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每天的教育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研究的出发点,对问题的思考与追问也往往会逼出教育的智慧与高度。比如,在很多学校,可能忙碌和劳累是大家共同的感受。但同样是忙碌、劳累,如果你忙得很快乐,觉得累也是一种享受,那没问题;如果每天都很累,却不快乐,教学效率也很低,这就是一个问题。也就是,你的付出和收益并不成比例,既然不成比例,一定要问自己为什么,追问的本身其实就是反思。
在不断地反思与追问中,我发现,导致教师劳累、忙碌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课堂效率低下;二是教师替代太多。因为课堂效率低下,又要保证教学成绩,所以不得不把课上负担转嫁到课外,通过给学生补课或大量布置作业来保证教学效果。
时间是保证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时间不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唯一要素。同一个知识,一个教师可能用四节课才完成,另一个老师用两节课可达到相同或更好的效果。什么在起作用?教师的素质在起作用。所以,一个教师如果仅仅靠延长时间和补课来保证教学效率,我觉得是可悲的。
我这样说,并不是要反对补课。如果学生有知识缺陷,补课是必要的。就像布鲁姆所说的:任何认知问题都来自前面的知识缺陷,把前面的知识缺陷补上的话,后面的学习就可以顺利地进行下去。因为学生在建构新知识的时候,就必须将它与已知或已记住的东西联系起来,如果他的知识前提与要学的新知识衔接不起来,学生对新知的学习和理解就有困难。那么,他在学习上就会陷入一个“因为有知识缺陷而学不好新知,因为学不好新知而造成更多的知识缺陷的积累”的恶性循环。结果,孩子的学习就变得越来越困难,他就会对自己越来越失去信心,对学习越来越失去兴趣,学习对他而言就会变为一种负担,一种急于摆脱的事情。
所以,我并不反对补课。但我几乎从来不给学生补课,而是通过另外的方式。比如,个别学习太差的学生,与家长合作沟通,让家长来帮助解决补课的问题,家庭教育发挥作用的时候,学校教育的负担可能会减轻一半;一般的成绩较差的学生通过小组长负责制、小老师制等帮助学生补救知识缺陷。但我不提倡教师补课,因为我觉得教师在补课的同时,也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加重了自身的负担,而且补课常常是教师主动大于学生主动。正因为如此,许多学生对教师补课不是充满感激而是充满抵触,表面上乖乖跟你走,心里有一万个不情愿,说不定已经在心里骂了你几百遍。想一想,下课铃声响了,他本来想去玩,我们却非得给他补课,他会觉得这是一种强迫,而强制的学习既不会是愉快的,也不会是高效的。
前两天,我刚刚从网上看到一个发人深思的案例:四川某地一个小县城中学的教师,是当地唯一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的人,教的班升学率总是名列前茅。在一年高考前夕,他带的高三班以及他的女儿都在积极备考的时候,他突然发病住院,经查是肝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考试,他叮嘱家人不许把他的病情告诉女儿和同学们,让他们安心考试。这作为一个秘密,一直被保守着。直至高考结束揭秘时,他已离开人间13天。就是这样一位老师,在他死后,却没有一个学生为他感到难过。同事们则叹息,说王老师是累死的。教毕业班,压力很大。他每天清晨五点半就起床,去守学生早自习。他的班,学生比别的班起床至少早一个小时。而晚上,比别的班学生迟睡一个小时。这样的话,他每天要在学校待十七八个小时。他的升学率和成绩都是这么逼出来的,他也是这么累死的!但他的苦心和付出,学生们并不理解,很多孩子在心中暗暗恨他,有人甚至将他的头像嫁接裸照发上网去。他的班每届升学率是最高的,但毕业后回来看他的学生却很少。
王老师的妻子也印证了这些话,她给我讲了一个故事:王老师为了保证学生们每晚补课后不饿肚子,经常叫妻子给孩子们蒸馒头送到教室去,但每次吃完之后,学生们都要把锅砸烂,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充满了恨意?
