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本真教育之纯粹语文

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本真教育之纯粹语文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认为,结合语文课堂的预设和生成,从情境与思维、灵性与感悟、机趣与思辨、个性与生命等几个方面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高效课堂的几个着力点,应该是有意义的。组织语文课堂教学不能没有预设,预设语文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气氛,以引起情感共鸣,促进师生互动,是促进生成性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语文课要以学定教,积极应对课堂的意外。

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本真教育之纯粹语文

语文课堂既是激扬文化的舞台,又是养育人性的圣殿。语文教学是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语文课堂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高效语文课堂要求学生能在课堂内习得听、说、读、写等言语知能,训练快速捕捉阅读信息、准确理解文本内容、表达独到感悟认知的能力,能最大限度地完成学习任务、培养语文兴趣、提高语文素养、达成育人目标。高效语文课堂作为学生、教师、课程之间平等交流的舞台,其丰富性、开放性、创造性与鲜活性是高效语文课堂的基本特点。依托于课堂进行对话互动和师生“教”“学”双成,有赖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巧妙预设和有效生成。笔者认为,结合语文课堂的预设和生成,从情境与思维、灵性与感悟、机趣与思辨、个性与生命等几个方面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高效课堂的几个着力点,应该是有意义的。

一、创设情境,抓住思维发散点

积极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生成语文动态资源。组织语文课堂教学不能没有预设,预设语文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气氛,以引起情感共鸣,促进师生互动,是促进生成性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创设鲜活的语文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特定的语文课程情景氛围中,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味言语及文本审美,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引起思想共鸣,实现师生双向交流。当然,语文课堂的情境预设不能生搬硬套,不能受课前预设的“导入语”的限制,不能囿于教材文本内容,而应该根据实际学情、课程定位、课文目标、教学目标、课堂动态等随机生成,因地制宜,在一个“得宜”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完成对文本的认知、言语的训练、知能的积累,才能较好地达成语文课堂学习目标。同时,要在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中依托准确的语文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抓住文本内容来认知课文内容,感知语言文字,分析语法构成和篇章结构,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充分发掘教材文本的教学资源,尽可能地提升学生的言语学养、审美层次和文化品位,实现语文教学训练语文思维、熏陶思想情操、历练人文精神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目标。

要创建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触发其对文本的审美性感知,对言语文字的涵咏体味,对生活逻辑、语法逻辑及章法逻辑的辩证思考,激活学生的形象审美思维及理性发散思维,这样才能有利于语文课堂的生成。创设适当的语文教学情境,如果再引导学生能“跳出”自己所置身的课堂环境,自然地进入有目标的生成性教学中,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全身心地投入对教材文本的研读与内化,这样的语文课才有可能成为高效课堂。创设语文教学情境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导思要贴近生活,训练要贴近实际,要以学生的主体性语文活动作为中心,巧妙创设言语情境,促成师生双向互动,提高学生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生成的能力,从而训练学生对言语的敏感性,启发学生的语文思维,培养学生解决语文中存在的听、读、说、写相关问题的能力。

创设情境,诱发思维,才能促成语文课堂的高效。激活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学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境创设:一是语文问题情境。在预设环节要精心设计问题,“问题”要紧扣语文本身的学科属性来设置,要能区别出问题的层次性,要基于对教材文本的研读与涵咏领悟,要导向准确的语文教学内容,要体现“语文味”,而不是塞进“非语文”的私货。在课堂推进中要关注学生面对教材文本的细微心理变化,因时调整先前创设的提问情境,鼓励思维的创新与思想的争鸣。二是对话情境。要精心设置有效话题,话题要体现开放性与生成性,但对话本身要着眼于语文的本质而不能旁骛其他。创设的对话情境应该是民主型的师生平等交流,而不是强迫与被动。三是探究情境。在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和求知心理的基础上,创设有效的探究情境,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现语文知识与言语运用的本质。四是成功情境。激励学生在文学审美、表情达意等方面的成功体验,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感受学习语文所获得的审美愉悦、语文运用和创造所带来的快乐与自信。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预设不能阻碍生成,只有课前的“预设”让位于课中的“生成”,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

二、捕捉灵性,激活感悟动情点

促进师生互动生成,让语文课堂闪动智慧的灵光。引导学生的主动体悟与感受,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语文本身的象罔、心物、神韵、意会、神遇、兴感、意致、妙悟、玄览、灵观、虚实、圆融、洞通等传统审美特质,内蕴深远,意味无穷,博大精深,其在美学上的发挥足以诱发学生在感官、心识和情趣上的触动,陶情冶性,影响学生终生。学习语文的妙处在于得意而忘言、忘象,在于依托缘事、摹物、绘境的言志、言情与载道,这也是语文课堂所要重点突破的教学任务。

