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教育理念的内涵分析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理念的内涵分析高等教育学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无论如何变化,高等教育仍然具有教学与研究这两大核心功能,并且呈此消彼长的态势。事实上,高等教育中的教学与研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两者不可偏废。由于受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等不同高等教育理念的影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也在发展过程中此消彼长,在冲突中不断走向融合。

高等教育理念的内涵分析高等教育学

1.何谓高等教育理念

什么是高等教育理念?有学者认为:所谓大学理念,就是指人们对那些综合性、多学科、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哲学观点。“理性认识”主要是有关“大学是什么”“大学能做什么”方面的内容,“理想追求”主要是有关“大学应该是什么”“大学应该做什么”方面的内容。[12]而理念就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哲学思考体系,高等教育理念在根本上就是高等学校的办学目的与内在逻辑,是对高等教育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所持的办学哲学,是人们对高等学校的本质及其办学规律的一种哲学思考体系,其核心主要是回答“大学是什么”“大学应该做什么”“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大学应该如何培养人”这一系列的基本问题。

2.高等教育理念的内涵

不同的大学理念之间的区别,是高等教育价值追求、哲学观的不同,也是高等学校对各种基本矛盾和制度因素进行利弊权衡及理性思考后的升华与凝练。

理性主义高等教育理念认为大学是理性的产物和发展理性的工具,将大学视为普遍真理和高深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场所,大学职能更多体现在实现对自由的人、完人的培养;而功利主义高等教育理念也认为大学是探索真理的场所,但与前者不同的是,大学对真理的探索并不出于纯粹的理性的内驱力,而是为了应付环境的需要和解决实际问题,大学的职能更多体现为运用自己的知识为社会发展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将二者相融合的存在主义高等教育理念认为大学是探索真理、满足个体求知欲的场所,同时也肩负着促进社会发展的历史责任。[13]科学主义高等教育理念认为大学以社会需要、国家需要为基础,其职能就是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人文主义高等教育理念认为大学是一种以个人需要而不是社会需要为基础的机构,大学的职能在于实现人的个性自由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地培养精通某种技能或专业的工具人。[14]不同理念指导下的大学,其职能虽然各有侧重,采取的手段也不尽相同,但无论以何种理念为基础,大学的理念最终所触及的都是价值选择的问题,都是对真理的追求和热爱,对人的关注的问题。

(1)教学与研究

教学与研究是高校最基本的两种职能,也是大学教师学术身份的两个重要方面。伯顿·克拉克说:现代大学教育中没有任何问题比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更为根本。[15]自中世纪以来,高等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功能就一直存在,随着高等教育理念的发展,高等学校的定位也出现多元化发展。但无论如何变化,高等教育仍然具有教学与研究这两大核心功能,并且呈此消彼长的态势。在高等教育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二者既相互关联又相互促进。虽然二者之间由于大学职能的演变而会出现一时的不协调,甚至会发生彼此的冲突,但从总体上来看,二者之间呈辩证和互动的关系。[16]因此,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平衡教学与研究的比重,处理好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是影响高等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

19世纪初,德国的威廉·冯·洪堡将科学研究的内涵和职能引入现代大学,并首次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现代大学理念。洪堡认为:大学教授的重要任务并不是“教”,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也不是“学”,大学生需要独立地去从事研究,至于大学教授的工作,则在于诱导学生研究的兴趣,再进一步去指导并帮助学生做研究的工作。[17]洪堡还主张:大学教育中的教学与科研要在一种批判性、创造性的复杂思维结构中,形成一种连续发展的统一体。[18]在洪堡看来,科研是为了发现真理,教学是为了培养发现真理的人才,这便是他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洪堡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理论,其实质就是促进教学过程与研究过程合二为一:教学过程科研化,科研过程教学化;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优秀的研究者。[19]当今高等教育领域普遍出现重研究而轻教学的现象,甚至把学术成就以及研究成果的多少作为评判高等学校好坏的主要参照。事实上,高等教育中的教学与研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两者不可偏废。(www.xing528.com)

