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激活课堂,纯粹语文与本真教育》

《激活课堂,纯粹语文与本真教育》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的教学正是基于以上这些思考。课文拟采用“情境导读法”组织教学,这也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前提条件。深层目标是激发学生对科学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方法,而这也是所有科普类说明文的教学目标。我们应广泛搜集有关恐龙灭绝的资料,而我们手头最方便的资料就是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同学们把课本打到82页。

《激活课堂,纯粹语文与本真教育》

一、教学思考

1.教学目标的创立。课堂教学应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学生在多说、多写、多做的锻炼中,才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课堂教学不如由教师来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课文中选取专题进行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形成技能,解决问题。这样,教学目标就有了大的转变,它不是立足于课本知识的积累,而是立足于对学生潜能的开发,立足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化。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中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为学生提供服务,创设有利的情境和途径。教学中应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为基础,学生自己发现、提出、探索、解决问题。教师自己也应富于创造性。

2.探究情境的创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是被动的讲演者,学生不是被动的听众,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双向交流中完成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少讲、怎样启发、怎样满足学生求新求奇求异的学习心理、怎样真正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从知识到能力都能得以全面提高?所以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动”起来,是把课堂气氛搞活、把学习兴趣搞活、把授课情感搞活、把课文内容讲活及把学生思维搞活的基础。对于初中生来说,巧妙设计教学情境,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能让他们走进一个独特的情感氛围,把教材作为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活例子,使之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思路畅通,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他们的素质才能真正地强起来。

3.教学过程的创新。教师是否尊重学生教学、认知活动的主体地位,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教师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审视作品个性,教出特色,达到常教常新的理想境界,关键的问题是怎样选择教学突破口及怎样把课堂激活,这也是教学创新的关键。所以,教学突破口的设计,要服从于教学目标,服从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服从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停留在单向传授和双向问答上,唯有师生多向交流的“活”与“动”,才能达成“自学”、“探究”、“合作”的创新一途。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的教学正是基于以上这些思考。

二、教学要点

1.创设教学情境。课文拟采用“情境导读法”组织教学,这也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前提条件。营造课堂气氛,激活学习兴趣,激发探究情感,这是上活、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直观性是一种发展观察力和思维的力量,它能给认识带来一种情绪色彩。由于学生在一种情境氛围中进行视、听、感、思——情绪好了,没有理解不了、记不住、悟不到的东西。张扬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教学情境创设的初衷。

2.掌握教学内容。这两篇短文是本单元内容较深的课文,它的突出特点是以论证为主,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学科知识,文章见解新颖。作为自读课,又要求在一课时内完成,这有相当的难度。如何在化难为简的同时完成“教”与“学”的目的?如何教出新意来?首先要巧妙引导学生熟悉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探究,掌握课文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3.训练探究思维。要善于活学活用。这个“活”,首先表现在学科之间、课文之间的联系与渗透上,用联系与比较的方法来做学问,知识才是“活”的,这是“活学”(本课的学习可以考虑联系地理地质化学、天文学与生物学科的知识及两篇短文本身的内在联系);其次,“活”还表现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社会实践上,这是“活用”(本文可以针对热门话题——恐龙之死来设计有关问题,让学生运用课文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找食吃”,通过阅读、筛选、分析、迁移,从而得出结论。这一过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参与教学探究,训练创新思维。

三、教学操作

1.认定教学目标:浅层目标是了解文章介绍的科学知识及文章内容的组织思路。深层目标是激发学生对科学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方法,而这也是所有科普类说明文的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内容,对两篇短文的内容进行整体比较,找出它们各自所述内容的相联点和有区别的地方,懂得作文可根据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写作角度,这是教学重点。对两篇科普文章深奥的科学知识的理解,把握两篇短文共同涉及的问题及比较分析各自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这是教学难点。

3.创设情境,切入教学:以“恐龙为什么会灭亡”带动全篇,整体感知,把握两文。

导入情境:同学们好!长期以来,人们试图解释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起源,曾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说。这些假说大多与“恐龙灭亡”的话题有关。去年我省(甘肃)永靖县发现世界上最大、最完整、最集中的恐龙足印,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瞩目的地方,人们又一次掀起探讨“恐龙灭亡之谜”的高潮。今天我们召开一次“恐龙为什么会灭亡”的主题班会,也来探讨这方面的科学之谜。[演示班会主题]

这应是一次探究性的主题班会。同学们可以介绍自己从各种渠道了解的有关恐龙的知识,也可以提出有关恐龙灭绝的推测或想象。我们应广泛搜集有关恐龙灭绝的资料,而我们手头最方便的资料就是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同学们把课本打到82页。在阅读两篇短文的基础上筛选信息,提供相关依据,拟出发言提纲,为参加主题班会做充分准备。

