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界定
语文教学内容优化:语文教学内容,从形态层面是指在教学实践中呈现的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既可在教学中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沿用,也可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语文教学内容的优化一般是指对教材课文中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针对的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呈现出来的文本阅读教学内容。阅读教学文本作为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载体介质,应该是开放的而非闭锁的,其在课程知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保持着必要的张力,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活动提供着可能性条件。新课程赋予了教师使用教材、超越教材进行教学的责任,教学过程只是“用教材教,而无须教教材”。教师可以在教材文本的自由空间中进行理智的思考解读,对教学内容进行再思考,创造性地解读文本。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理解和独特认识,用自己的思想观点与思维方式,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文本解读:文本解读(文本细读)是课程改革以来逐渐流行的一个概念,是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师的备课提出的新要求,它呼唤语文教师的备课应具备新理念、新视野。教师解读文本能力的高低,决定着课堂达到怎样一种状态。要上好语文课,文本解读是基础,是前提。只有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才会有新颖巧妙的教学设计,才会有扎实高效的阅读课堂教学。解读文本是与课标、与教材、与学生、与作者的对话,是解读一个个丰富、智慧的心灵。文本是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解读文本也是还原时代、社会、生活。文本是美丽言语的实际运用,解读文本是对言语内容的审美品味。新课程所要求的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思想性应从此生发,其次才是语文工具性的解析。
语文专业性:主要是针对教师自身业务素质低下、语文教育观念滞后、教学模式单一、知识水平不够、课堂教学技巧欠缺,乃至课文文本解读的失误等方面,进行有目的、有专业精神、有使命感地自我成长反思,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对、教好语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研究假设
本研究把基于教学内容优化的文本解读与实施有效教学作为切入点,来探索语文专业成长的途径。当前的语文有效教学需要关注几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需要研究语文教学、特别是文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非语文”的问题。如,是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是否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是否有效地发展教师的教学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否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等等。这些关注都指向师生的语文学养提升。
其二,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课例的研究,是当下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课例研究是以一节节具体的语文课为对象进行的研究。通过对一节课的全程或片段或细节的细致观察和深入反思,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带来的影响,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开展课例研究,关键是做学理的阐释,要在剥去教师个人因素之后揭示出一堂课的好和不好,其根本是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其三,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语文教材中可以看出,作为阅读教学载体的课文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任何一篇课文都有它的课程定位与文体归属,任何一种文体都有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不同特点,这些特点鲜明地表现在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安排、技巧的运用和语言的表达等方面。由文体决定的这些特征对于理解文本具有重要的意义。教材单元的编排一般是依照不同的文体来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阅读教学是需要具备文体意识的。(www.xing528.com)
“基于教学内容优化的文本专业性解读”研究,正是循着以上的认识而思考探索的、以课例分析与教学设计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一项课题。该课题的基本构成有两部分:一是“课例研究”。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依照人教社课标版中学(侧重高中)必修教材的编排顺序,探讨什么样的阅读教学是属于“语文”且正确有效的,实施有效教学需要关注哪些策略;二是“学习与成长”。通过对教师的语文阅读教学行为做观察与思考,阐述对语文教学的理解与教师专业提升的认识。通过研究,触发更多的老师对有效教学的思考,并且在自身实践中创造出更多的、更鲜活的相关阅读教学经验。
三、理论创新
其一,基于教学内容优化的文本专业性解读研究,对当前阅读课教学的现状及问题进行调研,就虚假的师生对话过程、架空的文本解读、滥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淡薄的师生朗读意识等问题提出改进策略。并对现行教育评价体制的束缚、教材安排和编写的制约、教师自身业务素质低下、学校教育管理理念落后等造成语文阅读教学诸多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
其二,通过课例研究的形式解读教材文本,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得对”的问题进行研究。主要针对突破教参既定结论及惯常思维、教学定势、甚至偏差教学内容,开展语文专业性批判,对教材文本提出独到的、接近真相的理解。语文教学所涉及的两个问题中,“教什么”比“怎么教”更为重要。解读文本应该扣住文本、品味语言、体悟思想内容和情感,因此语文教改无论向哪个方向伸展,都应该把握住教材篇目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优化的问题。
其三,研究如何对教材文本进行解读,探索文本解读的“方法论”问题。紧扣课标,研究课程,统筹教材,进行文本“素读”。开展陌生化阅读,拓展性阅读,内涵式解读。对词语、文句、文段的内蕴进行深层次体味,对文本的主体意义进行多维解读等几个方面。从文本解读的方法论层面研究“基于教学内容优化的文本解读”问题,应是本研究的一项创新。
其四,研究新课程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预设与生成的问题,探索动态课堂中的教学内容选择与优化策略。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在课堂,阅读教学的内容怎样“教得好”,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如何挖掘和展现语文学科魅力,如何把握课堂结构与教学节奏,如何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艺术等问题,均应重视与探索。
其五,研究“语文味”这一阅读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对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优化提出经验性思考。准确把握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在语文课程意识的觉醒中凸显“语文味”,把如何获得思想内容的方法与途径教给学生。通过关注语文教学的言语之“味”进行文本解读,关注文本表达特色,尝试建立一个以“味”的寻找与形式分析为中心的言语分析与语文形式体系,借以规范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