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训练作为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决不能无计划地、随意地进行,而应在其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指导下,做到有序、有效、渐进地练,使整个训练过程具有可操作、可评价、可怡情的特点。为此,结合作文教学实践,我在作文训练的指标方面进行了探索,总结出,作文训练应抓三个指标,即规范指标、质量指标和速度指标,现简要阐述如下:
一、规范指标
文章的规范要求是不容忽视的,我们虽然讲“文无定法”,但实际上“文有成法”,对约定俗成的传统行为规范应该有的继承性理解,不能不使我们对典范文章的规范样式有所维系和继承。“文有成法”针对普遍规律,“文有定法”则针对固定的格式和方法。对于中学生,只有先掌握规范的章法规矩,经过多次实践后才能脱出方圆,先入门后登堂,由求同思维向求异思维发展,写出千变万化的文章来。
针对规范指标的培养,我先让学生模仿规范性较强的文章的样式写作文,对文章规范有了感性认识后,然后针对不同文体的主题作文(相对于片段作文)写作的各个部分环节加以强调。首先从文章的外部形式着眼,要求学生的作文有符合规范的标题,有完整的文章主体,因为这二者是一篇规范文章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应首先强调。其次,要求学生的作文应有规范协调的架构格式。要做到头尾短小,中间丰满,保持“凤头、猪腹、豹尾”的形式美。再次,要求不同文体应有适应于该文体的规范的文体语言。此外,要求学生在作文语言的规范性方面应注意正确地使用语言,遵守民族标准语的规范,不生造词,不使用方言俚语,不用半文半白、半土半洋的语言。用词要准确严密,句子要符合语法。俗话说,“字好一半文”,规范的书写及工整的文面也是保证文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我还要求作文的文字书写规范,标点符号的运用应准确恰当。对于应用文体的规范性,诸如书写要求,行款样式,结构形式,习惯用语,称谓签署等方面,特别是格式的固定性和语言的规范性,我在训练中则予以特别强调。
二、质量指标
如果把作文的规范指标理解为侧重于对文章形式方面的要求,那么,作文的质量指标则侧重于对文章内容、主题、结构、语言等诸多方面的要求,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把作文的质量指标分解为以下几项:
1.内容质量
对一篇主题作文而言,文章要言之有物,内容充实。给读者传达的信息应该全面而明晰,决不能洋洋洒洒而空洞无物。在具体训练中针对不同的文体,我要求的侧重点也不相同,如《人间自有真情在》《心愿》等家庭生活类的记叙文,我要求作文的内容要完整准确,清晰详明,人物形象要典型,环境要真实,感情要纯真,语言要朴实。对于《水中的月》《万绿丛中一点红》《秋叶》《夕阳红》《冰上芭蕾》《斜拉桥的美》一类的描写文,我要求内容必须周详,指导学生从不同的侧面或角度,抓住事物的特征、情态、性质,一笔一画有点有面地描写。对于《妈妈的白发》《当国旗升起的时候》一类的抒情文,我要求写出抒情主人公的发自内心、触及灵魂的感受,而且要求抒情必须真实,“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决不为文造情,不扯着嗓子向全世界作广播。对于《求知和做人》《“小马过河”的启示》这样的议论文,我要求有恰当的中心论题,鲜明的论点,翔实得力的论据,恰当的论证方法,合理的论证结构。对于公文文体,我要求内容真实,具体,有针对性。
2.主题质量
内容是文章的肌肉,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好的文章必然有明确的中心和鲜明的主题。在作文教学中,我对主题质量的要求有两点:首先是主题新,立意深刻,现实针对性强。其次,情感要积极健康,诚恳朴实,要给人以激励和促进,而不乱发牢骚。(www.xing528.com)
在训练的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的主题意识,反对肤浅的立意。要发掘作品的主题,或深化或升华,要赋予作品以全新的、有时代强音的、鲜明而高尚的主题。如作文《“桥”的启示》,我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物质的桥联想到精神的桥、历史的桥、爱情的桥,联想到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必将统一的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新桥。由有形的桥到无形的桥,这一联想使文章的意蕴更丰富,含义更扩大。最后再点化主题:人类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桥,作为纽带,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信任的通道。在重视主题质量的同时,我还给学生强调:作品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必须为表现主题服务,“情”不能游离于主题甚至与主题脱节。还要处理好文章材料与主题,形与神的关系,使文章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3.结构质量
