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虽有一套可供教学设计人员遵循的一般程序,但在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由于设计者依据的理论不同,面临的教学任务、教学情境各异,因而采取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就会有一定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了许多教学设计模式的产生。就目前情况来看,比较经典的教学设计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迪克—凯瑞模式[78]
这是由迪克和凯瑞提出的教学设计模式。迪克认为,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系统,运用系统观研究教学旨在表明,教学过程中各个要素都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不存在设计教学的唯一模式。基于此,他们提出了迪克—凯瑞教学设计模式。这一教学设计模式主要有以下步骤。
第一,通过评估需要确定教学目的。这一环节主要是决定学习者在结束教学后可以做什么,即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确定教学目的。根据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分析学习者在学习中的行为以及新教学的需要,来确定教学目的。
第二,进行教学分析。确定教学目的后,要通过对教学目的的进一步分析,确定学生应掌握的各种知识、技能和技巧,并确定掌握某种技能和技巧的过程或步骤。
第三,分析学习者及其学习背景。这个环节与教学分析是并列的,主要包括分析学习者的学习技能和运用技能的背景,以及学习者的学习准备状态和一般的身心发展特点,这些情况都是教师必须预先认真分析和准确把握的。
第四,编写行为目标。在完成前三项工作的基础上,教师要编写具体的具有操作性的行为目标。这其实是对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分解和细化。这些目标明确了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学习条件以及学习结果。
第五,开发评估工具。这项工作要求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开发评估工具。这些工具的好坏要用目标来衡量,并且评估的要求与目标所陈述的行为类型应有关联。
第六,确定教学策略。为达成预定目标,教师必须考虑采用核心教学策略和方法来有效实施教学。教学策略包括教学预备活动、内容展示、练习和反馈、测试、总结活动。
第七,开发和选择教学材料。这项工作要求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合理选择和利用有用的资源,如教学材料、学生学习指南、教师指导书和试卷等。此外,还应提供开发教学材料的标准。
第八,设计和进行教学的形成性评价。在构思了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案之后,还需要做出评价,以便对方案进行调整和修改。教师或教学设计人员可以从三类形成性评价中获得有益的反馈,即个体评价、小组评价和学科评价。
第九,修正教学。根据形成性评价所得到的资料,可以发现教学设计中的不足之处,从而修正教学方案。
第十,设计和进行总结性评价。虽然总结性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最后评价,但它通常不是教学设计的一部分。总结性评价是由评价者而非设计者完成,因此它不是教学设计过程中必备的一个要素。
迪克—凯瑞教学设计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一是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该模式是典型的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系统开发模式。二是突出系统观的哲学理念。该模式从确定教学目标开始到总结性评价结束,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开发过程。三是比较贴近教师的现实教学情况。该模式集中讨论了教学设计的具体过程,教学设计步骤具体而详细。[79]
2.肯普模式
肯普模式由美国新泽西州州立大学教授肯普提出。这一模式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问题,四个要素和十个环节”。[80]
三个问题是:学生必须学习到什么,即确定教学目标;为达到预期的目标应如何进行教学,即根据教学目标的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根据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检查和评定预期的教学效果,即进行教学评价。[81]
肯普认为一个教学系统应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即学生、方法、目标和评价。这四个基本要素及其关系构成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大致框架。[82]
十个环节构成了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具体如下。[83](www.xing528.com)
第一,确定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确定学习需要是教学设计的首要问题,也是确定学习目的的依据。确定了学习需要之后,再了解学习条件和教学条件。
第二,选择课题与任务。课题是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的。课题选定之后,再根据教学目的和学习目的制订课题教学目标。
第三,分析学习者特征。包括学生的已有知识、技能、认知结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学习条件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凡是影响学生学习进展的因素都应该考虑在内。
第四,分析学科内容。学科内容,即课程内容。既要考虑本学科内容与其他学科内容的联系,也要考虑本学科中内部各知识点的相互关系。
第五,阐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即学生的学习目标。确定学生通过学习应该掌握的知识、形成的技能,以及学习行为发生的变化。
第六,实施教学活动。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开展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等因素,确定最适合的教学模式。
第七,利用教学资源。凡是可以利用的教学信息、实物,都属于教学资源范畴,包括多媒体、网络等。教师是重要的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利用这些资源。此外,在信息化时代,教师要特别注意利用视频资源。
第八,提供辅助性服务。影响教学的因素很多,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和利用对教学有利的各种辅助性服务。
第九,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指学习评价,即对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的评价。学习评价往往是标准参照评价,即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某一标准。因此,学习目标表述得越清楚,描述得越完整,学习评价就越容易进行。
第十,预测学生的准备情况。预测学生的准备情况,即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准备与掌握情况。既不能把学习内容确定在学生已经掌握的范畴之内,也不能把学习内容确定在离学生已有知识相差太远的地方。要注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这一模式的基本特点是灵活、实用,教学设计人员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有侧重地设计教学方案。
3.Web Quest模式
Web Quest模式是1995年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授伯尼·道治和汤姆·玛蒂开发的。从字面上看,“Web”是网络的意思,Quset是寻求的意思,我们可以把“Web Quest”看作一种基于网络的探究式学习活动。[84]Web Quest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一种探究性教学模式,它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动态开放的、交互性的学习环境,可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增强其探究意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培养学生高水平思维。[85]
Web Quest教学设计包含短期和长期两种形式。短期设计是为某一门课程的单元主题而设计,主要目标在于引导学习者获取、理解并能运用相关学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同时,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协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长期设计可能持续一周到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其目的在于巩固和扩展学习者所掌握知识,激发学习者高水平的思考活动,进而产生独创性的观点。[86]
Web Quest模式的一般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五个步骤:第一,选择教学问题和任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二,搜集相关资料,设计Web Quest学案。学案由学生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反思和教师总结的结束语组成。第三,根据设计好的学案,制作学案。第四,根据学案进行教学。第五,对教学活动进行总结。
在实施Web Quest教学设计模式时,教师要注意转变角色,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设计问题时,也要注意教学问题的目的性和可行性,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难度适宜的问题。
总之,上述三种模式只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形成一个高质量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教师或教学设计人员依据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