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一个严重失误就是不重视诗歌写作的训练,中学生诗歌写作一直是薄弱环节。现有的作文理论不仅严重地违背了学生的心理规律,也违背了中国几千年的诗歌传统。传统教学的随意与无序,学生写作的勉强与消极,导致学生思维的退化和语言的萎缩。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社会认同的淡化。受商品经济的冲击,严肃文学贬值与文学没落论泛滥的现象触目惊心。固守阵地的少数人的执着的精神耕耘也难成气候。诗歌厚生的土壤贫瘠乃至荒芜,很难长出茁壮的触天之苗。
施教认同的淡化。首先,施教者不读诗,不写诗,缺少写作经验,缺少对写作心理的研究与把握。其次,受自身认识与素质所限,对诗歌创作评价没有规范的标准,也没有科学的训练方法,很难引导学生的诗歌创作。再有,对高考试题要求中的“诗歌除外”这一指挥棒的误解,于是不练诗歌、不教诗歌。施教者没有理解语文教学与诗歌写作之间的关系,没有理解大作文观的实质,没有理解诗歌是动态作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没有架通学生与诗歌之间的桥梁。再加上多年来理科化、标准化、缺乏科学性的教考内容,学生无暇写诗,不能也不敢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
主体认同的淡化。学生本人的不重视和忽视。学生长期不读诗,缺少人文熏陶而腹中空空,缺乏悟性。不懂得作诗与作文的内在联系,不懂得诗歌言志、缘情的工具作用,忽视诗歌的实用功能,从而不会用诗歌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再加上学生的畏难情绪,于是出现“连作文都写不好,还能写诗?”这样的推脱之词。学生作文笔头老钝艰涩,只有简单的技巧综合,内容却空洞乏味,很难写出生动鲜活、有个性的文字来。
二、中学生诗歌写作的价值思考
1.启迪思维,丰富想象。思维与想象是人类最基本的素质。在诗歌创作活动中,起着积极和主导作用的就是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诗。作诗就是利用想象,用诗言情言志,来表现创作主体的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作诗的过程就是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的过程,是运作向度的扩展性思维和结果向度的转化两因素同创造性思维相互综合的过程。我们引导学生作诗,就是让学生产生自我创造的乐趣,增加写作的冲动和欲望。学生从“完成作业”到“参与生活”,最终完成学生的创造渴望。
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特定年龄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热情、独立、充满幻想,善于表现,是养成教育很重要的时期。他们有自己眼中的世界和心中的世界,有着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何把语文学科变成充满想象的、自由的学科,让学生在文学天地间自由徜徉,如何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与灵性,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写诗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主观能动性,如何发挥诗歌最能表现个人才气的特点,让学生通过作诗把他们处于萌芽状态的才华展示出来,是当前诗歌教改的关键。(www.xing528.com)
2.锤炼语言,陶冶审美。诗是一种最精练的文学样式。“不学诗无以言”,写一首好诗,就得有个集中、概括、典型化、反复修改和精益求精的过程。在写诗的过程中,艺术的想象力和构造力同时参与,并进行自主地语言修炼。作诗不是华丽语汇的排列组合,不是节奏音韵的简单拼凑,而是朴朴实实地抒写自己心灵的颤动。我们通过作诗,可以学习诗歌的韵律特点、结构艺术、修辞艺术(对偶、互文、摹拟等)、创造意境的方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寓情言志、直抒胸臆、多方设喻等)、风格艺术、表现手法等,以图从根本上改变中学生语言的贫弱。
写作诗歌,对写作主体来说是一种无上的自我美育过程。中学生有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感,他们通过诗歌这一高层次的载体来力争创造一个诗意葱茏的艺术境界;他们通过主体创作活动,对诗歌的内容、形式韵味、格调、品级等反复玩味斟酌、反复内蕴,潜移默化陶冶自己的审美理念。他们可以很经济、很直观地通过诗歌所表现出来的音乐美、建筑美、人格美领悟大千世界的自然美、艺术美,自主完善审美心理结构,实现更高层次上的审美关照。
3.升华理念,熔铸人格。诗歌是情感的产物。它总是包含着强烈深厚的感情,而且这些感情必须以真和善为基础。所以,诗歌排斥肤浅和轻浮,排斥低俗和粗陋。诗的崇高性、社会教化作用、规范作用决定了作诗的过程是真实地袒露自己的情怀,是理智内省的过程,是动员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因素参与写作的过程。作诗能切实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和对事物的分析评价能力。诗歌的内隐、含蓄的特点可以使作者自觉地修炼自己的素养、学识、才华,自觉地升华自己的人生理想,并把自己的思想道德个性、哲理思辨个性、情感个性、文艺个性逐个唤醒,给主体的生命感、价值感增加动力,一直到精神运动的根,从而创造出优秀的人格。这一过程无须外力,但有无限的原动力支持,故有持久性,可以达到作诗育人的目的。
三、中学生诗歌写作的途径
首先是施教的重视和引导。新概念作文提出: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写作空间,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张扬个性的环境,要给学生创造一片展现想象的天地。作诗与作文一样,能鼓励学生的主体实践,所以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这方面的机会。
其次,诗歌作为美与理趣共存的载体,以其短小精悍、方便快捷,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写作的思维速度和思维质量、提高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特点,恰恰是学生最喜欢读也最喜欢写的一种文体。应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主体的认同,把作诗化为生活的需要。应鼓励学生通过诗歌写作自由练笔,由学生自由选材,自由命题,或虚或实,或长或短。即兴命笔,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使生活条理清晰地贮蕴于学生的大脑,培养其认识的深刻性。同时通过写诗拓宽学生的写作空间,培养出学生的诗外功夫,突出写作教学的宏观训练,并把诗歌写作上升到素质教育的层次,从发展文学,发展民族文化的高度予以重视。
于是,我们提出口号:教育从娃娃抓起,作诗从学生抓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