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改革下教师应具备的关键素质

教育改革下教师应具备的关键素质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不断走向深入,新的教育领域不断开辟,广大教师面对的教育新情况也不断涌现,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课改背景下的教师素质提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有更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工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主要是教师的主体教育活动。教师的心理问题依然成为污染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源头。教育是发展的,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均需要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与大教育的视野。

教育改革下教师应具备的关键素质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走向深入,新的教育领域不断开辟,广大教师面对的教育新情况也不断涌现,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作为教师,要积极适应教改背景下的各种挑战,提高认识,主动应对,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自我专业提升,加强专业素质建设,以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的诸多目标。课改背景下的教师素质提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有更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工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主要是教师的主体教育活动。但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教育的主体性发生了转移,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认识不断得到强化,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学生的终身教育为理念,以学生个性人格的健康成长为教育的工作重心。师生间的教育角色定位发生一定的变化,这就需要教师对自身的价值认同重新定位,才能主动适应这个教育的大趋势大方向。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育的形式了,这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就要向教育人性的层面不断迈进,以自身的道德示范性占领教育的高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身先垂范,进行精神感召,以实现教育的目的。但教师毕竟由于长时间要与固定的学生、人群交往,需要在一个“圈子”里处理好职业道德的微观性问题,避免“高大上”的职业道德说教,这就需要教师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入手,在言传身教的生活细节中,渗透德育理念。只有教师具有了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给学生提供热情诚实、耐心细致、体贴关怀的优质教育,才能胜任自己所从事的教育职业。

二是要全面更新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技能。教师已有的专业技术知识与技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教育教学的需要,基础教育教学理论与技能的薄弱也必将影响到个人的专业提升与教师发展。不断夯实教育理论基础,学习新的教育技能,是教师成长的需要,也是为适应教育对象新的教育需求。时下兴起的微格课堂、翻转课堂的课堂模式的探索,已经成熟的个案研究、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等教育思路,无不与教育理论与技能的推陈出新有很大关系。再加上课程建设理论的飞速发展,校本教材设置的百花齐放,全人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更需要一线教师关注自身学科技能的丰富与多样。早先的学校课程分科的弊端已然显见,故新课程设置中学科的交叉性,更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随着研究性学习及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学科美育的渗透等工作的强化,专业教师只要掌握本专业的教学知识和技能已经不能满足施教需要了。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鼓励教师重读教育经典,进行教科研课题研究,要运用多学科知识和实践经验对不同的教育教学任务进行施教,要全面熟练掌握各科知识和各种技能操作,才能对不同的教育任务做出相应贡献。

三是要提高情商修养加强人际沟通。教师在自我教育发展中经常会遇到诸多问题,不同时期的教师可能会遇到不同的困惑,不同环境中的教师也能出现不同的烦恼,尤其是教师缺少成就感问题与提升社会信任度的问题。这些问题似乎是需要管理部门帮助解决的问题,需要搭建个性发展的平台来克服教师个性发展中无法解决问题,需要进行宏观上的教育和指导,需要实践上的制度性强化。但归根究底,这一切又往往与教师个人的自身问题相关联,是教师人生突围的内因,是属于教师个人的情商问题。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上是很细微的,因为教师要直接接触学生及其家长,要面对具有不同的思想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对象,面对生活、行为方式和宗教信仰各不相同的学生家庭,教师就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社会科学、伦理学、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学等相关的学科知识,才能正确提供有效的教育服务。事实上,掌握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恰当处理好各种教育关系,对做好学生的身心发展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www.xing528.com)

四是积极的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教育上的问题大多是教师问题。教师的心理问题依然成为污染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源头。教师负担十分繁重,职业压力在不断增大,心理疾患已远远高出社会一般人群。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渐受到社会的重视。教育工作是改造人的特殊工程,有其复杂性与艰巨性。教育需要一种精神,才能做好这项百年大计。教师的职业特点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和情感性又使教师面临巨大的职业压力,事实上教师人格与心理健康比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教学方法和管理工作更为重要,所以教师的自身发展需要心理健康的教师队伍。努力为教师创造发展的良好环境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面对发展滞后的教师自我调节,以及自身心理平衡的重建问题。特别是个别教师的障碍性心理健康问题,还有易被忽视的心理抑郁问题、教学焦虑问题、职业恐怖问题、业绩自卑问题、管理中强迫症问题、沟通中的障碍性问题、身体疑病性问题等,都需要教师自我的认知调适,清醒面对,正确分析评价,自我悦纳,自我克服、消弭、修正与补偿,进行适应性定位以重建行为准则,进行价值认同,增强教师的归属感

教育是发展的,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均需要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与大教育的视野。跳出传统的学校办教育的思维,我们即将面对的社区化全民教育,也需要教师具有对社区教育进行指导的能力,需要教师有超前的职业预设与判断,要机敏地观察教育现象,要善于准确定位教育任务,恰当研判、处理教育教学中出现的诸多生成性问题。总之,不断提升教师素养,与时而进,教师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推进教改与课改走向深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