讲求结构质量,就是要求一篇主题作文的组织架构要在具有常规形态格式的基础上,讲求一定的艺术性和创造性,体现一定的结构技巧。在作文教学中,我一般把结构质量分解为句子结构、句群结构、段落结构和全文结构(但在具体的训练操作中,组织架构的思路应该按从外部到内部,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在具体操作中,对于句子结构,我考虑到能表情达意,体现技巧的文学语言往往是一些变态句式,所以我除了给学生训练常态句式外,还有意识地给学生训练一些变态句式。对于句群结构的训练,我在训练过程中渗透一些生活逻辑和语法逻辑并予以点明,给学生以理论上的指导。在段落结构的训练中,我指导学生不要忘记段落之间甚至段落内部组织的起承转合技巧,注意灵活使用伏笔、铺垫、悬念、照应、尾声等结构技巧以及巧妙安排段落行文的顺序。对于全文结构,除了给学生介绍典范的全文结构方法外,还借鉴其他优秀艺术形式中诸如“蒙太奇”“纵贯面”“闭锁式”“模块式”等构段理论。以影视艺术为例,我给学生介绍《话说长江》的位移结构,《潘汉年》的时序纵向结构,《黑色走廊》的横向辐射结构,《焦裕禄》的连点成线结构,《黄河情》的回忆倒叙结构等。结合课文,我还介绍小说《药》《夜》的复线式结构,《一碗阳春面》的片段式结构,散文《蒲公英》的蒙太奇结构,还有诸种文体结构的变式如“叙议式”“形神式”等。当然,对于文章整体,“文似看山不喜平”,我还要求行文节奏应时缓时急,时起时伏,时紧时弛,应讲求结构的腾挪跌宕,一波三折。对于具体的文体,记叙文应讲求构思巧妙,波澜起伏,详细得当。说明文应讲究合理的说明顺序和有条不紊的布局。议论文应讲究议论逻辑结构的严整。总之,文章的结构要中停、平衡、匀称,搭配要协调,不能头重脚轻,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作文要善始善终。
4.语言质量
作文训练中对语言的要求,除了要保证语言能通俗顺畅、形象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传达作品的情绪、气氛和意境外,还要体现一定的艺术美感。在作文训练中,我不仅强调语言的规范、得体、简洁、形象和有文采,还要学生重视语言的启迪性。新颖的语言往往能调整或改变学生固有的思维定式,发掘出生活中深层的美。当然,我并不屏弃语言的朴实,也不是倡导辞藻的华美,而重在拓宽学生作文语言的疆土。
语言素养的培养并非朝夕之功,关键在于平时积累语言素材和语言技巧,从生活汇总精心提炼,玩味生活语言深醇的艺术内涵,享受民族语言无限的美感,有意识地培养语言的鉴赏力,增强语言的逻辑性,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对学生作文语言能力的培养,我重视平时的厚积薄发,教学生注意吸收本民族语言及国外语言的精华,欣赏古典或现代诗词文赋,民谣民谚俗语格言警句成语、相声曲艺等艺术,从中吸取养分。甚至连《神探亨特》中主人公幽默风趣的交谈,《锦绣中华》文采飞溢的旁白,《电视书场》及《评书联播》中说书人通俗、传神、动作化、性格化的表述语言,《人与自然》中赵忠祥深厚醇美、充满感情的解说词,都成了我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用的工具材料。此外,我还给学生讲解语言本身的语法逻辑和表达逻辑,作文时如何灵活运用修辞技巧,语言文体技巧,营造语境,增强语感。还要求学生作文语言应讲求个性,丢掉学生腔,力争语言的生动形象。在具体写作时,要求学生重视语言的文体特点,记叙文重语言的通俗翔实,描写文重语言的细腻传神,抒情文重语言的生动激越,论说文重语言的精确中肯。公文是格式化较强的文体,尤重语言的准确规范。
三、速度指标
当前作文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应该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时的单位时间利用率,发掘学生快速作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效率观念。各类现场作文测试,都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符合规范要求并能体现一定水平的作文答卷,所以作文的速度指标也是检测学生写作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我在一般常规性作文测试中,有意识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作文答卷,课内课外都可进行,可以监督检测也可自主检测。拿到具体的作文命题,我让学生以快速思维和快速书写为中心,做到“四快”:审视题目快、组织构思快、动笔起草快、修改润饰快。我指导学生把用于作文的时间划分为几个时间区段,分别完成上面四个环节,并在训练中逐渐减少各环节的时间。在批改过程中,我用加分的办法促进其快,即最先完成者多加分,依次递减。这样,单位时间的写作劳动量增加了,作文效率也就提高了。同时,我要求作文答卷最好一次成文,在下笔时必须审慎,要详细审题,精心构思,然后再动笔巧妙表述,工整誊写。当然,除了限时作文外,加大作文量,进行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率的训练也是培养作文速度的有效途径。
总之,作文训练抓规范、质量、速度三个指标,可以使整个训练过程有目的,有针对性且易于操作评价。我经过近四年的尝试,效果明显,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提高,参加各类作文竞赛,有数十人获奖。学生作文兴趣提高了,既锻炼了思维及表达能力,又能促进他们在语文及其他学科上的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