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中“四窗”一词,人教版的新旧教师用书中都翻译成“四扇窗户”,我认为这样翻译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疑问如下:
一、“前辟四窗”必要吗?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对项脊轩的“稍为修葺”是为了弥补破旧漏雨的缺陷,辟窗筑墙是为了弥补昏暗阴冷的缺陷,所以,“向”不能强调为一定是窗户,而应该是房子的坐向——朝北,坐向朝北,窗在屋前,窗也朝北,这样才出现“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的问题。所以,不能把“向”理解为“窗户”,否则就会与“前辟四窗”冗赘了。当然,窗户也不可能开在屋顶(参见《语文教学通讯》2002年B刊第5期刊登的一组辩难文章)。因为项脊轩本是“旧南阁子”“百年老屋”,极其破败。一丈见方的小房子,很随便的修葺,不可能在屋顶开四个窗户,如果开出四个窗户,那就是对小屋的“大修”,而不是“稍为修葺”了。即便情况允许,那么一丈见方的屋顶上差不多就全是窗户了。又考虑到南方多雨的气候,仅采光尚可,可怎么防雨防晒呢?况且原文中就有一句说明,若碰上下雨天就“尘泥渗漉,雨泽下注”,避雨尚且不及,还会再在屋顶开窗吗?因此,“四窗”只能“前辟”。
二、“前辟四窗”可行吗?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挡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对于“前辟四窗”,如简单翻译成“在房子前面开辟四扇窗户”。这样翻译似乎正确,但结合上下文语境,就会发现有理解上的困难:“方丈”之室,空间极其狭小,“容一人居”又给人以“小”的具体感受。考虑到古今长度单位换算的差额(古代一丈约为现在2.3米),估计单面墙长约两米三左右。房子的前墙上必须开挖一个为人进出的宽约一米的小门,另外剩下的一米多要开挖四个窗户,可行吗?即使能开挖出来,哪窗户该有多小?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对“四窗”的整体理解是否有误?(www.xing528.com)
三、“四窗”为何物?
当然,“四窗”既不是开在屋顶的“天窗”,也不是“四扇窗户”,“四窗”肯定另有所指。在江苏昆山很封闭的大山中,当地古风尚存(如当地方言中尚存浊音尾),当地方言中也有“四窗”“四门”“四屏”“四橱”“四厢”的说法,“四窗”也叫“四格窗”“四角窗”“四眼窗”,这应是在墙面上开挖出来的方形或圆形的洞,中间用“十”字木条或用砖块简单隔成四个空间,我想,归有光笔下的“四窗”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一己之见,希望引起大家的批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