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虽不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但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由于中学生青春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认知结构的不完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及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等原因,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比成年人更容易遭遇到焦虑和挫折,也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因此,暂时性的心理障碍若得不到及时排除,便会产生不良的反应,从而影响以后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会酿成日后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并会出现一些行为问题。所以中学生的青春期阶段是容易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必须把加强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学生教育的一个工作来抓紧抓好。研究如何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如何帮助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树立精神环保意识,预防心理疾病发生,培养良好心理素质,这不仅是当今学校教育的问题,而且也是全社会和每个家长都应关心的问题。以下是我对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所做的一些粗浅的思考。
一、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的青春期是一个特殊时期,青春期内中学生的身体形态尤其是性机能的迅速成熟,将会促使其心理发生快速的改变,并会出现一个心理不安定的阶段,研究者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独立意识的失衡。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中学生在生理上出现了急剧的变化,这必然给他们的心理活动带来巨大的影响,表现为青春期学生前所未有的独立要求。首先,由于中学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因此,在心理上他们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到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以期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就在这种种的追求中,他们会感到各种困惑。在学习生活中,他们也大都表现出一些失衡的独立意识。从穿衣戴帽到对人对事的看法,他们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他们对一切都不愿顺从,不愿听取父母、教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但他们又渴求从父母处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但实际上,他们还是需要成人帮助的,尤其是在经济上或在遭受挫折的时候。这就使得中学生身上的反抗、独立与依附的矛盾具有相当的复杂性。
2.认知兴趣的偏离。由于身体的迅速生长、精力的充沛、接受能力的提高,在某些情况下,中学生似乎能表现出很强的认知能力,但这时的认知带有草率、冒失和多变的成分。这是因为,首先他们在思想上很少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和束缚,在主观意识中不存在过多的顾虑,常能果断地采取某种行动。其次,由于他们在认识能力上的局限性,使其经常不能长久地坚持某一兴趣。他们的思想方法上也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及肤浅性。再加上人格缺乏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以及社会经验的欠缺等等,都容易导致产生中学生认知兴趣的多变与偏离。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自我认知已经超越自己的父辈,轻视自己的同学,甚至瞧不起自己的老师,使自己走向认知接受的反面,渐渐地将自己内心封闭起来,表露于外的东西也越来越少了,加之对外界的不信任和不满意,导致他们一定程度的孤僻与偏激,反过来又增加了这种闭锁性的程度,从而也对学生的认知成长产生诸多的不良影响。
3.异性交往的失措。由于青春期学生的性成熟,中学生会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兴趣,有了与异性相来往的情绪情感体验需求,随之也会滋生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他们体会到的往往是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这使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需要重视的是,青春期学生的性心理水平呈现出的半成熟性与半幼稚性。其成熟性主要表现为他们产生了对性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这是来自于身体的快速发育及性的成熟,在这种感受的作用下,他们在对异性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其幼稚性主要表现在其性别差异、生理感受、沟通渠道、交往障碍及性知识缺乏等模糊认识和对性的神秘想象上,致使其注意力分散、成绩下降,甚至因不正常因素的影响而使他们精神受到巨大伤害,走上违纪犯法的道路。所以,对青春期学生的异性交往要做好正确的引导。
4.传统价值的失重。随着认识和评价能力的增强,独立愿望越来越强烈,中学生往往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老师、父辈们不再是他们的权威,传统的价值观念、道德原则在他们要求表现独立个性、要求拥有选择权利、要求表达自我判断的呼声中被冲击得七零八落,他们的自觉行为往往是对传统价值观念的有意无意的挑战,于是他们也会经常犯一些无意识的价值错误而不自知。这就要求,作为传统维护者的家长、老师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的道德、价值空间。作为家长、老师也要做到允许学生有独立选择的权利,但要注意不能让他们犯原则性的价值错误。因此,老师、家长要学会用科学、发展的观念去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既要学会尊重学生,又要帮助、引导学生,尽量让学生少走弯路。
二、常见青春期心理障碍及教育对策
