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想:
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中的《诗三首》包括东汉、魏、晋时期的诗歌各一首。其诗体和表现手法上各有特点,在诗中抒发了不同的情趣,有着极丰厚的思想内涵。如何落实课程目标与单元目标,引导学生领悟和体味作品的主题与特定情感,赏析表现手法,进行诗歌审美,是教学预设的关键。预设必然要有可控性,且能促进生成性,要巧妙营造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思维。要关注学生,关注课堂,关注具体的教学细节,关注教学生成的逻辑性,关注教学中的偶然因素和主体因素,才能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这样的课堂才能成为有效课堂,才能达成知识、情感、思想的多维目标。
教学目标:
1.能理解诗歌情感与作品主题。
2.能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1.体会诗人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2.熟背全诗。
教学难点:
体味《短歌行》“忧”而有作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从学生学过的曹操诗歌《观沧海》导入,师生吟诵“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有多少英雄能在历史长河之中经得起千淘万漉呢?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应该是三国时期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曹操。
如大家所言,《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如曹操借刀杀祢衡、杨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京剧中曹操的白脸形象(在戏剧中白脸代表坏人),是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很恰切。
我们应对他有中肯的评价,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曹操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是如何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文学家的情怀的。
设计理念与意图:
温故知新,创造教学情境,激活课堂。引导学生以历史的眼光分析问题,全面认识和评价曹操,分清楚历史人物与小说形象的区别,为客观分析曹操的作品打基础。
二、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易中天的《精彩品三国》:曹操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
建安十三年(赤壁大战前夕),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皓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宴请众文武,饮酒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因感此景,持槊而歌——《短歌行》。历史上著名的横槊赋诗的典故就来源于此。
设计理念与意图:
以历史学家的眼光,放开视野,为学生全面认识曹操打开另一扇大门,让学生对曹操的文学建树有一定的了解,为充分理解诗歌文本做“知人论世”的准备。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自读全诗。
2.指明学生朗读,学生全班齐读。(老师点评)
3.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首诗的内容。
师导:
应该以什么样的情绪去读本诗?学生可能认为应该以激昂、深沉、士气高昂的语气读,读时要尽量以“曹操的身份”来朗读。
设计理念与意图:
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与涵咏,在阅读中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体会诗歌及作者的特定情感。大声地自由诵读,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能进入一种自我陶醉的情境,有利于感情的投射。曹操身份的模拟有利于自我角色定位,走入文本,进入诗境,感知内容,体味情感,潜心思考,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诸问题的预设与生成。
四、品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及情感
1.情感是解读诗歌的钥匙,学生体味全诗中情绪化的词语,从哪些诗句当中可以看出这首诗的情绪?大家认为哪个字可以用来做全诗的“诗眼”呢?作者的忧思之情是如何贯穿到全诗的?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www.xing528.com)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明确:“忧”。
2.诗人为何而“忧”?与后世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为国为民的“忧”有没有可比性?
鼓励学生表达,不求答案统一。
3.掌握文本,紧扣诗句,梳理内容。师生简单把全诗划分层次(四节),逐节研读,理解所“忧”。
齐读第一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作者“忧”什么?如何排遣忧伤?
明确:忧的是人生苦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问:杜康指代何物?(酒)诗句使用什么修辞?(借代)同学们能吟诵哪些“以酒表意”的诗句。
李白:“莫使金樽空对月”,“与尔同销万古愁”。
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苏轼:“把酒问青天”,“一樽还酹江月”。
李清照:“沉醉不知归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
齐读第二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酒显然不能消除曹操的愁闷。他到底为何而“忧”?
明确:是人才。
赏析典故:《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原意,写姑娘思念情人。作者在这儿引用这两句诗有什么用意?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从何处可以看出其对人才的态度?
明确:“求才”的用心。
赏析典故:《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确:待以“嘉宾”之礼。
齐读第三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这里的“忧”和上文的“忧”一样吗?诗人为何而忧?诗人又为何提及“旧恩”?
明确:贤才难得。主客欢快畅谈,不忘往日的情谊。
问:既然面对嘉宾贤才,他为什么还要“忧”呢?他有几“忧”?
明确:成就事业,求贤若渴。一忧光阴易逝,二忧贤才难得,三忧功业未就。
齐读第四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良禽择木而栖,周公吐哺以待,诗人为何以周公自比?如何理解该诗之“志”?与“忧”有何关系?
明确:志在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
小结:曹操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要及时地建功立业,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隐含着的是积极昂扬的精神。
设计理念与意图:
学生在诵读中体味,真正走入文本,理清诗歌情感脉络,体会情感。在教学生成中解决问题,引向深入的理解,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内驱力,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能关注问题生成的层次性,由表面到本质,由浅入深,预设的合理促进了真实的生成。同学们吟诵“以酒解忧”的诗句,激活了课堂。
五、课堂总结
《短歌行》抒写的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兼诗人的曹操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抒发了作者对人生苦短和时光易逝的苦闷和感叹,同时也以真诚和迫切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招揽贤才的良苦用心、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在诗歌的最后也坦诚地向世人展现了他自己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全诗前面部分写的沉郁悲凉,后面部分写得慷慨激昂,作者的情感有低沉也有起伏更有高亢。集中地体现了建安时期“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品,也是曹操传世的千古名篇。对于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来说,曹操的那种珍惜时间、积极向上的精神,真诚坦荡的胸怀以及树立远大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都是值得我们去好好学习的。
设计理念与意图:
把诗歌置于“建安风骨”中加深理解诗歌风格,认识作为诗人、作为政治家的曹操的精神情感,明确作品的主题。
六、布置作业
预习《归园田居(其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