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范意识
作文中经常说“文有成法”而“文无定法”,前者针对行文的普遍规律,后者则是针对文章固有的格式和方法。要脱出方圆写出千变万化的作文,首先要掌握行文的章法规矩,这就是文章的规范要求,包括内容规范与形式规范。
内容规范,要求作文内容充实,主题鲜明,中心突出。要针对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要反映真、善、美,要言志、言情、载道,要有内容、有思想、有哲理、有情感、有艺术、有文化、有人格追求等。
形式规范,可以从常规形式和隐性形式两个方面去理解。常规形式包括:1.文章标题。题好一半文,要求拟题的材料、话题作文,题目应新颖醒目:其一,要写出论点,能表现自己的审题意图;其二,不就事论事而拟表面标题;其三,题目不能大而无当,要小巧而深刻。2.段落结构。段落结构是考查作文思路是否清晰的标志,要防止通篇一大段、800字文章三大段等毛病。3.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使用能直接反映出考生的写作素质,要避免标点不清、一逗到底、标点不到位、干脆不用标点的情况。4.卷面书写。尤其是考场作文的卷面整洁与否,直接影响到得分的高低。对卷面的要求,除了字体美观,不写错别字,卷面干净整洁外,还要注意字数要求。隐性形式,实际是作文规范要求的隐含要求。主要有:1.符合题义;2.正确运用各种表达方式;3.要讲究文章的谋篇布局;4.细节生动,形象丰满;5.用语生动,词语丰富,句式灵活;6.善于准确运用修辞。
二、创新意识
作文中的创新意识是考查广大学生创造潜能、创造个性的重要方面。近年的作文命题不管是材料选择还是话题范围的确定,不管是文体的自由度还是评分的等级要求,都体现了作文发扬创新思维的要求。作文的创新思维具体表现为五新:
1.标题新。新颖是文章标题的基本要求,新颖而别致的标题让人耳目一新。2.立意新。不落俗套的立意是评价一篇好作文的一个重要标准,立意要有时代气息。3.思维新。要有新创造,就得有新思维。想象能力是构成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想象是创新思维的重点,是思维的创新,它也是作文的中心取向和话题的方向。展开想象应注意:受作文题意和主旨的统率,自始至终为表现主旨服务;思想健康,给人以启迪;要以现实生活为依托,合情、合理、合“法”。4.材料新。既指那些来自各种资讯渠道的最新信息,也可以是课本材料的“旧材新用”;既指重大题材,热点问题,也指以小见大,言人所未言的细枝末节。5.结构新。针对学生作文的构思趋同现象,要求学生不光在立意选材上下功夫,还应在谋篇布局上多动脑筋。
创新是作文取胜的秘诀,创新的作文离不开创新的指导、创新的训练与创新的评价。倾情呼唤用新思想、新概念、新创造去写出新世纪的新文章。
三、个性意识
创新的土壤是个性,个性的产生是表现真实的自我。写自我对人生最真实的感受,这不仅仅是为了写出真正的文章,更是为了倡导对真、善、美的追求。文章好,好在一个“真”字,反映的情况真,表达的思想真,抒发的感情真,实话实说,内涵丰富,才是有个性的好文章。
个性所要体现的是将作者的自我存在方式、感知方式及表达方式的迥异之处写出来,充分地展示真实的自我及个性化。个性不能浮于表面,娱人娱己,而应深沉蕴藉,去影响芸芸众生。如果为“迎合”而抛弃个性,为“深刻”而自造名言,为拔高而瞎编故事,不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展示自己的真情,再好的外表也会被打入末流。中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比较强,审美层次也比较高,对人对物往往有自己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恰是自己最真实、最深刻的东西。把自己的这种感受写出来,并注入自己激昂的热情,驰骋思维、丰富联想,才能挥洒自如地展示个性。真情是文章的生命,优秀的作文乃是“情文”。隐私是人真实的生命,也是最有个性的东西,在内容上,学生可以写自己的“隐私”。也可以把感情推己及人,抒情主人公不一定是自己,而是代表了一类人共有的感情,反映了感情个性的共性意识,这也是很好的。(www.xing528.com)
卢梭说过:“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这用在学生作文个性的表现方面是很恰当的。作文成功的关键就是:我手写我口,写我心。作文应该让自己的心灵翱翔,让自己的个性飞扬。
四、责任意识