1.适应困难。表现为:①唯我独尊,孤僻退缩,自我封闭。喜欢带锁的日记本,不愿意与家长进行交流。②对学校的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脱离学校班级活动,不与同班同学交往。③冲动敌对。经常与人抬杠,或者打人。④人际关系敏感。与人相处,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不喜欢自己;和异性在一起,非常不自在,说话脸红。⑤要求苛刻。渴望交往但对朋友和周围世界的选择较为苛刻。教育对策:首先,不要夸大适应困难的消极影响,要尊重他们的隐私权,给孩子创造自己的空间,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气氛,建议“冷处理”,作为良师益友帮
助他们分析问题并提出建议。其次,告诉孩子与异性的交往过程中要注意的诸多事项与技巧能力。特别要引导孩子学会处理与适应有关的诸多问题,主要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也可请专家做一些沟通障碍、交流困难、表达紧张等问题的咨询和调适工作。
2.精神压抑。表现为:①情绪不稳定,忽高忽低。②学习压力感。如一听说考试心里就紧张等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③精神苦闷、低落,闷闷不乐。对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整日没精打采。④心里烦躁,总觉着有什么事。⑤自我强迫现象,明知没必要做还要做。教育对策:对于情绪问题,要做好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如抑郁、恐惧、焦虑、紧张、忧虑等)的调适,向学生开展心理咨询、矫正训练的心理辅导与保健;对于如神经衰弱、失眠、疑病症、神经性强迫症、癔症等身心疾患,就要去专门的机构做治疗和矫正。(www.xing528.com)
3.排释偏离。就是学生常采用夸张和偏激的形式来表达排遣、释放的目的。常见的表现有:①与父母的冲突。往往是家长的要求严格一点,孩子就表现出不愿接受、反对或是消极对待。②抽烟。这个年龄的孩子常常会学大人抽烟,因为他想向别人表明自己长大了,用抽烟的形式来炫耀。③染发(留长发),成人化的打扮,甚至服装怪异。表明独特的自我,要向别人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认为这样才有个性。④追求高消费。⑤常说,我是大人了,不要管我。⑥孩子爱扮演成人社会角色,如:在同伴之间称呼老公、老婆、老爸、老妈等,表面上看幼稚可笑,实质上是孩子要求独立的一种体现。⑦喜欢与异性交往,往往在自己苦恼困惑时更加愿意向异性朋友倾诉。还会迷恋明星偶像,并作为自己的寄托,或是上网找朋友聊天等。教育对策:①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正面刺激,如:为孩子买书,带孩子参观城市、农村,促使孩子运用所学知识、学习工具和学习方法去探索新的知识。②充实孩子的情感生活,使之形成高尚的道德理想,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现实与理想的关系。③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让孩子有一定的兴趣爱好,使少年旺盛的精力得到最有效的发挥。④开展体验成人角色的活动,正确引导孩子面对现实。让孩子真正知道家长的生活,让孩子尝试参与“管理”家。
4.性格偏激,行为越轨。表现为:①偏于固执,总觉得大多数人不可信任,自以为是。②心理不平衡性。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而感到不平。③说谎不诚实,不遵守学校纪律。④学习无兴趣,学业落后。⑤结交社会不良友伴,出入成人娱乐场所。⑥沉迷于性兴趣,追求异性,甚至性犯罪。⑦逃学旷课,夜不归宿,离家出走。教育对策:对于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打架、胆怯等,采取的教育方式不能简单、粗暴,不要“逼供”,应以温和与冷静的态度,通过耐心的思想工作和纪律、法制宣传进行相关的咨询、警示和矫正;对于性行为问题,主要是针对由于性心理障碍而产生的各种性变态等行为的矫正与治疗。
三、加强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个途径
1.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学校设立心理咨询信箱,配备懂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学科知识,又具有丰富教育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咨询员,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跟踪学生心理变化,及时矫正学生的心理偏差。
2.充分利用课堂阵地,开设心理保健课,或举办基本知识讲座,加强心理健康指导,做到全员育人。积极利用校园之声广播站、学校文学社、墙报,手抄报等多样化工具,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3.疏通学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发挥家教的作用,邀请学生家长到校听课、座谈,增加家庭教育意识,提高家长心理素质,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建立校内外一体化网站,形成辅导学生,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4.开展丰富多彩的班团队活动,可以把德育、卫生、体育联系起来,寓教育于这些活动中,引导学生在这些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健康成长。
5.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磨砺学生的意识,让学生经风雨见世面,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个健康的中学生,应该智力发达,情绪稳定。既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进行正确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帮助学生增强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利于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将来适应各种环境的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时下,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教育的一个严峻课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同时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研究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诸多问题与解决策略,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减少学生的不适应行为,减少学生违法犯罪的隐患,为学生正常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