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时代特征、基本同情以及一定的社会文化价值,同时要符合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因此,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应当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
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最终目的是育人。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正式印发。该意见提出要研制“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13]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基本价值取向。此外,有学者将培养人分为几个层次:技术人、知识能力人、有文化教养会做人的人。其中,“有文化教养会做人的人”能够将知识转化为教养,既有宽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又能对这些知识进行感悟,用道德智慧引领科学知识的应用,是高等教育追求的终极目的,体现了课程设置的“立德树人”基本价值导向。[14]
2.学生主体性原则
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培养人才,因此高等教育课程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为着眼点,课程设置应该为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服务,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属性。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不仅要关注整体学生的主体性,而且要关注学生个体的主体性。在促进学生个体主体性方面,除统一性课程外,高等教育课程应该增设个性化课程,构建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允许学生依据兴趣爱好和能力发展水平自主选择合适的课程。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不仅要体现社会化的统一要求,也要体现主体性的差异,满足个体个性化的需求,把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发展学生个性紧密结合。高等教育课程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进行智慧碰撞和思想交流的平台。
3.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
一方面,稳定的课程体系是保证课程成功实施的重要前提。一些高等学校没有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因此难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规格。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课程的设置需要一定的灵活性,要紧跟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灵活地进行调整,同时还要依据一定的规范和原则对高等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并适时修订课程内容。因此,要扭转过去那种呆板的、统一的课程计划,根据时代发展的统一要求,结合高等学校自身的特点与需要,开设多种各具特色的、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
4.合理性原则(www.xing528.com)
课程设置合理性主要表现在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合理。合理的课程结构是指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合理,各课程之间衔接有序,能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与训练,获得某一专业的知识与能力。传统的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不同的门类、学科和专业之间壁垒森严,如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与自然科学课程、综合交叉课程与学科专业课程、跨专业课程与单门知识课程。课程内容的合理具体表现为重视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内容的建设。有学者提出:我国大学课程除了数量庞大以外,另一个特点是内容艰深,其中有不少课程,只有少数教师对它们有较深的了解,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沟通存在着较大的困难。[15]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跨学科的创造人才,就要在设置高等教育课程时,注重打造“品牌性”通识课程,尤其是综合性通识课程和跨学科通识课程,同时提升专业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和前沿性。
5.开放性原则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课程的设置存在与社会发展脱节的现象,课程内容对前沿理论或成果的选择不够,课程调整仅仅表现为名称或内容的轻微变动,课程内容陈旧,课程设置方式呆板、固定。因此,为达到高等教育培养与时俱进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标,课程的设置应当遵循开放性的原则。一方面,课程内容需要适时更新,及时反映科学领域的前沿理论与成果,充分体现时代特征,使学生构建具有开放性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高等教育课程设置要紧贴社会生活实际,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与素质。正如巴内特指出的:当前世界是一个不确定的世界,学生的存有也不能固定在熟悉的版图,学习不只是跨越这个版图,而是要让学生开放不同的视野,这是不断“生成”的行动,学习要在流变中行进。因此,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应为开放的、多元的、行进的大学服务。
6.整体优化的原则
高校要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和育人特点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包括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整体优化。高等教育课程的结构和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完善,不断创新优化。课程结构的创新,不仅表现在对高等教育已有课程重新组合优化,还表现在对新课程的开发上,把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课程纳入现有课程体系中,以更好地培养高质量、高规格专业人才。课程内容的优化是为了使高等教育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
课程内容的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更新课程内容,删除已有课程中陈旧过时的部分,增添反映时代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和新需要的内容等;第二,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第三,改革课程设置,明确不同类型课程的分工,促进各学科课程之间的良性衔接,避免内容的重复,使课程与教学配套;第四,重视课程创新,既要关注新兴学科,又要密切联系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2018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现在,“四新”(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正在成为下一轮高等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探索者、引领者,反映在课程内容的不断优化革新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