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徐霞客游记:探访天台山,佛教圣地

徐霞客游记:探访天台山,佛教圣地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台山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享誉海内外。古人认为,天台山是“山岳之神秀者也”,为我国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徐霞客于三月的最后一天自宁海出发,四月初一抵达天台,至初九日离开。天台山诸多美景令他“喜不成寐”,以优美的文字记录下丰富多彩的旅途见闻。鉴真东渡时曾朝拜国清寺,日本留学僧最澄至天台山取经,从道邃学法,回国后在日本比睿山兴建沿历寺,创立日本天台宗,后尊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为祖庭。

徐霞客游记:探访天台山,佛教圣地

【导读】

此篇游记写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为徐霞客的第一篇游记。天台山位于现今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北,主峰华顶山在天台县东北,海拔1098米,主要由花岗岩构成。多悬崖、峭壁、瀑布。天台山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享誉海内外。古人认为,天台山是“山岳之神秀者也”,为我国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主要景点有国清寺、石梁飞瀑、华顶国家森林公园、琼台仙谷、龙穿峡等。徐霞客于三月的最后一天自宁海出发,四月初一抵达天台,至初九日离开。天台山诸多美景令他“喜不成寐”,以优美的文字记录下丰富多彩的旅途见闻。

癸丑之三月晦1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三十里,至梁隍山2。闻此地於菟3夹道,月伤数十人,遂止宿。

【注释】

1晦:农历中指每月最后一日。

2梁隍山:即梁皇山,在今浙江宁海。据传南梁侯景之乱时,陈霸先起兵,有梁氏王子避地于此,故名。

3於菟:老虎的别称。

【译文】

一六一三年三月三十日 从宁海县城西门出发,当日阴云消散,阳光明媚,我心情愉悦,游兴高昂,青山仿佛也带着笑颜。走了约三十里,来到梁隍山。听说山路间有虎,一月伤了数十人,于是就停下来住宿。

四月初一日 早雨。行十五里,路有岐1,马首西向台山,天色渐霁2。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自奉化3来,虽越岭数重,皆循山麓;至此迂回临陟4,俱在山脊。而雨后新霁,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5映发,令人攀历忘苦。

又十五里,饭于筋竹庵6。山顶随处种麦。从筋竹岭7南行,则向国清8大路。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9,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余然之,令担夫随云峰往国清,余与莲舟上人就石梁道。行五里,过筋竹岭。岭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俱吾阊门盆中物也10。又三十余里,抵弥陀庵。上下高岭,深山荒寂,恐藏虎,故草木俱焚去。泉轰风动,路绝旅人。庵在万山坳中,路荒且长,适当其半,可饭可宿。

【注释】

1岐:同“歧”,指岔路。宁海县今有岔路镇,大致方位与此处描述相近。不过笔者尚未找到明代宁海有地名为“有岐”,姑且译为岔路。

2霁(jì):雨过天晴。

3奉化:即今宁波奉化。

4临陟(zhì):临,从高处向低处俯瞰;陟,由低处向高处走。

5山鹃:杜鹃花,因花色红艳,也称“映山红”。

6筋竹庵:位于筋竹岭山顶的庵庙,地处交通要冲,东至宁波府,北通华顶山,西往天台县。

7筋竹岭:即今宁海下辽岭。筋竹是一种坚实而强劲的竹子,竹梢尖锐,可做长矛。可能此岭长有筋竹,故名。

8国清:即国清寺,位于今天台县城关镇,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隋代高僧智越在国清寺创立天台宗,是天台宗的发源地。鉴真东渡时曾朝拜国清寺,日本留学僧最澄至天台山取经,从道邃学法,回国后在日本比睿山兴建沿历寺,创立日本天台宗,后尊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为祖庭。

9石梁:即“石梁飞瀑”,天台八景之一。在崇山翠谷之中,有石梁长约7米,宽不盈尺,如苍龙耸脊,横亘在两山峭壁上。梁上金溪和大兴坑溪在此汇合,飞流直下,形成落差30余米、宽10余米飞瀑,声若惊雷,景色壮丽。

