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庸》的来历及其重要性

《中庸》的来历及其重要性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它本来是《礼记》一书中的第三十一篇。与《大学》相似,《中庸》在宋代以前一直未独立成书。北宋理学家二程继唐代大儒韩愈和李翱之后,尊崇《中庸》,把《中庸》奉为“孔门传授心法”。二程以为,《中庸》的基本内容讲的是“理”,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包含在这一“理”中。二程把它看成“孔门传授心法”,好象佛教师徒之间秘密传授的法宝,极高地抬举了《中庸》一书的地位。朱熹对《中庸》更有精辟之论。

《中庸》的来历及其重要性

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它本来是《礼记》一书中的第三十一篇。大约成书于战国秦汉之际,相传为孔子之孙子思所作。

与《大学》相似,《中庸》在宋代以前一直未独立成书。北宋理学家二程继唐代大儒韩愈和李翱之后,尊崇《中庸》,把《中庸》奉为“孔门传授心法”。二程认为,孔子所传的儒家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未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二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业。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二程以为,《中庸》的基本内容讲的是“理”,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包含在这一“理”中。六合之广大、道心的精微,无非体现着这个永恒不变的“理”。二程把它看成“孔门传授心法”,好象佛教师徒之间秘密传授的法宝,极高地抬举了《中庸》一书的地位。

朱熹对《中庸》更有精辟之论。“《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这样便把子思的地位提升到继往圣神尧舜,圣人孔子之道学的高度。对其人有了这样高的评价,对其书自然深有领悟。朱子在《书〈中庸〉后》一文中,在义理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讲到为《中庸》定章句的情形:

“右《中庸》一篇,三十三章。其首章,子思推本先圣所传之意以立言,盖一篇之体要。

“而其下十章则引先圣之所尝言者以明之也。(www.xing528.com)

“至十二章,又子思之言,而其下八章,复以先圣之言明之也。二十一章以下至于卒章则又皆子思子之言。反复推说,相互发明,以尽所传之意者也。熹尝优读其书,而妄以己意分其章句如此。”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朱子分章句的目的,就是要后学者,能“得于辞而能通其意”,把“孔门传授的心法”,诵习而烂玩于心。

总之,二程、朱子这些宋代大儒们,都认为《中庸》的内容体现了儒家的作人、治世的根本原则,所以朱子最后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独立编成一书,与《记语》、《孟子》、《大学》合算为儒家四部经典,即《四子书》或《四书》。从此,《四书》便成为宋明晚清六七百年间儒家学者士子传授伦理政治思想的基本文献对数百年中国文化影响至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