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序列化训练:特点、步骤与措施

序列化训练:特点、步骤与措施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仅可以取得一举两得、事半功倍之效,而且可使训练内容具体落到实处,这是“实验”的一大特点。

序列化训练:特点、步骤与措施

一、主要特点

1.具体性

“实验”重“实”忌“空”。“想、说、写”不是抽象的,应是具体的。“想、说、写”的结合可体现在“序列训练点”上,此所指的“想、说、写”的结合就是三者在知识与能力上的契合点。“想”要构造其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说”要把所思所感口头表达出来,“写”是把说出来的东西整理成文。某些“序列训练点”还可以做更具体地划分,如“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这一训练点,还可以划分为“人物”(怎样刻画人物)、“事件”(理清事件与叙述事件)等更具体的“训练点”。按“想、说、写”结合进行序列训练,并让学生掌握这把“钥匙”,既能开“思维”这把锁,又能开“口语”这把锁,还能开“写作”这把锁,做到一把钥匙开多把锁(见示意简图)。不仅可以取得一举两得、事半功倍之效,而且可使训练内容具体落到实处,这是“实验”的一大特点。

2.序列性

“实验”从整体性出发,把训练的每一个“序列训练点”(见附表1)放在一定的系列之中,使之结构化、层次化并构成序列。如下表:

“实验”按教学文体共列出48个“系列训练点”,即48个作文训练目标,每个目标又由“课内想说写指导”“主题作文习作”“课外兴趣写作”“反馈与检测”构成训练板块,以“想说写结合点”为小目标,以提高作文素质、培养创新能力为归宿。训练时要求从整体上把握“序列”,明确各个“序列训练点”是属于序列中的哪个部分、它与前后内容的联系,并循序按一个一个的“序列训练点”进行系列训练,使之前后连贯、由点到线到面、由少到多、由小到大达到总目标。实验厚积而薄发,由量变而到质变,由上述目标系统和训练系统所构成的系列训练,体现了“序列性”,这是“实验”的又一特点。

3.灵活性

时间上不搞一刀切,根据实际情况,“实验”可以是三年(从一年级开始),可以是两年(从二年级开始),可以是一年(从三年级开始);可以分散(分课)进行,也可以集中(以课文单元或按文体集中训练)进行。对教材与训练序列的处理,一是不死扣顺序,根据训练要求可以前后挪动;二是既可以教材为主,选取有关“序列训练点”与之配合,也可以“序列训练点”为序来安排教材。另外,对常规行文技巧可以单独按序列点训练,也可以贯穿于其他序列之中。考虑到与新教材的“自由写作实践”衔接的问题,故建议把常规行文技巧安排在“自由写作实践”中进行。对于训练的主体,学生可以进行对训练内容的选择性写作,选择性表达,选择性反馈,不受作文书面文本的限制。这样,从训练时间的安排到对教材与训练序列的处理到具体的操作,都体现了“实验”的灵活性。

当然,兴趣是写作进步的最大动力,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对训练序列的施行不要教条化,一切要以学生写好文章为归宿。

4.操作性

“实验”不仅在宏观上提出训练的原则、序列和思路,而且在微观上也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及“序列训练”的载体、步骤、方法和课堂教学的参考模式。(www.xing528.com)

对我已经实施过的“实验”进行归纳、提炼,按文体拟出48个序列训练点,这就有了训练的载体,并且提出了具体的训练操作要求。

本课题研究的两点在于革除作文教学的应试弊端,验证经过精心设计的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实验体系的假说,从而创立能在一定范围内推广的初中作文素质教育实践模式。因此,本课题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及实验过程的可评价性。

二、实验步骤及措施

构想和计划是基础,实施才是关键。训练一般在两节作文课上进行,第一课时,把训练材料发给学生,进行“单项训练”,着重教师对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学生对技能点的“想、说、写”训练。第二课时,进行“综合训练”,即学生完成一篇现场主题作文,着重于学生对前一节课所掌握技能的综合运用,教师可在适当时间抽取上、中、下三类作文进行讲评,其余作文先由学生互评,老师最后终评。

操作要点:

⑴准备阶段。根据训练的要求,引导学生明白训练思路,对训练任务心中有数,产生愿写、乐写的动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材料。教给学生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等写作知识。⑵教学阶段。重视提出具体的书写要求;重视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重视创设浓郁的作文氛围,诱发学生的情感外射,刺激学生的表达欲,包括环境诱发、再造形象诱发、哲理诱发、美感诱发;重视科学精神培养;重视赏识效应;重视竞争效应。⑶批改阶段。教师评点,选取有代表性的作文10篇,精批细改。学生自批、互批,采用同桌批、小组批,教师进行强调和指点。⑷讲评阶段。教师讲评,教师有计划、有重点地讲评选出典型,鼓励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对普遍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学生讲评,学生在讲评别人的作文时也修正、提高了自己的水平。

训练模式:

我在“实验”过程中,按照“三段六环节”作文:把作文课堂教学过程分为“认定训练目标—传授写作技巧—形成写作技能”三大阶段。其中包括师生共同参与实施的六个教学环节,即“教师提出该项专题的训练目标—教师传授写作技巧,提供训练材料—师生共同感知、思考、评析写作知识与技巧—学生通过‘想、说、写’来应用知识技巧,形成技能—学生选做习题,应用技能—写作反馈,作为下一次作文能力的前设”。这一过程,重在教师传授写作技巧,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写作指导”部分,师生进行互动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自主感知发现,形成能力。避免只教不练或只练不教。在学生对序列点的想、说、写活动中,根据具体情况,有重点地进行,避免了面面俱到,避免了走过场。所以,我在实际操作中已取消了“作文课”而开设了关于作文的“听、说、读、写”课,冲破作文旧的藩篱,以图打开作文教学的新天地。

作文练笔并不是越多越好,考虑到作文训练的经济性、学生的实际以及全社会给学生减负的呼声,我要求学生作文每学年不少于16次,字数不少于8千字,其它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500字左右的习作。

在“作文序列化训练”中,我还注意到课内外结合,搞好知识积累,进行书写训练,引导扶持学生创办文学社(5班“哺苗文学社”;6班“朝暾文学社”),积极参与各种创作活动,办手抄报约15期,编排课本剧,鼓励投稿,举办“写作经验交流会”,养成写日记的习惯等,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想”“说”“写”,做到作文教学“内涵”与“外延”的有机统一。此类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也满足了学生成功的心理需要,是作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