10阊门:苏州西城门名,此处代指苏州。盆中物,即盆景。

【译文】

四月初一日 清晨有雨,骑马走了十五里,来到岔路口,勒转马头,向西朝着天台山前行,天色渐渐放晴。又走了十里,来到松门岭,由于山势险峻,路面湿滑,便下马步行。我从奉化一路走过来,虽然翻越数座山岭,但都是循着山脚走;到了这儿,回旋盘绕,上下穿行,都是在山脊行进。不过,由于雨后新晴,泉流奔鸣,山间景色,反复更迭变换;在青翠的树林中,杜鹃花艳丽绽放,与日光交相辉映,令人忘记了攀爬的辛苦。

又走了十五里,在筋竹庵吃饭。山顶到处种着麦子。从筋竹岭向南走,就是通往国清寺的大路。恰好有国清寺僧人云峰跟我一同用餐,说这里到石梁,山势险峻,路途遥远,带着行李很不方便,不如轻装前往,而把重的物件挑到国清寺等候。我欣然同意,便命担夫跟随云峰前往国清寺,自己和莲舟上人踏上前往石梁的路。走了五里,翻过筋竹岭,山岭周边多栽种低矮的松树,苍老的枝干弯弯曲曲,树根苍劲,枝叶秀丽,皆可做我们苏州盆栽的材料。又走了三十余里,抵达弥陀庵。上下都是高高的山岭,深山荒寂无人,担心猛虎藏匿,所以把草木都烧了。只听得泉水轰鸣,山风呼啸,路上没有一个人。弥陀庵建在千岩万壑的低洼处,道路荒凉而漫长,正好位于去天台山的中途,可以在此吃饭、留宿。

初二日 饭后,雨始止。遂越潦1攀岭,溪石渐幽,二十里,暮抵天封寺2。卧念晨上峰顶3,以朗霁为缘,盖连日晚霁,并无晓晴。及五更4梦中,闻明星满天,喜不成寐。

【注释】

1潦(lǎo):积水。

2天封寺:始建于南陈太建七年(575),20世纪60年代毁于大火,遗址在今天台县东北华峰乡天封村。

3峰顶:指华顶峰山顶,华顶峰为天台山主峰,海拔1098米,四周群山向而拱之,层层相裹,状如莲花,华顶峰如群花之顶,故得名。顶峰最高处有拜经台,曾是智者大师求拜《楞严经》的地方。天气晴朗时,可观东海日出。这里群峰叠翠,云雾缭绕,有“华顶归云”景观。

4五更:凌晨三点至五点。

【译文】

初二日 吃过饭,雨才停下。于是就越过积水攀登山岭,溪流山石渐渐幽深。走了二十里,直到傍晚才抵达天封寺。睡下后,我躺在床上,心里想着明天一早登华顶峰,若是天气晴朗则是此行有缘。因为连日来都是晚上才转晴,拂晓并非晴天。等到五更时分,我在梦里依稀听说明星满天,醒来高兴得睡不着觉。

初三日 晨起,果日光烨烨1决策2向顶。上数里,至华顶庵;又三里,将近顶,为太白3,俱无可观。闻堂左下有黄经洞4,乃从小径。二里,俯见一突石,颇觉秀蔚5。至则一发僧6结庵于前,恐风自洞来,以石甃塞7其门,大为叹惋。复上至太白,循路登绝顶。荒草靡靡8,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树9,玲珑弥望。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盖为高寒所勒耳。

【注释】

1烨烨(yè yè):形容日光明亮灿烂的样子。

2决策:决定。

3太白堂:相传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曾在山顶读书,故得名。

4黄经洞:相传山洞中藏有王羲之书写的《黄庭经》,故得名。

5秀蔚:指山色秀美,草木繁茂。

6发僧:留着头发修行的僧人。

7以石甃(zhòu)塞:用石头垒砌堵塞。

8靡靡:草随风倒伏相依的样子。

9琪花玉树:指仙境中玉树之花,或指莹洁如玉的花。

【译文】

初三日 早晨起来,果然阳光明媚生辉,于是决定登顶。向上走了几里,来到华顶庵;又走了三里,将要到达山顶,有太白堂,这两处都没什么可看的。听说太白堂左下方有黄经洞,就从小路过去,走了二里,俯身看见一块岩石突立,颇觉景致华美秀丽。到了地方,却见一位带发修行的僧人在洞前搭了一间茅庵,他担心风从洞里吹出来,就用石头把洞口堵住了,令人大为嗟叹惋惜。又上来到太白堂,沿着路登上山顶。只见荒草倒伏相依,高山之上寒风凛冽,草上都结了一寸多高的霜;四面群山环映,满眼皆是玉树琼花,玲珑剔透。山角处有野花盛开,山顶上的花却还没有吐露颜色,大概是在高处受寒气限制吧。