在王老师家的厨房里,我看到被学生们砸烂的锅,上面千疮百孔,让人惊心。
我问王老师的女儿:“你知道同学们为什么砸锅吗?”
女儿叹了一口气,说:“同学们不是恨锅,而是恨补课。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学习,把大家都快搞疯了。有几次,我也砸过!”
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很多时候,我们也遇到类似的问题。教师很辛苦,很用心,但学生不领情。为什么要干吃力不讨好的事呢?吃力,一定要让学生感到好。当然,大家都想不吃力,能让学生学好,那是需要教师达到一定的能力和素质之后才能实现的。临沂的刘健宇老师,他教的数学课很轻松,学生也很喜欢。快要考试了,别的班的学生都在紧张复习,他却领着学生看电视,他甚至在数学课上和学生讨论三国。他课后从不布置作业。三年的课,两年上完,与上了三年的学生一起参加中考,平均分比他们还高。但他也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做得这么好。有一次,在外地开会,晚上的时间,我们在一起聊。他告诉我,其实,在他一开始搞实验的四五年,曾遭到很多老师的非议。他教的第一批学生,考试成绩也不好。但他教过的学生上了高中以后,潜力都很大,这给了他信心。所以,又开始搞第二轮实验,又是几年的时间。最后,在中考中一炮打响。也就是说,没有一个老师的教学可以一下子就举重若轻,就像我们看一个舞蹈素质很好的表演者表演,那些舞蹈动作看起来很容易,但我们只看到了结果,而没有看到掌握每个动作的过程。刘健宇老师说,在经历了七八年的努力之后,在重新组合和整体驾驭教材的基础上,他的课堂容量和含金量都大大提升。别的数学老师需要十四节课上的内容,他一节课就可以上完。从刘健宇老师和其他一些名师的身上,我看到,其实一位真正的高水平的教师是不需要靠延长工作时间和补课来保证教学效果的。我们现在可能达不到刘老师这样的素质和水平,但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与学习,不断接近这个水平。当然,不是研究怎样补课,而是研究怎样提高课堂效率,怎样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因为真正影响教学效率的因素应该是课堂,课堂的有效性和含金量提升了,我们的压力和负担自然就减轻了。基于这样的思考,我马上立题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从“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相关因素”“如何减少课堂教学中的无效劳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与探究。在反思性的实践研究中,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观、课堂观。
我的教学观:学生是消费者,教师是服务者。学生不愿意学,教师得想办法吸引他们学。
我的教学效率观:坚决不把课上应该解决的事情拖到课外;坚决不靠任意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任意延长自己的工作时间来提高成绩;在不加重师生负担的前提下优化教学,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我的课堂观:课堂上,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我决不亲自去教;凡是学生能通过同伴互动学会的,我坚决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我决不替代。
当我带着这样的教学观、课堂观去反思研究课堂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教学效率不断提高,教学智慧也不断得以提升。我之所以坚决不占用课外的时间,就是逼着自己去提高课堂效率。就像我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把心爱的帽子扔过栅栏去,然后,你不得不克服困难,全力以赴迈过栅栏。(www.xing528.com)
其实,教师负担过重除了课堂效率的因素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陷入琐碎的教学管理事务中不能自拔。备课,上课,批改,辅导,班主任更忙,还要进行班级管理。绝大多数的老师是很负责的老师,每天把这些事情一一做好,带着一身疲惫回家。负责任是一种好的品质,但大家知道过于负责任意味着什么吗?本来许多学生能做的事,教师却事事不放心,事事一定要亲力亲为。看起来好像很负责任,但这种负责会同时产生两个结果:一是剥夺了学生自身成长的机会;二是加重了自身的负担。
我们为什么不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才能,而事事替代,把自己搞得这么累呢?我们能做的,学生可能比我们做得更好。我们不能做的,学生可能不仅能做,而且也可以做好。我们一定要建立这样一个理念——相信学生,这样才能逐渐把自己解放出来。当然,开始的时候,可能要经常给学生一根拐棍(比如给学生支招)。等学生能力培养起来了,拐棍撤掉,他们自己能走、能跑时,我们就轻松了。
所以,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我开始探讨教师解放自己也解放学生的另一条途径,即拒绝替代。我大胆创建“小组管理机制”“变替代为引导”,并提出“引导孩子做事,但决不替代孩子做事”的观点和主张。因为我们替代得越多,学生能做得就越少,我们的负担也越重。在实施小组管理制的反思性实践中,我主要做了三方面创新性的工作。
一是隆重颁发小组长聘书。
在聘书上,我写下了这样的寄语,以激发小组长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
聘书
某某同学:
因为你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出色表现,更因为你出色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为同学服务的强烈的责任心,现聘任你为四·六班英语学习组长,希望你不辜负老师和同学对你的信任,以身作则,以强烈的责任感管理并带动小组英语学习,成为老师最得力的助手和小组成员最拥护、最信赖的组长,希望你们小组的英语学习能够因为你的努力而更加出色!
