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纯粹语文课导入方法-本真教育

纯粹语文课导入方法-本真教育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对不断变化中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语文学习的平台,激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让学生能尽快进入课堂学习的角色,这是语文课“导入”环节的重要任务。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基本方法一般来说,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也不会因为教学技术手段的改进而彻底变更。

纯粹语文课导入方法-本真教育

语文课是最具美感的学科,是传承文化的母语类学科,是最有代表性的且最能发挥教师教学创造的学科。努力构建一种活泼的教学环境,有效促进教学生成,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真正凸显,体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努力的目标。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新课导入也是如此。面对不断变化中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语文学习的平台,激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让学生能尽快进入课堂学习的角色,这是语文课“导入”环节的重要任务。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师个人的素质不同,因而导入的方式也多种多样。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基本方法一般来说,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也不会因为教学技术手段的改进而彻底变更。下面介绍几种较为常用的导入法:

一、情境法

课堂是需要预设的,预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能有效促进课堂生成。而恰当的情境导入,往往成为一节好课的开始。可通过背景素材的提供、问题的提出、活动的设置等来导入课堂。在导入环节,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创设类型多样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更多的联想和想象、疑惑和困难、问题和猜想,在探究中和互动交流中促进生成。语文课的言语氛围特质,更需要老师通过生动言语的表述,在文本解读的准备阶段,在学生不自觉的教学意图实施中,让学生身在课堂而意临其境,在潜移默化的文字沉潜中深入文本。运用情境导入法应注意:一是必须从教学内容出发,通过引喻、阐释导入新课,精心组织,巧妙构思,创设良好的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二是注意教学生成的“非预设性”,“导”入即止,不能干涉后续的教学行为,要适时淡化预设。三是渗透思维的诱发目的与情感的陶冶目的,不能单纯为激发兴趣而设计导入语,而应以激发思维为主。四是重视情境的“语文味”,不能以走进“生活”为借口而背离语文教学本身的任务。五是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在随机应变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及时调整预设,给学生腾出空间,为生成提供条件,鼓励生成。

二、激趣法

课堂教学的预设,往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活。课堂导入环节的趣味氛围营造与学习动机点燃,对课堂的动态建构与千变万化的教学生成有重要作用,要针对教学文本的课程价值与文章本身的单纯性,并结合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审美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来决定教学导入的具体手段。语文课作为言语类、形象类、审美类学科,其激趣导入的方法很多,如谜语导入、游戏导入、朗诵导入、故事导入、名言导入、典故导入、珍闻导入等常用办法,这类导入大多构述一段精彩的语文开场故事,或设计某项语文活动,把学生带入一个鲜活的趣味性氛围中,来进行语文文本解读的预设铺垫。还可以使用对老师才艺素质要求较高的歌谣导入、图画导入、情景剧表演导入、科学史料导入、社会事件导入等导入办法,在放大语文课堂格局的同时,形成语文课的冲击与张力,能在极短的时间里把学生引入一种极富感染的教学预设中,先声夺人,激发课堂的学习动机。鉴于语文教学的特性,语文课的导入激趣诸活动的设计,不能为激趣而激趣却忽视语文教学任务本身,更不能放而不收使学生神思逃离课堂,使后续文本研读游离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激趣导入的引入语要精简,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可选取一些恰当的片断作为启讲的材料,不仅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可以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失为一种好的导入方法。

三、问题法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究,才有所得。利用问题,产生疑惑,激发思维也是教师常用的导入方法。问题导入的渠道很多,可以采用审题导入,从探讨语文篇目文题的题意入手来导入新课,能突出中心或主题,可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很快进入对中心问题的探求;可以采用悬念导入,利用悬念激人好奇,激发兴趣,启动思维,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采用设疑导入,根据课堂要讲授的内容,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从新的角度巧妙设问,设计有一定难度、梯度的问题,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以引起学生急欲所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采用布障导入,在讲授新知识前有意设立一定的问题障碍来使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通过学生的挫折感来激发学生探求真谛的欲望;可以采用讨论导入,通过对文本内容中的赏析难点进行前置,或抓住关键难点进行先引,使学生从集中的问题指向中明确学习的任务;也可以直接采用提问导入,通过提出一些与新课内容有关的、学生业已了解的有趣的问题,激发起学生想要了解该问题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运用问题法导入的关键,在于针对教材,围绕课文提出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精心设计,认真组织。此外还要善于引导,让学生朝着指定的方向思考。(www.xing528.com)

四、衔接法

我们一般习惯于由旧课或旧知导入,要求学生吟诵或提出评析性的问题让学生作答,这种由旧知识导入新课的办法,就是衔接导入法。其主要特点是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以旧引新,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这样的导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易于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任务和重点,而且也易于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这种办法既可以从检查提问旧课、总结归纳旧课入手,可以从回忆旧课或者有关知识、事情入手,可以从组织学生进行听、写、练等活动入手,可以从新、旧课的比照入手,可以从对旧知的复习入手,也可以从回顾旧知的搭桥铺路入手来导入新课。无论采取哪一种具体的衔接导入方法,都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精选复习、提问;二是把握好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支点”;三是进行方式多样的因“材”施教;四是注意从复习到讲授新课间连贯自然的过渡。衔接性导入有利于学生明白新旧两课知识的异同所在,从“温故”出发,激起学生对新知探求的好奇心,达到“知新”的目的。而教师所选的比较“点”,又往往揭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阅读课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五、迁移法

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可以按照迂回的办法,手段在此而目的在彼,通过活动的创设,在不经意间完成课堂的导入。如,常用的迂回法,即先解决一些容易的问题,剥茧抽丝,然后再触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演示法则通过实物、模型、图表、幻灯、投影、电视等教具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形象,进行审美鉴赏入手,以形成生动的表象,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实例法一般是通过选取典型、生动、浅近、具体的实例,并且紧扣教材,安排作品中的形象对比,或者论据列述,或者对象的描述,引入参照进行准确佐证,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深奥的道理通俗化,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具体生动地理解知识,感知形象;作用导入法,即在讲课前,先把所要学习的课文的作用和文章在教材中的定位介绍给学生,以激发起大家的学习欲望;背景知识导入法与介绍作者导入,就是典型的“知人论世”法,目的是“明道”,就是对理解文本的主题而言,有了先入为主的认识预设,一般不会在理解中出现认知的偏差;类比导入法,择一熟悉的、有可比性的文本内容,确定两个文本之间的比较点,进行预设性的比较,这样的语文课往往显得是非分明,美丑毕现,容易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作业导入法,一般是把检查上节课的作业与对本节课的预习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压力感。

当然,语文教学用得最多的还是直接切入法,上课伊始,三言两语,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直接点题,讲明这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目标要求、教学进程,从而引起学生注意。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是一种最简单的导入方法。目标教学法中一般简单采用的是目的导入法,讲课前先把本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说清楚,以求得大家的配合。也有的由几句名言警句、古诗词导入,或由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引入课文,也可由简短的故事导入。总之,导语的方法多种多样,不拘形式,可因“材”设计。巧妙有效的导入不仅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而且能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激起师生间的情感共鸣,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