仍下华顶庵,过池边小桥,越三岭。溪回山合1,木石森丽,一转一奇,殊慊2所望。二十里,过上方广3,至石梁,礼佛昙花亭4,不暇细观飞瀑。下至下方广,仰视石梁飞瀑,忽在天际。闻断桥、珠帘5尤胜。僧言饭后行犹及往返,遂由仙筏桥6向山后。越一岭,沿涧八九里,水瀑从石门泻下,旋转三曲。上层为断桥,两石斜合,水碎迸石间,汇转入潭。中层两石对峙如门,水为门束,势甚怒。下层潭口颇阔,泻处如阈7,水从坳中斜下。三级俱高数丈,各极神奇,但循级而下,宛转处为曲所遮,不能一望尽收。又里许,为珠帘水,水倾下处甚平阔,其势散缓,滔滔汩汩。余赤足跳草莽中,揉木缘崖8,莲舟不能从。暝色四下,始返。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虹,飞瀑喷雪,几不欲卧。

【注释】

1溪回山合:溪水环绕,山峦聚拢。

2慊(qiè):满意。

3上方广:即上方广寺,南宋时天台山有上、中、下三座方广寺,今上方广寺已毁于火。

4昙花亭:在中方广寺大殿前,在此处可以俯瞰“石梁飞瀑”景观。

5断桥、珠帘:天台山两处著名景观。断桥在石梁飞瀑下游,因两岸巨石几乎相合似断桥而得名。珠帘在断桥北,40余米的瀑布贴崖下坠,如一匹白练挂于岩壁间,又仿佛一张轻柔的水帘,故得名。

6仙筏桥:石梁飞瀑下游的一座石拱桥,立在桥上,石梁飞瀑全景尽在眼中。

7阈(yù):门槛

8揉木缘崖:攀援树木沿着山崖前进。

【译文】

仍回到华顶庵,走过水池边的小桥,越过三座山岭。只见溪流环绕,山峦聚拢,草木繁茂,山石秀丽,每转一个地方就发现一处奇景,我心里很是满足。走了二十里,经过上方广寺,来到石梁,先到昙花亭礼佛,没工夫仔细观赏“飞瀑”。走下来到了下方广寺,仰视“石梁飞瀑”,好似忽然从天而降一般。听说断桥、珠帘处瀑布更胜一筹。僧人说饭后出发还来得及走个来回,于是就从仙筏桥入后山。翻越一座山岭,沿溪涧步行八九里,看见瀑布从石门倾泻而下,激流回旋盘转,形成三个水涡。上层是断桥,两块岩石倾斜着几乎相合,流水在岩石间迸溅起碎裂的浪花,又汇聚起来转而流进深潭之中。中层有两块石头对峙好像一道门,瀑流被石门约束,水势愈发湍急。下层水潭入水口颇为宽阔,瀑流倾落处激起的水花如同一道门槛,最后水从低洼处斜着流下来。三级瀑布都高达数丈,各尽神妙奇伟之状,但沿着瀑布逐级而下,水势在曲折处就被遮蔽起来,不能尽收眼底。又走了一里多,来到珠帘水,瀑流倾落处甚为平坦开阔,水势散漫舒缓,水流潺潺不绝。我光着脚跳进草丛中,攀援树木沿着山崖前行,莲舟不能跟着过来。一直到夜幕降临,我才返回。在仙筏桥歇脚,观看石梁好似一道横卧的彩虹,瀑布飞溅起的浪花如同喷涌的白雪,几乎让人不想回去睡觉。(www.xing528.com)

初四日 天山一碧如黛1。不暇晨餐,即循仙筏上昙花亭,石梁即在亭外。梁阔尺余,长三丈,架两山坳间。两飞瀑2从亭左来,至桥乃合流下坠,雷轰河3,百丈不止。余从梁上行,下瞰深潭,毛骨俱悚。梁尽,即为大石所隔,不能达前山,乃还。过昙花,入上方广寺。循寺前溪,复至隔山大石上,坐观石梁。为下寺僧促饭,乃去。

