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仅仅有爱还远远不够,在爱的基础上更需要智慧。
在课堂管理中,我们会常碰到这样的问题:两个同学因为鸡毛大的小事闹起矛盾,你一言,我一语,小声闹起来。以前,我常常会义正词严地喝止他们,提醒他们违反了课堂纪律。但常常是什么样的效果呢?当堂的喝止并不能化解他们的矛盾,他们依然带着情绪上课,课堂学习效果可想而知,甚至在后面上课的过程中他们可能又闹起来。但如果停下课,为他们理清是非,又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使课堂半途中止。
两种方法都不是最佳的处理方法。所以,我想,有没有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呢?这样反思之后,在后来的课堂上,我就不断尝试新的方法。最后,还真总结出三条有效的办法。一种是暂时把他们分开。两个闹矛盾的同学一般是同位或前后位,把一个同学调到一个比较远的位置,两人就没有再发生冲突的机会,告诉他们有什么问题,下课以后再处理。这样既不影响课堂,也给了我理性思考处理的时间。第二种方法是冷处理。如果两人的争吵影响面很小,就利用一个合适的时机悄悄提醒他们,因为这时如果老师马上处理,非得给予纪律惩治,反而会把事情搞大。夸美纽斯说:“一切纪律都当小心地施用,除了诱导学生去把他的学习完全做好以外,没有别的目的。”其实,课堂上一些麻烦制造者常常把影响纪律当作吸引教师的一种手段。大家可能发现,他根本不怕你生气,不怕你管他,就怕你泰然自若地处理他。所以有时候,平静反而更能镇住学生。第三种方法是讲故事。比如,两个同学闹矛盾,我可能会拿出两分钟给孩子们讲六尺巷的故事;某个学生总是与同学合作不好,我会给学生讲乌鸦搬家的故事;有的学生反应慢,学习一直在最后面,我就给他们讲,你们看那些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飞,它们拍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从沙滩上飞入天空总要花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学生可能会对未来充满希望,也就是作为教师,你可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学生的命运,但一定要寻求最好的方式,用最多元的方法给学生以多元的影响。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知识的同时,教给他做人,帮助他建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无论对学习还是生活始终充满希望。而一些经典的故事往往蕴含着很深的哲理。当我被一个故事触动的时候,我一定会把它运用到我的教育教学中,在合适的时机和合适的情景下讲给学生听。比如,中国孩子一向缺乏自信,小时候还行,你到大街上问任何一个六岁以前的孩子:“你漂亮不漂亮?”他肯定会回答:“我漂亮。”有两个小孩子在一起,你问他们:“谁最漂亮?”肯定都指着自己说:“我最漂亮。”如果你说哪个长得丑,他肯定会气得哭。可是,长大了就不一样了,被社会文化同化了。即使自己很漂亮,心里也特别期待别人说自己漂亮,但绝不会跑到人家跟前说:“我真漂亮,我真漂亮。”就像中学生,明明特别会唱歌,但我问谁愿意为大家唱一支歌的时候,学生肯定会推来推去。最后,最会唱的那个学生千呼万唤始出来。但我不去给孩子们讲自信有多重要,主动把握机会有多重要,而是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在一个美国家庭举行的party上,一位中国家长看到一个外国小男孩背着一个小提琴,就问他:“你能上台演奏一曲吗?”这个小男孩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大大方方地走上台说:“虽然你没有提前预约,也没有付费,但我仍然愿意免费为你演奏一曲。”结果呢,小提琴只响了几声,而且不成调子。但小男孩很优雅地做了一个谢幕的动作,然后说:“对不起,我演奏得不是很好,因为昨天我的小提琴老师因事没来辅导。”这是何等的自信!我还对他们说:“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被评为2007年度最佳雇主。他雇用员工的标准有三个,其中之一就是胆量胜过见识。他说:‘对于那种谦让的人,发言不敢举手,你问他,他说我把机会给人家,甚至走路都不敢走前边,坐座位都不敢坐前排,这种人我不会用他。’”我给学生讲了这些之后,我发现,它比任何严肃的说教都有效果,都更吸引学生,也更能使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震撼和启迪。我给他们讲这些故事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听得特别投入,连最调皮的孩子都能够全神贯注。而这时的教育往往是最有效的。可能有的老师说,这是班主任的工作。如果你这样去理解的话,那么,你很难步入名师的行列,也不可能成为一位真正的教育者。因为学科教学并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教学,而是一种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学科教学更重要的是用学科文化来影响学生。如果学科教学研究只能教会学生知识和能力,而不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那么你的教育就会缺乏厚度,就可能永远停留在表面。教育一定是对人的影响,其余的都不是最根本的,一切教育教学都要从关注生命本身出发。
在我任教初中之后,我发现每个周末,都会有一些孩子的家长被叫到学校与老师沟通交流。与家长沟通是教师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因为如果家长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和教师的一些教育理念,家校就更容易达成共识,会更有助于推动学生的学习。但很奇怪的是,这么好的事情,学生却极为痛恨和惧怕。很多学生在写给我的建议中,有一条就是:“最烦老师叫家长,最恨老师叫家长,最怕老师叫家长。”
那么,我想,一定是叫家长这件事本身出了问题。仔细反思一下,我们都什么时候叫家长?学生考不好的时候,学生学习下降的时候。总之,是学生出问题的时候。这时叫家长,学生肯定害怕,因为他知道叫家长对他而言意味着一场灾难,要么挨一顿骂,要么屁股开花。我们叫了家长以后,是更多分析、研究、协商和建议,还是更多地批评与指责?好像是后者。如果我们叫家长不是为了寻求帮助学生的支持,而是为了责怪家长和惩罚学生,学生害怕老师叫家长就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我是学生,我也会怕。其实,有些家长也很怕。
所以,怎样把这件让学生特别反感、家长也不怎么欢迎的事,变成学生、家长都喜欢的一种沟通方式,而且还能更有效地促进与家长的沟通,真正促进学生的成长?
