起先的笼罩是女子羞见外人,故意以袖遮脸;后来的散开又是谄媚地故作笑容逢迎之人。武功山大体上像屏风排列,东、西、中共隆起三座山峰,其中中峰最高,只有石头,南面的山峰还只是突兀耸立而已,北面的山峰却是极尽悬崖峭壁环绕险峻的奇美。假如不从这里而从大路走,或者即使从这里走但雾气不散,不是就要说武功山没有奇绝优胜之处了吗?
共三里,过中岭之西,连度二脊,其狭仅尺五。至是南北俱石崖,而北尤崭削无底,环突多奇,脊上双崖重剖如门,下至重壑。由此通道而下,可尽北崖诸胜,而惜乎山高路绝,无能至者。又西复下而上,是为西峰。其山与东峰无异,不若中峰之石骨棱嶒1矣。又五里,过野猪洼。西峰尽处,得石崖突出,下容四五人,曰二仙洞。闻其上尚有金鸡洞,未之入也。于是山分两支,路行其中。又西稍下四里,至九龙寺。寺当武功之西垂,崇山至此忽开坞成围,中有平壑,水带西出峡桥,坠崖而下,乃神庙时宁州禅师所开,与白云之开观音崖,东西并建寺。然观音崖开爽2下临,九龙幽奥中敞,形势固不若九龙之端密也。若以地势论,九龙虽稍下于顶,其高反在观音崖之上多矣。寺中僧分东西两寮,昔年南昌王3特进山至此,今其规模尚整。西寮僧留宿,余见雾已渐开,强别之。
【注释】
1棱嶒(lénɡ cénɡ):形容乱石突兀、重叠。
2开爽:开阔,宽敞。
3南昌王:朱兴隆,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兄。元时朱兴隆及其家人曾因大旱逃荒至此,死后被追封为南昌王。
【译文】
我们共走了三里路,经过中间一座山岭的西面,接连翻过两条狭窄得只有一尺五寸的山脊。到这里南北都成了石崖,北面的尤为险峻陡峭,深得好像没有底,环绕突出,有很多奇绝的景象,山脊上的两片崖壁像门一样层层破开,下落到重重深谷中。从这条通道下山,可以游览赏遍北崖的众多胜景,只可惜山高路险,不能下去。再往西下岭上山,就到了西峰。它与东峰没有不同,也不如中峰乱石刚硬,突兀重叠。又走了五里,经过野猪洼。在西峰尽头处我发现有片石崖突兀耸立,下方可以容纳四五人,叫二仙洞。听说这上面还有金鸡洞,我没有进去。在这里山分成了两支,道路在其间延伸。又向西稍下去四里,到九龙寺。寺庙位于武功山西麓,高山到此忽然散开围起来形成山坞,中间有一片平坦的谷地,带子般的水向西流出峡桥,从崖边坠下,是神宗皇帝时由宁州禅师所营建的,与白云法师在观音崖一东一西一齐建寺。虽然观音崖环境开阔畅爽、居高临下,但九龙寺环境幽深宽敞,观音崖地形又本来不如九龙寺端正严密。如果以地势来评判,九龙寺虽然稍微低于顶峰,但高度反而比观音崖高很多。寺中的僧人分成东西两寮,当年南昌王特地进山来到这里,现在这些房屋格局还很整齐。西寮的僧人留我们住下,但我看云雾已经渐渐散开,就坚持与之告别。
出寺,西越溪口桥,溪从南下。复西越一岭,又过一小溪,二溪合而南坠谷中。溪坠于东,路坠于西,俱垂南直下。五里,为紫竹林,僧寮倚危湍1修竹间,幽爽兼得,亦精蓝2之妙境也。从山上望此,犹在重雾;渐下渐开,而破壁飞流,有倒峡悬崖湍之势。又十里而至卢台3,或从溪右,或从溪左,循度4不一,靡不在轰雷倒雪5中。但润崖危耸,竹树翳密,悬坠不能下窥,及至渡涧,又复平流处矣。出峡至卢台,始有平畴一壑,乱流交涌畦间,行履沾濡6。思先日过相公岭,求滴水不得;此处地高于彼,而石山潆绕7,遂成沃泽。盖武功之东垂,其山乃一脊排支分派;武功之西垂,其山乃众峰耸石攒崖,土石之势既殊,故燥润之分亦异也。夹溪四五家,俱环堵离立,欲投托宿,各以新岁宴客辞。方徘徊路旁,有人一群从东村过西家,正所宴客也。中一少年见余无宿处,亲从各家为觅所栖,乃引至东村宴过者(唐姓家),得留止焉。是日行三十里。