饭后,十五里,抵万年寺,登藏经阁。阁两重,贮南北经两藏4。寺前后多古杉,悉三人围,鹤巢于上,传声嘹呖5,亦山中一清响也。是日,余欲向桐柏6,觅琼台、双阙,路多迷津,遂谋向国清。国清去万年四十里,中过龙王堂。每下一岭,余谓已在平地,及下数重,势犹未止,始悟华顶之高,去天非远!日暮,入国清,与云峰相见,如遇故知,与商探奇次第。云峰言:“名胜无如两岩7,虽远,可以骑行。先两岩而后步至桃源,抵桐柏8,则翠壁、赤城9,可一览收矣。”

【注释】

1黛:青黑色。

2两飞瀑:石梁飞瀑的水源有两道,东为金溪,西为大兴坑溪,两水至中方广寺汇合,从石梁处倾泻而下。

3雷轰河(tuí):瀑布坠落声音如雷鸣轰响,河水奔流迅猛,直欲崩溃

4南北经两藏:即《洪武南藏》《永乐北藏》。

5嘹呖:声音响亮而清远

6桐柏宫:道观名,在天台县北桐柏山中。始建于唐,据传宋代道士张伯端在此写《悟真篇》,创立道教南宗紫阳派,遂成为道教圣地。后文琼台、双阙皆为山名,在天台县西北的百丈坑山谷中。

7两岩:指明岩山和寒岩山,俱在天台县西南。

8桐柏:此处为桐柏山,在赤城山西北6公里,中心处为桐柏宫。

9翠壁、赤城:翠壁指双阙山,赤城即赤城山。赤城山为丹霞地貌,由红褐色砂岩构成,故名。

【译文】

初四日 天际与群山一片碧绿,如同画眉的青黛。来不及吃早餐,我便沿仙筏桥上到昙花亭,石梁就在亭外,有一尺多宽,三丈长,横架在两山坳间。有两条瀑水从亭子左侧流过来,在桥底汇合后即倾泻而坠,声音响如雷鸣,奔流激荡而下,不止百丈高。我从梁上走过,朝下方深潭望了一眼,毛骨悚然。走到头,路被巨石隔断,不能到达前山,只得原路返回。经过昙花亭,进入上方广寺,沿着寺前的溪流,又来到挡在路中的那块大石头上,坐下来观看石梁景色。这时,寺里的僧人催我过去吃饭,便起身离去。

吃过午饭,走了十五里,抵达万年寺,登上藏经阁。阁楼有两层,保存有《洪武南藏》和《永乐北藏》两套藏经。寺院前后有很多古杉,都有三人合抱那么粗,仙鹤在树顶筑巢,传出的鸣叫声嘹亮清越,也是山间的一种清远声响。当日,我想到桐柏宫去寻找琼台、双阙两山,因为有很多岔路,于是就打算去国清寺。国清寺距万年寺四十里,途中经过龙王堂。每走下一座山岭,我便以为到了平地,等连走数重,下行之势还没有停止,这才明白过来,华顶峰之高,离天不远啊!傍晚,来到国清寺,与云峰和尚相见,好像遇到了老朋友,便和他商讨明日探寻奇景的次序。云峰说:“名胜没有比得上寒岩、明岩两山的,虽然比较远,但可以骑马过去。先游览两岩,再步行到桃源,抵达桐柏山后,则翠壁、赤城两山可以一次游览完毕。”

初五日 有雨色,不顾,取寒、明两岩道,由寺1向西门觅骑2。骑至,雨亦至。五十里至步头,雨止,骑去。二里,入山,峰萦水映3,木秀石奇,意甚乐之。一溪从东阳来,势甚急,大若曹娥4。四顾无筏,负奴背而涉。深过于膝,移渡一涧,几一时5。三里,至明岩。明岩为寒山拾得6隐身地,两山回曲,《志》7所谓八寸关8也。入关,则四周峭壁如城。

最后,洞深数丈,广容数百人。洞外,左有两岩9,皆在半壁;右有石笋突耸,上齐石壁,相去一线,青松紫蕊10,蓊苁11于上,恰与左岩相对,可称奇绝。出八寸关,复上一岩,亦左向。来时仰望如一隙,及登其上,明敞容数百人。岩中一井,曰仙人井,浅而不可竭。岩外一特石12,高数丈,上岐立如两人,僧指为寒山、拾得云。入寺。饭后云阴溃散,新月在天,人在回崖13顶上,对之清光溢壁。

