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了上述两个难点,《大学》宗旨便不难究竟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此乃《大学》一书文心所在。“明明德”即使明德自明,自修其明德本为《中庸》中“成已”之道,《论语》中“立己”、“达己”,这即是说,若能明其明德于天下,便可以化民而新其德,此即所谓亲民。这样“成己”而“成物”,“己立”、“己达”而“立人”、“达人”了。“止至善”则表明,在明明德的圣路历程上,不达最理想的目标便永不停息。“明明德”与“亲民”皆当止于至善,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亦皆当止于至善。“知止”意谓知止于至善,这表明,有最理想的目标,则意志坚定,不屈不挠地为之奋斗,便终有所得。“物有本未”即是说,身为本,天下为未,“事有始终”意谓那最重要的事始于修身,终于治国平天下。至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皆是修身的工夫,故欲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当修身;欲修身,先当下工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明乎此,则“知乎先后矣”。所以,“壹是以修身为本”。
比较而言,人所最厚爱最亲近者是自己的身体,而最淡薄最疏远者则是国家天下。所以一个人若能意识到修身为治平之本,格物为治平之先务,则为知本,知本才叫“知之至”矣。这里的知,乃指道德意识而言,知既至,对于是非善恶,闻见所及皆尽心中有数,并且能公正诚明、不涉情感,无所假饰。如一般人的恶恶臭好好色之自然。稠人广坐中如此,独居孤处时亦如此,不欺人亦不自欺,这正是知至而意诚。果如是,则心便不为愤懑、恐惧、好乐忧患等情感而失其正。心正则身自修矣。身既修便可以齐其家了。对于一般人而言,他们所亲爱者、所贱恶者、所畏敬者、所傲情者往往不能一视同仁,不能无好恶之偏,好之则不见其恶恶之则不见其美。好恶若偏,则家庭便以此多事、失和。何以至此?心不正,身未修之故也。泱泱中国,素以家族为国家之基本要素,若连家都不能齐,焉能治国、平天下?德治以教化为本,连家人都不能教化,怎么能成教国家人民?所以,《大学》云:欲治其国必先修其身,齐其家。此乃政治哲学的要领。(www.xing528.com)
《大学》之后的数章,皆以这首章为准,进一步阐述了政治哲学的细微未处。以德为本,不仅仅用于律己,而且用于律人。“唯善以为实”,“仁亲以为实”,“举贤才而退不善者,此即用人以德,休容而不娟嫉,忠信而不娇泰,此即律己以德,政治之道若此,平民百姓日用生财亦复若是。《大学》一书,自成体统,堪称儒家政治理论体系的纲要,无怪乎宋明理学家们对之推崇备至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