【注释】
1危湍:高处的急流。
2精蓝:精舍和佛寺。
3卢台:可能为“芦台”,今安福县钱山乡有芦台村。
4度:法度规范。这里指路线。
5轰雷倒雪:瀑布水流湍急,水声轰鸣,水流飞溅好像雪花喷涌。
6沾濡:浸湿。
7潆(yínɡ)绕:水流环绕。
【译文】
出九龙寺,往西越过溪口桥,溪水从南面流下。我们又往西翻越一座山岭,经过一条小溪,两溪合流向南坠入深谷。溪水在东面坠落,道路在西面向下延伸,都往南面直直垂下。五里后,是紫竹林,僧寮背靠在高处的急流和修茂的竹林之间,清幽高爽兼得,也是佛寺的绝妙之处了。从山上远望此处,还在重重云雾之中;逐渐下山,云雾就逐渐散开,此处破裂的崖壁流水飞泻,有全倾而出、从悬崖急流而下的势头。又走了十里到达卢台,或者从溪右,或者从溪左,依循的路线不同,但没有不在瀑布的轰鸣和溅落的水珠中的。只是瀑布所在的山崖高高耸立,被竹林紧紧遮蔽,瀑布悬挂下坠,无法通过往下看来寻找,等到渡过山涧,又变为平静地流淌了。走出山峡来到卢台,才有一片平坦的田野,乱流交错涌入田垄之间,我的行装鞋履都浸湿了。想起前一天经过相公岭,想找一滴水都没有;这里地势比那里高,石山间却有水流环绕,形成沃野。大略武功山的东麓,那山是一条山脊下分列支脉;武功山的西麓,那山是众多山峰各自分立,高耸石块聚成山崖,土与石的情形既然不同,所以干燥湿润的分别也有差异。溪流两边有四五户人家,四周都是土墙环绕分立,我想去投宿,各家都以新年要宴请宾客为由拒绝了。正在路旁徘徊之时,有一群人从村东去往村西,他们正是要宴请的宾客。其中一个少年看我没有住处,亲自到各户人家去帮我找住处,于是就领着我到村东已经宴过客的人家去(姓唐的人家),这才得以留宿。这一天我走了三十里。
初五日 晨餐后,雾犹翳山顶。乃东南越一岭,五里下至平畴,是为大陂1。居民数家,自成一壑。一小溪自东北来,乃何家坊之流也,卢台之溪自北来,又有沙盘头之溪自西北来,同会而出陈钱口。两山如门,路亦随之。出口即十八都平田,东向大洋2也。大陂之水自北而出陈钱,上陂之水自西而至车江3,二水合而东经钱山下平田者也。路由车江循西溪,五里至上陂,复入山。已渡溪南,复上门楼岭,五里越岭,复与溪会。过平坞又二里,有一峰当溪之中,其南北各有一溪,潆峰前而合,是为月溪上流。路从峰之南溪而入,其南有石兰冲,颇突兀。又三里,登祝高岭4,岭北之水下安福,岭南之水下永新。又平行岭上二里,下岭东南行二里,过石洞北,乃西南登一小山,山石色润而形巉5。由石隙下瞰,一窟四环,有门当隙中,内有精蓝,后有深洞,洞名石城6。
洞外石崖四亘,崖有隙东向,庵即倚之。庵北向,洞在其左,门东北向,而门为僧闭,无可入。从石上俯而呼,久之乃得入,因命僧炊饭,而余入洞,欲出为石门寺之行也。循级而下,颇似阳羡7张公洞8门,而大过之。洞中高穹与张公并,而深广倍之。其中一冈横间,内外分两重,外重有巨石分列门口如台。当台之中,两石笋耸立而起。其左右列者,北崖有石柱矗立,大倍于笋,而色甚古穆,从石底高擎,上属洞顶。旁有隙,可环柱转。柱根涌起处,有石环捧,若植之盘中者。其旁有支洞。曲而北再进,又有一大柱,下若莲花,围叠成柱;上如宝幢,擎盖属顶;旁亦有隙可循转。柱之左另环一窍,支洞益穹。及出,饭后,见洞甚奇,索炬不能,复与顾仆再入细搜之。出已暮矣,遂宿庵中。石城洞初名石廊,南陂刘元卿9开建精蓝于洞口石窟中,改名书林;今又名石城,以洞外石崖四亘若城垣也。