【注释】

1寺:指国清寺。

2骑:一般为马匹,也可能是骡子毛驴

3峰萦水映:指山峰环绕,溪水交相辉映。

4曹娥:即曹娥江,是钱塘江最大支流,因东汉少女曹娥入江救父而得名。

5一时: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两小时。

6寒山、拾得:均为唐代僧人。寒山,隐于天台山寒岩,因称“寒山”。他常至天台国清寺,与寺僧丰干、拾得为友。寒山经常在山林间题诗作偈,其诗通俗,表现山林逸趣与佛教出世思想,蕴含人生哲理,讥讽世态,同情贫民。拾得,唐代丰干禅师住在天台山国清寺,一天,在松林漫步,山道旁忽然传来小孩啼哭声音,他寻声一看,原来是一个小孩,衣服虽不整,但相貌奇伟,问了附近村庄人家,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丰干禅师只好把男孩带回国清寺。因他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

7《志》:即《天台山志》,成书于元代,记载天台山地理、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的专著。

8八寸关:明岩峡谷最窄处,仅容一人侧身经过,故称。

9岩:此处指石窟。

10青松紫蕊:马尾松的雌性花蕊为紫色,雄性花蕊为黄色。

11蓊苁(wěnɡ cōnɡ):形容树木茂盛挺拔。

12特石:单独一块石头。

13回崖:曲折的山崖。

【译文】

初五日 看天色将要下雨,但也顾不上,挑选了去寒岩、明岩的道路,由国清寺去西门寻找坐骑。坐骑来到后,也开始下雨了。走了五十里达到步头,雨停了,坐骑也离去了。步行二里进入山中,只见山峰环绕,水光辉映,树木秀丽,山石奇特,我心里十分欣喜。一条溪流从东阳流过来,水势甚急,水流大小与曹娥江相似。环顾四周,没有看到船,只得趴在奴仆背上过去。水深没过了膝盖,渡过一条溪涧将近用了一个时辰。再走三里,便来到明岩,这里是寒山、拾得的隐居之地,两面的山回环曲折,就是志书中所说的八寸关了。走进关隘,四周的峭壁如同城墙一样。

最后面有个山洞,深达几丈,最宽的地方能容纳数百人。在洞外,左边有两个岩洞,都在峭壁半腰;右边有石笋突立高耸,上端与石壁平齐,相距只有一条线,青翠的松树吐着紫色的花蕊,石笋之上草木繁盛,恰好与左边的岩洞相对,真可称得上奇特绝妙。走出八寸关,又爬上一个岩洞,也是洞口朝左。之前来的时候向上仰望如同一条缝隙,等攀爬上之后,洞内明亮宽敞,能容下好几百人。洞内有一口井,名为“仙人井”,水虽浅而不会枯竭。山洞外有一块独立的石头,数丈高,上部分开像立着两个人,僧人说这是寒山和拾得。随后进入寺中。吃完饭,阴云被风吹散,新月高悬天际,人站在曲折的山崖之巅,面对明月,只见清朗的月光照满崖壁。

初六日 凌晨出寺,六七里至寒岩。石壁直上如劈,仰视空中,洞穴甚多。岩半有一洞,阔八十步,深百余步,平展明朗。循岩石行,从石隘1仰登。岩坳2有两石对耸,下分上连,为鹊桥,亦可与方广石梁争奇,但少飞瀑直下耳。还饭僧舍,觅筏渡一溪。循溪行山下,一带峭壁巉崖3,草木盘垂其上,内多海棠、紫荆,映荫溪色,香风来处,玉兰芳草,处处不绝。已至一山嘴,石壁直竖涧底,涧深流驶,旁无余地。

壁上凿孔以行,孔中仅容半趾4,逼身5而过,神魄为动。自寒岩十五里至步头,从小路向桃源。桃源在护国寺旁,寺已废,土人茫无知者。随云峰莽行曲路中,日已堕,竟无宿处,乃复问至坪头潭。潭去步头仅二十里,今从小路,反迂回三十余里宿。信桃源误人6也。