(2)专业与通识

高等教育自产生开始,就以分科教学的形式进行。由于受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等不同高等教育理念的影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也在发展过程中此消彼长,在冲突中不断走向融合。

通常认为,通识教育源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主张自由教育是自由人应接受的教育,它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理性、心智,以探究真理,而不是为了谋生和从事某种职业而做准备。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他精辟地指出,“人的最值得选取的生活”是在免于为生计劳碌的闲暇中自由地进行纯理论的沉思,沉思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的起因和终极目的。“沉思的生活”是最高尚、最值得追求的。这就是自由教育最初的本质要求,它是亚里士多德追求的一种教育理想。它的存在有两个哲学基础:一是理性对于人的重要性的学说,二是知识对于人的心智的重要性的学说。[20]通识教育重视理性的开发和古典人文学科教育。19世纪工业革命兴起以后,为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功利主义教育哲学的出现引领专业教育的兴起,在一定时期内,引发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冲突与对立。

随着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教育哲学下的两种教育理念从冲突走向融合,高等教育的“通专结合”也成了历史发展的必然。一方面,通识教育来源于古典的自由教育,因为它继承了古典的自由教育注重理性开发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通识教育并不完全等于古典的自由教育,因为单纯的理性开发已经不完全适合工业经济时代,它必须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目标是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理性与专业和谐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21]怀特海对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对立进行过论述:技术教育与文科教育对立是错误的。不涉及文科的技术教育不可能完美,不涉及技术的文科教育也不能令人满意,换句话说,凡教育必传授技术和充满智慧的想象。用更简单的语言来概括:教育应该培养出这样的学生,他既能很好地掌握某些知识,又能够出色地做某些事情。这种实践和理论的紧密结合是相辅相成的。[22]在高等教育中,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应该同时兼顾,不能偏废其中任何一方,但也应该有所侧重,通识教育是关注的重点,是教育的根本。关于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梅贻琦先生有句名言做了精妙绝伦的概括,即“通识为本,专识为末”。高等教育要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原则,培养高素质人才。

(3)传统与变革

高等教育发展以及变革的过程,就是一个随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不断实现新的文化觉醒和进行理念创新的过程。大学理念是大学的时代精神,它总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大学制度的变迁而发生变革。大学理念的创新是大学制度变革的重要条件,反之,大学制度也是大学理念的体现形式。如何处理高等教育传统理念与时代变革之间的关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与方向。基于理性主义教育哲学视角,大学自产生伊始就强调“反本”倾向的普遍理性主义价值观,强调真理的客观性、普遍性,认为理性的事物可以超越特定时空,成为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永恒准则。在一些学者看来,只要找回曾经长期失落的“大学精神”,大学就会办好。[23]

由于时代的变化、高等教育本土化得到高度重视以及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问题的影响,大学不得不重新审视作为“上层建筑”的大学理念何去何从的问题。现代高等教育是一个多元化巨型制度,不同大学的功能定位是不同的。[24]正如原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金耀基先生所说:今日的大学越来越多,性格各异,每一所大学要办得好,要有“卓越”的表现,而不能不在定位上把握好,不能不在理念与角色上找到自己的位置。[25]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研究,就是人们对高等教育的本质及其办学规律进行新的哲学思考。在当前教育领域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背景下,高等学校就需要重新对其目标进行明确,清晰定位、找准重心。从根本上讲,高等教育的困境源于迅速变革时代的高等教育理念的混乱,因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高等学校的发展都是高等教育理念作用于实践的结果。从高等教育产生开始,高等教育理念就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要求在变革中不断发展,也在发展中不断变革。因此,要探索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高等教育理念,就要结合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和未来趋向,以及时代对人才发展的新要求,保留适用于当今时代的以及优秀的高等教育理念传统,使高等教育理念在传统中变革,在变革中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