我就换了一个思路,以前是等到学生出问题时约家长,现在我变成了学生有进步时找家长。我把这个思路告诉学生,我说:“你们每天的进步,老师和小组长都能观察到。每天有进步,就让小组长以信息的方式发给家长。每周进步明显,就请家长到老师办公室,老师会把你本周的进步汇报给家长。”学生非常高兴。
其实,思考本来就有两种角度,一种是花上有刺,一种是刺上有花。换一种角度,教育效果可能会大相径庭。
周末,一些学习差的同学不用我叫家长,自己会高高兴兴地领着家长到我办公室来。因为老师要跟家长汇报成绩,自己脸上有光啊。家长来了以后,也很高兴,因为平日收到的都是关于孩子进步的信息。然后,我会当着孩子面,把孩子一些具体的进步表现说给家长听。当然,最重要的还在后面,说完进步以后,我让孩子自己谈:“你自己觉得还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完善?下周还能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其实是让学生谈出自己的问题与不足,因为如果这些问题由老师说出来,学生会觉得老师在告状,然后,你再给他讲道理的时候,他可能就听不进去。而他自己说出来,就不会有抵触心理。分析完不足之后,再让学生针对不足找出解决的办法。在他找完之后,我再给他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但一定不能代他做决定。而家长呢,也借这个机会了解了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可以协助老师来推动学生的进步。
有一次,在听完我与孩子的交流之后,我们班牟坤杰的家长感慨地说:“徐老师,你真有办法。俺这儿子跟谁都不说心里话,连我们当爸爸妈妈的都问不出来,怎么就跟你说心里话?”(www.xing528.com)
其实理由很简单,就是他们把孩子当作了批评的对象,而我把孩子当作问题研究的对象。他们直接告诉孩子必须怎样,而我却引导学生自己说出要怎样、应该怎样。他们总是居高临下地教育孩子,而我是通过促进孩子的自我教育起作用。他们是强势的管理者的思考,而我是一个研究者的思路。
这个机制实施一周后,学生尤其那些后进生、问题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增。以前,有些后进生看到老师不敢露头,老师一叫就跑,因为他知道,老师找他没好事。可自从变关注问题为关注进步之后,这些后进生每天跟着科代表主动到办公室去找我。干什么呢?请我去给他们上课。
也就是说,反思可以让我们不断感悟教育的意义,不断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而教育理念一旦形成,就会成为相对稳定的精神力量,它影响你如何看待教育,如何看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何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矛盾。
从小学到初中,我一直实施小组管理制。所以,我几乎从来不批改,包括作业和卷子。有时候是小组长批,有时候是副组长批,有时候是正副组长分别负责一部分。然后,把成绩、批改的情况反馈给我。我呢,有时候只是抽查批改情况、汇总批改情况。这样一来,不仅减轻了我的教学负担,而且一大批小组长从中成长起来。初一下学期,不少组员找到我说:“徐老师,你不能只把锻炼的机会给小组长,我们也想承担批改任务,从中得到锻炼。”
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时,其实,我正在思考小组管理的另一个问题。以前是我自己一个人在搞小组管理,现在小组管理推广到全校。如果每个教师都像我一样去用小组长的话,小组长的负担是不是太重了?如果这样的话,小组长完成的任务质量就会下降,就会因为时间不允许而应付差事。现在,小组长的能力已经培养起来了,而正好其他组员有成长的渴望。如果把更多的任务和机会分给组员,这两个问题不都迎刃而解了吗?既减轻了小组长的负担和压力,又给了其他同学成长的机会。
所以,在小组长负责制的基础上,我又有了新的思路,即实行任务招标。任务包括批改的任务、检查作业的任务、收卷子的任务、帮扶后进生的任务等。每项任务由老师提出需要招募的人数,完成的时间、要求和质量标准,然后学生自愿报名。如果报名人数与招募人数正好相当,就全部录用。如果报名太多,老师从中选择愿意做这件事又有能力做这件事的人来参加。
第一次任务招标,报名的二十几人,有两个同学中标,王俊凯和陈俊燃。任务:让俊凯收第一单元过关测试卷,俊燃收第二单元过关测试卷。要求:一是下午放学前收齐;二是及时督促小组长给本小组组员过关;三是将没过关的统计明白。两个同学都做得很积极,统计得很清楚,责任心也很强。俊凯主动上来跟我说,没过关的这几个同学,有个别的组长告诉他现在已经过关了,他不放心,想要亲自再去检查一遍,看他是否真的过关了。
没想到任务招标会调动起学生这样高的积极性,学生的热情和责任感大大超出我的预期。后来,不断实行任务招标,不断地有更多的同学从中受益,不论是责任心,还是做事能力,还是对自己要求的标准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学生的潜力真是无穷的,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常常会还你很多的惊喜。
当然,在任务招标的过程中,并不是每个参与招标的学生都做得那么好,不是每个中标的学生都能胜任任务。有个叫小坤(化名)的孩子认领了批卷子的任务,却没按时完成。在项目负责人的督促下完成后,结果组员们不乐意了,指责他批得不认真,错的没批出来,对的又批错了。在同学们的指责下,他把头埋在桌子上,很惭愧。有时,同学评价比教师评价更重要。这时,你不用教给他责任感,这件事会给他很深的触动,让他知道做事情要自己承担后果,要自己负责。这样,下次招标时,他可能会更慎重。如果选择了要去做,他会考虑如果完不成,他会承担怎样的后果——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