宣布召开“恐龙为什么会灭亡”的主题班会。

活动安排:[投影演示]①班会主持人:教师。②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大组,班长、学习委员分任两组(甲组、乙组)的组长。③班会研讨范围由主持人提出,供各组参考。研究思路由主持人指引,各位同学积极参与。④两篇短文的资料分别由两个组的组长领导自己的组员集体承包,集体研究讨论,大家可以从课文中获取知识,也可以联系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将研究结果向“主持人”汇报并在两组间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互相推进。

教学说明:一种适宜的课堂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感情,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一步骤,可以借助投影来进行。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探究学习,这种标新立异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不仅深入了课文,而且走出了课文,将语文学习置于一个广阔的知识背景下。将探究的权力交还给学生,才能有真正的收获。时间安排:3分钟。

4.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⑴先做一些基础准备:全体同学一边自读课文,一边分别找出或归纳两篇短文中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这些中心句由各承包组的组员来完成,每人一句,先进行一组,另一组准备,两组交替进行)。

投影提示:

《恐龙无处不有》

①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联的。

南极发现恐龙。

③恐龙曾遍布世界各地。

……

《被压扁的沙子》(www.xing528.com)

①恐龙灭绝之谜最终会得到解决。

②假说一:撞击说也许是恐龙灭绝的原因。

③假说二:火山说也许是恐龙灭绝的原因。

……

《恐龙无处不有》共15句,《被压扁的沙子》共17句,分别连贯起来齐读一遍。

⑵再依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各承包组的组长把自己组的中心句再浓缩成3句话。

投影提示:《恐龙无处不有》①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联的。②恐龙消亡的原因是大陆板块漂移的结果。③根据恐龙消亡之因证实大陆漂移假说。

《被压扁的沙子》①提出恐龙死因的假说。②根据斯石英的形成及性质进行证明“撞击说”。③结论:撞击说是恐龙的死因。

过渡:浓缩的结果都与班会的主题有关,刚才对两个短文的归纳整理可以作为“恐龙为什么会灭亡”的探讨基础。

教学说明:在这一过程中,又安排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师生双向活动始终在活跃的气氛中进行。既熟悉课文,为下面的探讨做准备,也训练了学生筛选、归纳、概括等能力。有三四十个学生积极发言,调动了他们的参与意识。这一过程的进行符合学生由简到难的认知规律。时间安排:15分钟。

5.激活课堂,实践探究(引导发现、深入探讨)

[投影]主题班会问题情境:恐龙之死

分别对甲乙两组提出问题:

①关于恐龙的死因,你们组所持的观点是什么?

②如何支持你们组的观点?

③你们组的结论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指导点拨(组内讨论,组间争论,学生甚至推翻作者原论,重新立论。把探讨恐龙的死因作为介质,引导解决两篇科普短文的问题:①作者所持的“观点”。②作者如何说明自己的“观点”。③作者的结论)。

提示:《恐龙无处不有》: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联的;通过探讨恐龙消亡的原因证明大陆板块漂移;证实大陆漂移假说。《被压扁的沙子》:“撞击”也许是导致包括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提出两种不同的看法,证明其中一种看法是正确的,根据斯石英的形成原因及性质进行证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教学说明:这种曲径通幽的情境探究是课堂教学的高潮部分。表面上在召开“恐龙灭亡之谜”的主题班会,实际上在解决课文的“教”“学”任务。这一活动充分利用小组讨论、小组竞争、评选最佳、争当最优等方式方法,在一种浓厚的探究氛围中进行“教”“学”,在竞争探究实践中实现了教学合一的目标。从而引进了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学生不仅以两篇短文的信息为基础,发表自己关于班会主题的见解和认识(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得出8种恐龙灭亡的原因),而且在相互地智辩中走出课文,训练了思维能力、迁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激发了学生的争先创优的竞争意识,增强了学习动力。时间安排:20分钟。

6.深入探讨[投影]

①两篇短文所述内容的关联与区别是什么?(提示:《恐龙无处不有》是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被压扁的沙子》是从探寻恐龙灭绝的原因推断地球可能曾受到的撞击。通过我们的比较,可以看出,写作文章,占有相同的材料,可以根据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下笔。)

②两篇文章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思考问题的方式有哪些相同之处?(提示:都体现出多角度、跨学科地思考、分析问题的思维特征。《恐龙无处不有》:恐龙——板块理论;生物学——地质学。《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恐龙;化学、地理学、天文学——生物学。)

教学说明:这一部分内容已属水到渠成、囊中探宝,在班会讨论的基础上稍做挖掘,点到为止即可。时间安排:5分钟。

7.总结收束、布置作业:教师回顾板书,总结主要内容。同学们回读课文“自读提示”。要求同学们把搜集讨论的资料归纳整理,课外完成一篇介绍“恐龙之死”的说明短文。时间安排:2分钟。

板书设计:[投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