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这样一部著作,它记录着孔子的言语行事,也记录着孔子的弟子们的言语行事。汉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及时人所言,或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终,微言已绝。弟子恐离居以后,各生异见,而圣言永灭,故相与论撰:因辑时贤及古明王之语,合成一法,谓之《论语》。”刘熙《释名·释典·艺》说:“《论语》记孔子与弟子所语之言也。论,伦也,有伦理也。语,叙也,叙己所欲说也。”《释名》以音训为主,所以以伦训论,以叙训语。如刘熙所释,那么《论语》则因为有伦理之语而得名,与上述班、陆之说相异。
从上述两段话中可以看出以下几个要点,可作较为妥贴的定论:
其一,《论语》的“论”是论纂的意思,《论语》的“语”是话语、言语的意思。“论语”就是把“接闻于夫子之语”“论纂”“辑合”起来的意思。
其二,“论语”的名字是当时就有了的,不是后人所追加的。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论语》”这一书名是当时编纂者给它命名的,意思是言语的论纂。
那么《论语》它的作者是谁呢?究竟编纂于何时呢?
《论语》是若干片断的篇章集合体,类似于今天通常见到的“格言集”或“警句格言集成”。这些篇章的排列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就是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紧密的关联。从《论语》一书、篇幅不多却出现了多次重复的章节和重复的语句看,《论语》一书决非一人著成,很可能是多人合作完成。一个合理的推论是:孔子的言论,当时弟子各有记载,后来众弟子把各自的记录汇集起来编纂成书。所以,《论语》一书的作者不是一个人,而是许多人。(www.xing528.com)
《论语》一书既然成于多人之手,而且这些作者的年代相去甚远。那么,《论语》书最后的编定者是谁呢?自唐代柳宗元以来,很多学者都认定是由曾参的学生所编定,其理由有以下两点:
其一,《论语》不但对曾参无一处不称“子”,而且记录他的言行与孔子其他弟子比较起来算最多。除了和孔子问答之词外,单独记载曾参言行还有“学而篇”两章,“泰伯篇”五章,“颜渊篇”一章,“宪问篇”与孔子的语合一章,“子张篇”四章,总共十三章。
其二,在孔子弟子中,不但数曾参最年轻,而且有一章还记录着曾参临死前对孟敬子的一段话,《论语》所叙的人事,再没有比这更晚了。
由是可以推论以下两点。
其一,《论语》的最后编定者即是曾参的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