【注释】
1大陂(bēi):今安福县横市镇大陂村。
2大洋:此处指广阔的平地。
3车江:位于今安福县城东南。
4祝高岭:位于今安福县和永新县的交界处。
5巉(chán):嶙峋突兀。
6石城:石城洞,位于安福县西隅。因洞口石势环抱如城而得名。
7阳羡:秦汉时宜兴的古称,明时为宜兴县,属常州府。今辖于江苏省无锡市。
8张公洞:传说汉代张道陵以及唐代张果老曾在此隐居修道,故名“张公洞”。
9刘元卿:明朝理学家、教育家,吉安府安福县(今江西萍乡莲花县)人。字调甫,号旋宇,明隆庆四年举人,两次会试不第后回乡办学,曾被荐应召入京,升任礼部主事。
【译文】
初五日 早餐后,雾气还遮蔽着山顶。于是我们向东南翻越一座山岭,五里后下到平坦的田地间,这是大陂。这里有几户居民,自然形成一个与外界相隔的谷地。一条小溪从东北流过来,就是何家坊来的溪流,卢台的溪流从北面来,另有来自沙盘头的溪流从西北面流来,汇合后流出陈钱口。两座山像门一样并立,道路也随着溪流延伸,出口就是平田十八都,东面对着广阔的平原。大陂的溪流从北面流出陈钱口,上陂的溪流从西面流到车江,两条溪流汇合再向东经过钱山乡流下平田。道路从车江开始沿着西边的溪流延伸,五里后到达上陂,再次进入山中。渡过溪水到南面后,再上门楼岭,五里后翻越山岭,又一次与溪水相遇。过了平坞再走二里,能看到有座山峰矗立在溪水当中,它的南北各有一条溪流,围绕着山峰在峰前汇合,这是月溪的上游。道路从山峰南面的溪流处入山,南面有石兰冲,十分突兀高耸。又经过三里登上祝高岭,岭北的溪水流下进入安福县,岭南的溪水流下进入永新县。又平顺地在山岭上走了二里,下岭后往东南方向走二里,经过一座石洞的北面,才往西南方向登上一座小山,山石色泽光润,形状嶙峋。从石缝间往下看,有一个四面环绕的洞窟,洞中有扇门对着缝隙,里面有寺庙,后面有深洞,洞名叫石城。
洞外的石崖向四面绵延,崖壁上有个朝东的石缝,寺庙就背靠在此。寺庙朝北,洞在庙的左边,洞口朝着东北方向,但寺门被僧人关着,没有进去的办法。我从石头上方俯身呼喊,很久后才得以进入,于是我让僧人做饭,我则进洞,想要出来后再前往石门寺游览。沿着石阶下洞,觉得很像阳羡张公洞的洞门,但比它大。洞中的高隆也和张公洞相似,但论幽深广阔则是张公洞的几倍。洞中被一座石冈横着隔开,分成内外两层,外层有巨石分别排列在门口,像是石台。石台中间两根石笋耸立起来。排列在石笋左右的,北面有石柱矗立,大小是石笋的几倍,颜色十分古朴凝重,从石台底部高高托举,上接洞顶。旁边有缝隙,可以绕着石柱转。石柱根部冒出的地方,有石头环绕托承,好像栽种在盘中似的。旁边有支洞,向北蜿蜒曲折再深入,又有一根大石柱,下面好像莲花,环绕重叠形成柱子;上面好像宝珠装饰的经幢,伞盖连到洞顶;旁边也有缝隙可以跟着转进去。石柱左边另外环绕着一个孔穴,支洞也更加深邃。等到出洞吃完了饭,我见洞里十分奇异,想找火把却不得,只好又和顾行重新进洞细细探寻。出来的时候已经傍晚了,就住在了寺中。石城洞起初名叫石廊,南陂刘元卿在洞口石窟中兴建寺庙,改名书林;现在又改名石城,这是因为洞外的石崖四面绵延横亘好像城墙一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