英语老师:徐建华
之所以把这个仪式搞得这样隆重,是有原因的。汉代刘邦筑坛拜将,所以能够得到大将韩信的全力辅助。小组长聘书的隆重发放,会使小组长聘任这件事显得很重大。小组长的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就会随之增强。他们就会更好地全力以赴地干好工作。有的家长说,学生拿了聘书后,就像贴奖状一样把它贴到床头,特别自豪。同时,也在其他同学中树立了小组长的权威,其他同学就会更好地支持小组长的工作。
二是和小组长共同制定组长职责,建立组长例会制。每周的例会主要有两个内容:谈在小组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大家互相学习;谈在小组管理中遇到的困惑和困难,提出来,让大家共同出主意,让学生在管理中学会管理。这种例会制实行一个学期之后,大部分学生的管理能力培养起来了。我记得有一次外出开会,事前与本班的其他老师调了几节课。可是,没想到调课的老师把这事给忘了。出差回来后,我问课代表和小组长谁给上的课。他们告诉我,是课代表和小组长自己上的,而且往下学了一个模块的新课,并主动要求我去检查他们教学的效果。我一检查,大多数学生都学会了。这件事给我很深的触动,一旦小组长的能力培养起来,我们的管理就会变得更容易,我们的负担不是就减轻了吗?
三是给小组长权力。有些组长反映组员不听组长的。一个组长反映,可能是个别组长和个别组员的问题,但许多组长反映时,就是一个机制问题了。经过反思,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把评价权还给组长。让组长有更多的自主权和决定权,他们的工作才更容易开展。如评每周英语小明星,给家长发信息及时反映组员的进步和问题……这些都由组长来实施。这样一来,不仅大大提高了组长管理的积极性,而且自主管理也变得更加有效。
创建小组管理机制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然而,正像我前面提到的,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往往会逼出教育的高度。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反思改进的过程中,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管理观:教学生学会管理而不是管理学生;和学生商量每一件事而决不独自命令;让学生自己做决定而不是代替学生做决定。以前,我与学生交流的语言模式:你必须怎样,一定要怎样之类的话。树立了新的管理观之后,我与学生交流时,总是首先征求学生的意见:你对这件事怎么看?你是怎么想的?你自己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如果我是你,我会怎样做。也就是说,即使自己的想法是对的,也不强加给学生。因为这只是我的想法,而不是学生的想法。我认为正确的,学生不一定认同。
这些年来,无论是对课堂的反思、每天教育生活的反思,还是基于问题的反思,都让我深刻体悟到:同样的生活,当你带着思考重新上路的时候,你会发现路边有许多珍宝,是你过去只顾一味向前冲而忽略的;同样的路,因为有了反思,你再走到今天这个位置,可能就会成为极富有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