【注释】

1石隘:山岩狭窄处。

2岩坳:山岩平缓处。

3巉(chán)崖:高耸险峻的山崖。

4半趾:半个脚掌。

5逼身:缩紧身子。

6桃源:据南朝刘宋刘义庆《幽明录》记载:东汉永平年间,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时遇仙女,结为夫妇,半年后回家,不知世间已过百年,再返天台山寻访仙女,行迹渺然。元杂剧中有《误入桃源》一篇,即讲此事。此处作者走了冤枉路,故称桃源“误人”,一语双关。

【译文】

初六日 凌晨从寺庙出来,走了六七里后到达寒岩,石壁笔直上耸,如同劈出来的一样,仰视空中,有很多洞穴。石壁中间部位有个洞穴,宽八十步,深一百多步,平整敞亮。沿着岩石前行,从山岩狭窄处朝上攀登。山岩的平缓处有两块相对耸峙的石头,下边分开上面相连,这就是鹊桥,也可以与方广寺的石梁争奇,只是少了飞泻直下的瀑布而已。返回僧房吃了饭,找来竹筏渡过一条溪流。沿着溪水走到山下,一路都是高耸陡峭的悬崖,草木盘绕悬挂其上,多有海棠、紫荆,覆盖的树荫映满了溪水,香风吹来,玉兰芳草到处都是。不久来到一处山嘴,石壁笔直矗立在山涧底部,山涧幽深,水流湍急,旁边没有空余的地方。

石壁上开凿有小孔用来行走,孔洞只能容下半只脚,缩着身子走过去,神魄为之动荡。自寒岩走十五里然后来到步头,从小路走向桃源。桃源在护国寺旁,寺庙已经废弃,当地人对此处茫然无知。我们跟随云峰和尚在长满荒草的山路中曲折前行,太阳已经落山了,竟然找不到住宿的地方,于是再次问路,来到坪头潭。坪头潭离步头只有二十里,今天走小路,反而迂回了三十多里才找到住处。桃源真是误人啊!

初七日 自坪头潭行曲路中三十余里,渡溪入山。又四五里,山口渐夹1,有馆曰桃花坞2。循深潭而行,潭水澄碧,飞泉自上来注,为鸣玉涧。涧随山转,人随涧行。两旁山皆石骨3,攒峦夹翠,涉目成赏,大抵胜在寒、明两岩间。涧穷路绝,一瀑从山坳泻下,势甚纵横4。出饭馆中,循坞5东南行,越两岭,寻所谓“琼台”“双阙”,竟无知者。去数里,访知在山顶。与云峰循路攀援,始达其巅。下视峭削6环转,一如桃源,而翠壁万丈过之。峰头中断,即为双阙;双阙所夹而环者,即为琼台。台三面绝壁,后转即连双阙。余在对阙,日暮不及复登,然胜已一日尽矣。遂下山,从赤城后还国清,凡三十里。

【注释】

1夹:狭窄。

2桃花坞:明代王士性曾在桃源附近筑有一室,或即此。

3石骨:坚硬的岩石。

4纵横:形容水势奔驰无阻。

5坞:山中较平的地。

6峭削:山崖陡峭如削。

【译文】

初七日 从坪头潭出发,走了三十多里弯弯曲曲的山路,渡过溪水才进入山中。又走了四五里,山口渐渐变窄,有个客馆名为桃花坞。沿着深潭前行,只见潭水碧绿澄清,有一股泉水自上飞泻而下注入其中,这是鸣玉涧。溪涧随着山势而转,游人则随着溪涧前行。两旁的山上都是坚硬的石头,山峦簇拥,掩映在苍翠之中,在寒岩、明岩之间,凡是目光看到的地方都是值得观赏的景色。溪涧走到头后路也断了,一条瀑布从山坳上倾泻直下,奔驰无阻。走出来在饭馆吃饭,沿着山间的一块平地向东南行进,翻越两座山岭,寻找所谓的“琼台”“双阙”,竟然没有人知道。离开数里,才打听到在山顶。于是我与云峰沿着山路攀爬,才终于达到山顶。向下望去,山崖陡峭如削,如同桃源,而万丈高的翠壁更要过之。山峰顶部从中间断开,形成了双阙的造型;双阙相夹而环绕的地方就是琼台。琼台三面都是绝壁,后边转过去就是相连的双阙。我站在一边的阙上,日暮时分来不及再爬对面的阙,然而一天之内已经把风景名胜都看完了。于是下山,从赤城后面返回国清寺,总共走了三十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