中学生作文普遍有严重的“缺钙”现象:华丽有余,气势不足;偏重技巧,疏于豪情。即使是一些得奖佳作,也总觉得在清丽的背后,缺乏新世纪青年应有的抱负和气势,也看不出齐身治国平天下的责任意识。究其原因:其一,学生阅读的偏差,又普遍缺乏社会活动,与他人接触合作的机会少,考虑自己太多,在制定人生目标和生活理想时会很功利、很狭隘。其二,学生偶像复杂,但没有鲜明的榜样能激励自己一生。学生没有一种伟大的悲天悯人的气度和对国家、对民族的无限热情与热爱。还有作文观念的偏离,忽视作文是表情达意的手段。这一切都有悖于“文以载道”的作文传统。因此,作文很重视责任意识的考查,并把它作为作文的隐性要求之一,作文内容可以随意发挥,但责任意识的有无,作文的档次各别。
思想责任意识一般体现在作文素材的选择上,作文素材的选取应能反映社会的主流与本质,应多集中在对社会、对人生的积极思考与探索上,同时还要给人以启迪。那些有真知灼见,思想深刻,品位高雅,境界高远的作文,往往是素材能切合时事,紧扣现实,加上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探索,文章就有了深度和价值。所以作文要和社会现实接轨,作文素材源自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作文才会充满时代气息,作文才会较好地反映思想责任意识。要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开阔眼界,多接触课本以外的事物,关注现实,感悟生活,可为作文积累大量鲜活的素材,也能更深入地了解现实生活,这同样也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
五、人文意识
人文性的内涵:从广义上讲,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即以语言文字为媒体,以教学为手段,弘扬人性,塑造人的尊严,强调人文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人从机器文明中解放出来。这里面当然包含着有关人的道德、境界、文化、情操等诸多因素。反思近两年高考作文题,都只停留在道德说教这一层面上,而把文化哲思、亲情友情、生活情趣等更为广泛的人文主题搁置一旁使之成为盲点,拉大了考生与现实生活的心灵世界的距离,怎么能写出声情并茂、有滋有味的好作文?
以往的作文教学和应试过多地在实用性上做文章,文化信息量不足,人文性得不到很好地体现。作文教育传承人类文化,培养当代合格公民。在这样一种育人观念的引领下,作文考查的文化含量将不断加大。高尔基说过:“文学即人学”。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作文即做人”。作文所做的一切,终究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归宿处,又以人为介质反映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对人文意识的把握,可以从社会、从法律、从科学、从语言、从教育、从学习、从伦理、从生理等方面,去记叙、去描写、去抒情、去议论、去说明。可以编述故事、发表见解、展望前景等。有文学特长的可以创作寓言、戏剧、诗歌、小说,在文章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文学才气。当然,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不可能在作文中面面俱到,文学色彩的增强也只能是人文意识的一个层面,表现人类的文化感情才应该是作文的灵魂。所以,作文教改的关键,首先,应该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个人心中思想感情的矛盾与平衡的关系。其次,要建立大作文观,这就是处理好阅读、演讲、创作、做人与作文的关系。还有,要变静态作文为动态作文,变被动作文为主动作文。要处理好微观作文与宏观作文、课堂作文与生活作文、有形作文与无形作文、理论作文与实践作文的关系,把作文上升到主体文化参与的高度来认识操作。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文学的天地间肆意徜徉,引导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勾画优美的意境,表现美与理趣的共存,表现自己对文化的理解、欣赏、判断,提高作文的主观能动性。
综上所述,落实以上作文升格的五种意识,不光对我们的应试作文有现实的帮助,而且它指向想象,指向创新,指向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必会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