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想:《秋水》一文是反映庄子博大胸襟的优美华章。篇幅短小,文字浅显,蕴含哲理。意境如诗,文采如诗,足可咏之歌之!学习《秋水》,就是要让学生进入文本,认真诵读。在这点上,我的教学设计以“读”贯穿始终。同时有意地让学生动起来,进行快节奏、大容量的课堂教学,既突出课堂教学重点,也使学生张弛有度,情智互补,以诗意地解读庄子,消除与教材文本的隔膜,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的:
1.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
2.结合本文寓意进一步了解庄子的思想;
3.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
1.在诵读的基础上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理解课文阐发的人生哲理,力戒骄傲。
教学难点:
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理解河伯对海神若的感叹。
教学方法:诵读、启悟、积累、拓展。
课型:新授课、讲读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了解作者及背景资料;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学过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千古绝句《登鹳雀楼》。(老师和学生一起背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一幅壮阔辽远的山河图,气势宏大,笔意高远。后两句则十分富有哲理:想要穷尽目力遥望千里,还须再登上一层高楼。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而现实生活也的确如此,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会贻笑大方。这个道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已有所阐述,下面我们就学习选自《庄子》的《秋水》。(请学生板书课题)
二、走进庄子
我们要了解庄子,走进庄子的世界,手头现有的资料,从哪里找啊?(注释1)我检查一下预习情况。(师生共同完成)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庄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秋水》,是反映庄子博大胸襟的优美华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老师背诵)意境如诗、文采如诗,足可咏之歌之!学习《秋水》一章,就是要求我们进入文本,认真诵读。在这点上,我要求同学们做好“美读”。
2.学生美读
一读(读准字音、断准句读)。
二读(注意语速、重音、语气)。
诵读《秋水》,你必须一咏三击节,有如歌剧中之咏叹调……在一堂课的时间里,要努力地背诵下来。《秋水》是不可不诵、不可不咏、不可不背的!
三读(疏通文意)。
文章特别短小,只有5句话,文字比较浅显,所以下面就请大家参照注释,疏通文章的大意。(3~5分钟)
文章写秋水来临的时候,很多小河里的水都流向了黄河,两岸之间,分辨不清是牛是马,于是,黄河之神河伯就以为天下壮阔的美景都在自己这里了。但等他顺流而下来到北海的时候,才发现这里的水面更为开阔,根本看不见尽头。所以,河伯对海神若叹息说:古人所谓的“听的道理多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这实在是说我啊。况且我曾听说有人小看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道义,开始我还不相信;现在亲眼看到您的广阔无边,(我才发现自己错了,也才相信确实会有人会狂妄到小看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道义的程度)我要不是到您这里来一下,那就危险了啊。(那时)我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所耻笑啊。
四、分析探究
1.语法训练
对于训练文言文的基本阅读能力,刚才的疏通文意难免失之粗陋。那么再进行一遍美读之后,请同学们自己找出本课文的文言语法点,在我这儿汇总。
四读。
为了便于操作,我们先按文句的前后顺序逐个找出来,并分析理解,然后再分类汇总。
(学生逐个找出、解析)
通假字:
泾流之大。(“泾”通“径”,直流。)
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辨别。)
古今异义:河、至于、面目、大方。
百川灌河——河:古义,特指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至于北海——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面目:古义,脸。今义:脸的形状,相貌。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大方:古义,深明大道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词类活用:时、东、面、少、轻。
秋水时至(名词做状语,按时。)
顺流而东行(名词做状语,向东。)
东面而视(名词做动词,面对。)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形容词为动词/意动用法,小看;轻视/把……小看,以……为轻。)
特殊句式:
闻道百(定语后置)
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固定格式: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再说,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意思。)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表示假设,译为:“不是……就……”。如“非死则徙尔”)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见……于……”,表被动,“见”、“于”可单用,可复合用,译为:“被”。如“晏子见疑于景公”)
成语:望洋兴叹、见笑大方。