语文学科是最具有想象力创造力的,学生在课堂中智慧灵光的闪现,往往会超出语文课堂的预设。而这些未预设的问题往往是基于语文的本质属性而产生的表情、达意、驰想、涵咏及思考,是课堂突然或随机生成的灵光乍现,是最为鲜活的语文学科教学资源。作为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焦点所在,作为学生热衷的难点问题,这些非“预设”的东西恰是全体学生的兴奋点,是教学良机,是意外生成资源且能激活课堂的大好时机。所以,直面课堂出现的意外,寻找意外之处的惊喜,是语文教师应追求的教学契机。

语文课要以学定教,积极应对课堂的意外。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触发对课文的感悟与动情,给不同的体验与思考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要围绕课文本身,引导学生对言语和文字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对生成新的“问题”应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要努力制造新问题的“生长点”。当学生有了诗性的创造火花时,要充分肯定学生表现,紧跟学生思路,小心呵护出现的问题,要善于倾听和引导,至少要让学生感受到,只要是“我”提出的想法,“我”的存在感,老师都很重视,这样,学生的创造灵光不至于被浇灭,反而有可能激发他们自行去感受研究文本、涵咏文字,自我锤炼对言语的敏感性。师生互动中当学生随机冒出的精彩火花时,当学生表情出现细微的变化时,当教师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时,正是捕捉学生的“灵光一现”的最佳时期。这时候,就应该把拥有一份意外的惊喜权利交给学生。给学生一点时间,给孩子一点空间,学生才会在语文的必然王国跨进自由王国,学生一定会呈现给语文课一片意想不到的、精彩纷呈的新天地。

成功的语文课必然是一种艺术,语文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积极经营语文课堂。将语文课堂的“美”正确地传达给学生,让生成的语文课堂充满智慧,绽放别样精彩,这是语文课堂应该完成的任务,也应是语文教师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作为教师应该在特定的课堂生态环境下,让凝固的课堂场景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生动的情境画面,流淌出生命的活力。要因势利导,建构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灵动语文课堂,对课堂中互动娩出、随机创造的“火花”应即时抓住,并予以升华,让意外生成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利用语文课堂中生成的动态资源创造性地推进教学活动,使课堂中的生成为教学服务。这样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课堂教学,才能把“意外”变成“精彩”。语文给了我们太多的精神营养,只要学生“悟”得其神,“疑”得其精,“超”得其度,他们的精神必将更加富有灿烂,他们的语文素养也必将更加丰润厚重,语文课堂也必将充满智慧的灵光。只要教师放手让学生思考、创造,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导疑生趣,促进思辨争鸣点

语文学科的人文特质决定了其课堂必然要进行感性与理性的思维碰撞,强调对教材文本在认知和情感态度上的触动,强调言语活动背后的思维活动及思维过程的反思。语文教学的任务是让学生能够围绕语文学科形成对言语、知识、文化、逻辑、审美等知能生成过程诸环节要素的敏感性和反思习惯,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增强批判意识,升华精神认知,培养健全人格。基于此,构建一个开放自由、充满张力、激扬人性的语文课堂,是语文高效课堂的首要任务。(www.xing528.com)

语文课堂作为师生思想的聚会,定会有许多思想的交织、碰撞与争鸣。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搞一家之言,而要在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导疑生趣,找准课堂动态生成的切入点,把思考、发现的权力交给学生,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教会学生怎样去发现真理,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做到师生互动碰撞,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高效的语文课必然是有目的性的,其出发点应该是,在对产生语文知能的过程、依据、方法、背景和标准等做出自我调节性判断的思维过程中,以文本为载体引发思辨,指导学生以理性批判的态度阅读的文本,引发思想的交锋,点燃学生的思维之火。要通过语文教育,健全学生的心智,改变偏执和狭隘,使学生变得更文明、更理性。所以,高效语文课要从学生人格培养的层面上来判断其价值。可以围绕语文课的预设和生成来思考学生的审美历练、神思熔铸、情志陶冶等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语文课堂如果没有怀疑和批判,就不会有思想的争鸣与创造。一节好的语文课先是“导”字当头。预设因“善导”才成就生成点、精彩点、创新点。生成在求异思维中产生,精彩在真实对话中产生,创新在挑战碰撞中产生。语文课堂的任务在围绕文本的导学、导疑、导练,尤以语文学科的“问题”为重。语文的“导思”要求做到问题有悬念,思维有碰撞,感悟有挑战,探究有惊喜。要注重提问方式的改变,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达见解的机会。还要重视语文课堂提问的开放性及问题本身的生成性,引导学生放飞想象,主动思考,这样的生成才能成就语文课堂的精彩。

