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追求的效率是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效率的高低决定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这个目标不仅仅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还有新课改提出的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然而,大多数老师往往把提高课堂效率的目光集中在知识、能力目标的达成上,因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不可测的。
于是,课堂上就出现了为了教知识而教知识,考什么教什么的不良倾向。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急于把自己预设的认为重要的知识全部“倒”给孩子,这样做心里才踏实。
也因此,一些老师认为,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开展游戏活动,表面上热热闹闹,学生很快乐,但耽误时间,影响教学速度,完不成预设的教学任务。所以,又不由自主地回到讲授式教学的传统道路上去,死抓知识点,甚至为了让学生在最后的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不惜断章取义,不惜牺牲学生的兴趣和原创力。
可是,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因为失去兴趣而不参与课堂,表面上在听课,而实际上思想已游离课堂,这时,尽管教师既没有放慢教学速度,也完成了预设的内容,就一定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吗?
反之,如果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而放慢了教学速度,学生课后有没有可能主动学习或超前学习呢?当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时,后面的教学进度还会慢吗?
显然,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而第二个问题却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期待。
所以,在学期开始的第一个月,我的英语教学总是把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放在第一位。
课堂上,我让学生自己创设游戏,自己主持游戏。一个孩子在主持自己设计的游戏中,对其他同学说:“这个同学表现很好,我教给大家一个特别的鼓励同学的方式:咕嘎嘎,咕嘎嘎,哎呀呀,哎呀呀,嘿嘿,Super!”一边说,还一边加手势。孩子们学得兴致盎然。
在记忆单词时,我鼓励学生创造最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一个学生曾兴奋地告诉我:“老师,我从前一直背不下这几个四会单词的拼读。可我的小老师教我编连环画式的故事,我一下子就记住了。”(www.xing528.com)
我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会表达与分享。在形式化小组阶段,我和学生都经历了课堂效率降低,成绩下落的现象,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我们共同总结原因,组间互相交流合作的经验,寻求有效合作的方法,并不断改进小组合作。从形式化小组合作阶段,到初级小组合作,再到优质小组合作,小组合作逐渐从热闹、无序走向理性和高效,学生的兴趣也逐渐由外在转为内在。
有时,在课堂进入学生注意力疲惫期时,我甚至只是让学生伸伸手、跺跺脚,大声喊“嘿嘿哈嘿”,或请一个孩子上来用英语喊指令,其他同学做相反的动作。只需要几分钟,孩子们便疲惫全无,又精神抖擞。后面的学习效果大增。
在这样的英语课堂上,40-5>40的课堂效率不等式得以成立。
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唤醒时,就连课下他们也会主动学习。我经常在走出教室时被学生拉住,邀请我指导他们自己创编的英语情景剧,并一再请求我上英语课时一定给他们机会展示。这样一来,我们还担心学生不乐学、学不好吗?
我常常看到有的英语教师下课铃响后还要再讲上几分钟,而学生的心却早已飞到窗外。有的老师经常抱怨时间不够用,抱怨学生太笨,每天课外时间都要辅导学生,而学生却从内心拒绝学习。课堂效率不高,就必然把负担转嫁到课外。结果,学习变成被迫的事情,而强制的学习既不会是愉快的,也不会是高效的。
这样,40+5<40的课堂效率不等式也就不足为怪了。
我课外从不辅导学生,因为我从来没有面对时间不够用的问题。我的教学进度总是从慢到快,每个学期,我只用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时间就上完课,可孩子们学英语的热情和学习效果却总让同年级的其他老师感到惊讶。别的班的学生对话读下来都感到困难时,我们班大多数孩子已能熟背。别的班的大部分孩子读熟练时,我们班的孩子已能围绕话题自由表达。
一位英语老师告诉我,在复习阶段,他们班的学生浮躁得几乎让他的课堂进行不下去。可这时,我的学生每节课前都期待有机会上台由他们自己主持英语课。就连怎样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他们都有自己的妙招,而且每个孩子都急于与大家分享。
这一切都在证明着这样一个事实:兴趣、活动、体验等大多数老师认为耽误时间的东西,恰恰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要素,同时也是生命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思考的快乐、审美的体验、合作的愉悦、心灵的震撼,如果缺少了它们,课堂便会如风干的草木,了无生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