望洋兴叹:望洋,抬头向上看、仰视的样子。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要求学生结合望洋兴叹这个成语的意义,选择大多数学生非常关心的热点问题——中国足球,师生共同探求“望球兴叹”、“望水兴叹”等生造词的错误所在:“望洋”不是“望着海洋”,而是连绵词(可以联系初中学过的联绵词的知识),是不可以把这两个字拆开的,所以“望球兴叹”、“望水兴叹”等是生造的,是错误的。)
见笑大方(贻笑大方):让内行见笑。(大方之家:指学识渊博或专精于某种技艺之人或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或称为“方家”。)
启示:何谓“成语”?(www.xing528.com)
对照小黑板,师生归纳整理。
2.理清文脉
掌握了本文的文言语法,养成了基本的文言阅读能力,我们再美读一遍。
五读。
读得非常好!我们再来梳理一下文章脉络。问题如下,要求用原文来回答。
问题一:河伯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欣然自喜——望洋兴叹。)
问题二:河伯为什么会欣然自喜?(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问题三:既然欣然自喜,为什么会望洋兴叹?(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问题四:河伯叹什么?在河伯的感叹中体会河伯这一个形象。(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析:本文中河伯这个形象还是非常可爱的。河伯一开始见到黄河直流的水波这样大,他就开始飘飘然,认为天下间的美景全在自己这里。当他见到大海后,他认识到自己的盲目自大,很快,掉转脸,对海神做自叹,即做自我批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否则他就会贻笑大方,他这种很快认识自己错误,勇于做自我批评(自愧)的精神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要想到,毕竟他是一条大河的神仙啊。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继而进一步论述,在社会上,像我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我曾经听说过,有人小看孔子的见闻,轻视伯夷的大义,开始我不相信,现在看到自己是这样的,那么社会上肯定存在的。
板书:
秋水
《庄子》
欣然自喜 自大
望洋兴叹 自叹
贻笑大方 自愧
小结:看来,课文应分几层?(两层:一写黄河的壮阔和河伯的骄傲自满;二写河伯看到大海之后自叹不如。)
问一句题外话,河伯骄傲自满的神态、心理可用什么成语概括?(参考:踌躇满志、夜郎自大)
3.挖掘寓意
那么本文通过关于河伯的这个寓言故事想要告诉我们哪些道理呢?
提示:
⑴“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
⑵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⑶人贵自知之明;
⑷谦受益,满招损;
⑸自大由于无知;
⑹知耻近乎勇;
⑺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⑻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⑼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唐朝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⑽不能做井底之蛙。
导思:“秋水”这个题目只是取课文的前两个字,那么根据你的理解,给本文换个题目。问你这篇文章的寓意是什么?可以套用: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的道理。(以上道理都可以,但要自圆其说)
六读。
思考:知人论世,想一想,作者原本创作意图又是什么?这个需要我给同学们讲一下。
本专题主要是节选,当然和庄子在《秋水》篇的整篇文章的思想是不一样的。要明确这篇文章的主题和《秋水》篇的主题是有所出入的。知人论世,庄子的本来创作意图不是如此。我们所学的本文只是《秋水》的开头部分。庄子《秋水》全文是以河伯与海神若的对话形式,讨论“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这一深奥的哲学问题的。而开头只是通过河与海的对比,引出大小、多少、贵贱之类的看法,从而引申到无边无际的认识的海洋的。我们一方面要全面地解读它,另一方面又要知人论世,把握作者的真实情感。
4.写作特色
这篇文章也体现了庄子散子的总体艺术特色:即巧设比喻、对比手法等,这一块内容不再多讲,请同学们通过诵读自己体会。
七读。
五、收束背诵
利用分析文章中对比手法的方法指导学生背诵。如河与海的对比、河伯认识的变化对比等。
当然,课文结构简单,层次清楚,可采用关系法背诵。第一层上有两句,第一句写黄河的壮阔,第二句写河伯骄傲自满。两句之间的连接语是“于是焉”。第二层也是两句,第一句写北海的广阔,第二句写河伯自愧弗如,也用“于是焉”组合。利用关系法把握语言结构,有利于背诵。
课后练习还介绍了问题法。所提的三个问题恰好针对三个内容要点,逻辑性强。
课上背诵练习:个人默记一两遍后,由老师带领集体背诵。
课堂小结:《秋水》这篇课文虽然仅仅节选了《庄子·秋水》的第一自然段,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只有开拓视野,不断创新,才能有所提高,顺应时代的潮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的时代要求我们不能像庄子那样“无为而治”,相反,作为莘莘学子,我们更应该志存高远,锐意进取,为自己充盈的美好人生而奋斗!同学们,期末考试在即,让我们进一步振奋班级精神,努力学习,勇于超越,力争交上一份圆满的答卷!
六、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习题、二教,另外思考:“秋水”是否指“秋天的雨水”?(不是,因庄子在此用的周历,而周历比夏历(农历)在同一时间推后了两个月。因此,周历为九月时,夏历为七月,所以,按现在推算,是“夏天的雨水”。)
让我们再用欣赏的语调来朗读这篇课文。
小黑板内容:
正:
语法整理。
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固定格式:
成语:
反:
问题一:河伯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问题二:河伯为什么会欣然自喜?
问题三:既然欣然自喜,为什么会望洋兴叹?
问题四:河伯叹什么?在河伯的感叹中体会河伯这一个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