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纯粹语文:培养教师预见性

纯粹语文:培养教师预见性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树立整体教育这一观念,对教师的教育实践以及落实素质教育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素质教育——社会认同预见基础教育中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现象必然改变,素质教育是必然趋势。目前,社会呼吁了多年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已起步。在这种形势下,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施教预见也提出新要求。

纯粹语文:培养教师预见性

一、什么是整体教育

整体教育是针对21世纪社会进步与教育发展的挑战与机遇提出的教育观点,是教育领域最迫切的时代要求,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础与前提。对这一教育观点概念的界定应该是:所有的教育实践均以学生整体作为教育管理目标,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宗旨。要从两个层面上理解这一概念:首先,必须理解学生在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和精神之间的关系,即学生这一施教对象本身的身心健康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协调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其次是理解学生整体对教育内外环境的反映,即学生这一施教对象的方方面面在教育大系统中运行的状态及对教育诸问题做出的回答,主要是在其思维、意识和实践等方面的反映。所以,树立整体教育这一观念,对教师的教育实践以及落实素质教育都会有极大的帮助。当然,这一观念也必然体现教育工作者对未来社会教育进展的极大观照。

二、整体教育中教师预见的价值思考

价值实现——学生满意度预见

学生对自己知识、技能、特长等方面的肯定企望形成他们的价值需要。这一需要对学生有激励作用,是学生持续发展的动力。教师要不断适应并跟上社会价值观念,从素质教育的高度,从发展的角度预见学生的正当的物质需求与正常的心理需求,对其在发展过程中的满意度进行准确地估测。并对不同层次、不同情况的学生本着不拘一格的精神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注意系统、科学、规划地培养和实现他们的信息、适应、情感、价值诸方面的需求,处理好师生的交往与沟通,从而搞好师生关系,以有利于自己的教育活动的实施。

身心发展——持续质量改进预见

我们施教的目的是使整体教育中的行为主体与客体的能动作用都得以发挥,是使受教者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以全面协调的发展。教师的施教活动也要对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阻力与动力、困难与优势都保持相应的预测,为教育教学质量的完满实现建立相应的动力机制、持久机制。

素质教育——社会认同预见

基础教育中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现象必然改变,素质教育是必然趋势。目前,社会呼吁了多年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已起步。在这种形势下,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施教预见也提出新要求。必须要认识社会对各种专业知识层面,各类人才的需求,必须要培养社会建设急需的各型生力军。教师要对教育专业的设置、培养方向的确定、用人安排的需求、社会调控的容量等方面作全面的预见和调查,用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www.xing528.com)

减负增效——施教经济效率预见

减负增效,这是世纪之交教育界最响亮的口号,但要实施这一口号,却需要施教者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和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要把减负与增效结合起来,把家长希望子女成材的迫切愿望、教师教书育人心情与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要在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育效率的同时减轻学生多余的课业负担和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有理智与明确的认识,并抓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纪律法制教育。此外,教师应对自己的施教计划与能力加以评估,从思想道德素质、学科文化知识、开拓创新的品质、健康的身心素质等方面提高自己施教的原动力

三、培养教师预见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1.评估教育效果应明确整体教育的连续性,对教育问题实施动态的观察,从而进一步发现问题,并寻求最直接的解决方法。这是培养教师预见的原则。

2.研究整体教育活动的发展规律,是做出科学预见的依据和前提。在此基础上,经过正确地思维推断,并依靠以往教育实践过程中取得的丰富经验,尤其需要运用一系列抽象思维方法,进行科学的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调动施教者的主观能动性对整体教育的细节进行预见。

3.注意知识积累,丰富工作经验,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教育设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预见能力,才能进一步加强整体教育工作并使之逐步完善。

4.研究整体教育预见的细节。这实际是预见活动的操作问题。主要有:预设目标,即对整体教育内容实质的预设;预设对象,即对整体教育的受教者的各种情况的预设;预设困难,整体教育中的施教障碍和阻力的估计;预设力量,解决整体教育诸问题的方法、途径、动力、后续目标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