其二,没有生成的语文课堂是了无生趣、没有积淀,没有厚度的课堂。要使语文教学始终在学生的最佳状态中进行,语文课堂的导疑就要生趣盎然,能启迪学生的智慧。鉴于语文的模糊性、蕴藉性、涵咏性等特点,需要针对预设与生成中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巧妙挖掘语文课程的学习内容,对语文课堂中的机趣、诗性与灵智进行必要的共鸣刺激,这种课堂激趣能使学生的学习情绪迅速达到最佳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推进课堂的学习创造。这样生成性的语文教学缩小了学生对教材、课堂及教师等方面的心理距离,才会让师生兴趣盎然,思绪飞扬,积极互动。能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民主、宽松、融洽、自由、坦然与愉悦,学生才能主动地介入语文学习过程,自主思考探索,敞开心扉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孕育出绚烂的生成之花。

其三,好的“生成”是一笔不可估量的可贵的教学资源。语文听、说、读、写的关键在“动于中而形于言”,学生的审美、神思与情志等的集聚与郁结得力于课堂的有效生成,需要教师有效的控制和引导。要善于对学生的质疑进行导引,善于对学生的错误认知及时处理,善于根据学生的状态及时调整,善于超越模式、教材与课堂。学会在质疑中生成,在意外中生成,在错误中生成。恰当地抓住语文课堂生成的时机和资源,延伸、拓展预设的目标,能让语文教学的过程充满生命活力,使语文课堂丰富生动、异彩纷呈,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四、激扬个性,放飞生命出彩点

语文是言语的,是文学的,是诗意的,是生命的。语文教学是围绕课文等文本载体进行言语内蕴和外化的。语文教育归根结底是围绕“人的言语”来进行文学审美、精神创造、文化传承和生命指归。语文课堂中,教师的第一要务在于学生个体“言语生命意识”的唤醒、养护与传递。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言语阅历,对语文的生命性感知也千差万别,教师只有密切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语文教学才有针对性,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新课程背景下的生本教育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教育。语文高效课堂应该是能够取得较高的教育教学影响力和较好社会效益的课堂。生本教育高效语文课堂是对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差异化发展的必然呼应,是学生自由选择、多元发展、差异发展、个性发展的沃土。高效语文课堂要以学生的人性为本,以具体的学情为根,在尊重和突出学生的学习个性和学习愿望的前提下,重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倾力构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空间,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语文课堂要引导学生崇尚个性、享受成长。优化课堂结构要敢于放手,要突破课前预设,激活课堂生成。语文作为最有灵气的学科,语文高效教学要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语文课堂要成为放飞想象,张扬个性,展现学生的自我生命的舞台。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个性化课堂,立足点在以疑导学,激扬个性。语文教学要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优质资源,与其他学科形成合力,健全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快乐、幸福地成长,为今后踏入社会,找准人生目标奠定良好而坚实的基础。高效语文课堂基于对学生个体生命的高度尊重,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语文学习的主人,同时也为每个学生个性发展提供自由广阔的空间,使天性得以彰显、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语文的精彩能丰富学生的个性感悟,张扬学生的生活个性。充满活力的语文课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状况、个性品质呈多样性的特征。在高效语文课堂中,预设要重视课堂激活,在互动激发中实现多元生成。其预设与生成的诸环节、要素必然指向尊重个性与展示自我,激扬生命与多元自主,立体育人与全面发展。语文课要着力于使学生展示富有个性的内心感悟,表达自己个性化的语文体验。在课堂预设方面,要能更好地统筹规划语文的“教”与“学”,要引导学生自主吸纳、自主建构。语文课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重视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语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探索留有余地,要体现语文本身的“弹性”和“留白”的特点。在课堂生成方面,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智慧的灵光。课堂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而是课堂上重新生成、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人性不断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没有生命气息的语文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生成的语文教学常会生成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当生动、活泼、丰富的生成接踵而至时,学生鲜活灵动的生命才会得以尊重,最终使学生个性得到和谐发展。

语文新课程的真谛在于“因材施教”,在于“善教”与“乐学”。语文课堂要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语文教学要放飞实现“教”“学”互动的双翼,让个性化语文学习激扬学生的生命个性,确保对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负责。语文课堂只有充满智慧、活力、情趣,学生才会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只有培植学生的个性,唤起学生的经验,调动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积极而有创意地进入到语文学习活动的空间,高效语文课堂十足的灵气、智慧的火花才能绽放出生命的精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