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是师生之间施教与受教、导与学的基础与前提。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师教育教学任务能否很好地完成,学生的受教育目的能否实现,也关系到国家教育方针能否落实。师生关系作为教育活动中的热点问题,最能够体现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师德问题,更具有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现从教师的角度就师生之间如何交往与沟通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谈些体会。
师生交往的最基本方式包括语言交往和非语言交往。通过研究师生交往的特点,寻找其交往与沟通的途径,解决师生沟通障碍,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从而很好地处理师生关系,以完成教育教学的任务。
一、语言交往
语言交往是利用语言按照一定规则作为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工具的交往形式。这种形式的交流能使师生双方通过交谈的方式充分、迅速地交换意见,交流感情。与学生交谈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诚恳热情。要与学生充分交往,要深入细致地掌握学生的思想、个性、行为特征等。再说学生内心中本身就含有与教师交往的需要,教师只有与学生去真诚交往,才能满足学生的这份渴望。热情的问候关照能使师生做到相知、相融,就能充分合作,互相支持,从而进入“教”与“学”的最佳状态:教师乐于施教,学生乐于接受。
礼貌周全。避免生硬古板,消除心理隔阂,拉近师生距离,防止师尊学卑情况的出现,争取学生的受教认同。没有尊重就没有管理,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周全的礼貌也有助于教师威信的建立。
语言得体。教师用语忌粗俗、虚浮,也忌大而无当、装腔作势,忌语言的半文半白、半土半洋,晦涩的言语只能造成表意的偏差与理解的困难。用语要讲究场合,讲求实效,教师不时流露的期望言辞能在每个学生心中播撒希望的种子。教师温和、热忱、得体、公正的言辞能使师生关系走上合作与和谐的积极一途。
思路明确。教育教学用语要讲求逻辑性、层次感。讲话要简洁清晰,表意明确。讲话忌“顾左右而言其他”,不要转变话题、偷换概念,要求专业化、实用化地操作自己的施教用语。(www.xing528.com)
二、非语言交往
非语言交往是利用动作、表情、体势等作为工具进行的交往,它是语言交往的辅助手段,它往往起着配合、辅助和加强语言交往的作用,又称伴随语言。伴随语言使口语表意显得生动而有力,在特殊情况下,伴随语言就起了有声语言不能起的交流作用。有趣的是,一旦口头语言与非语言行为结合后,言语只起了方向性作用,而非语言行为才准确地反映出言语的真正思想和感情。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在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交流思想上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其表现形式有:
作用于学生视觉的非语言行为。这是属于教师的行为文明中的外表行为和动作表现。是动作礼节和待人接物的规则。把尊重人的行为要求应用于日常教学中,表现为:谦和、丰富、有表现力的表情;热情、祥和、关切、激励的目光;礼貌、殷勤、有分寸的距离等。
作用于学生触觉的非语言行为。略举一些反面的现象如:罚作业、罚劳动、留堂、饿饭、甚至动粗体罚;用粉笔头投击学生;写粉笔字擦黑板的灰尘飞扬等。当然,这些都没有能注意手把手地传授帮扶、能注意操作技能与动作轻重的娴熟驾驭的教育效果好。
作用于学生听觉的非语言行为。这些主要属于副语言的范畴,如讲话时要注意抑扬顿挫的语调,和平舒缓的语气,有张有弛节奏等。当然还有教师行动的声音、措置的声音,动作滞留时间的掌握等。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在于友善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以我心付学生”,提高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也使教师在被接纳、信任中看到自己的社会价值,使教师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也进而换取教育的成功和成功的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