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体污染:现代水文水资源研究成果

水体污染:现代水文水资源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⑥油类污染物质,主要指石油对水体的污染,尤其海洋采油和油轮事故污染最甚。防止病原微生物对水体的污染也是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的一大课题。水体污染使原本不富余的淡水资源紧缺状况雪上加霜。

水体污染:现代水文水资源研究成果

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1.化学性污染

化学性污染指污染杂质为化学物品而造成的水体污染。根据具体污染杂质可分为6类。①无机污染物质,污染水体的无机污染物质有酸、碱和一些无机盐类。酸碱污染使水体的pH值发生变化,妨碍水体自净作用,还会腐蚀船舶和水下建筑物,影响渔业。②无机有毒物质,污染水体的无机有毒物质主要是重金属等有潜在长期影响的物质,主要有汞、镉、铅、砷等元素。③有机有毒物质,污染水体的有机有毒物质主要是各种有机农药、多环芳烃、芳香烃等。它们大多是人工合成的物质,化学性质很稳定,很难被生物所分解。④需氧污染物质,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酚、醇等有机物质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在分解过程中需要大量氧气,故称之为需氧污染物质。⑤植物营养物质,主要是生活与工业污水中的含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以及农田排水中残余的氮和磷。⑥油类污染物质,主要指石油对水体的污染,尤其海洋采油和油轮事故污染最甚。

2.物理性污染

物理性污染主要包括:①悬浮物质污染,悬浮物质是指水中含有的不溶性物质,包括固体物质和泡沫塑料等。它们是由生活污水、垃圾和采矿、采石、建筑、食品加工、造纸等产生的废物泄入水中或农田的水土流失所引起的。悬浮物质影响水体外观,妨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氧气的溶入,对水生生物不利。②热污染,来自各种工业过程的冷却水,若不采取措施,直接排入水体,可能引起水温升高、溶解氧含量降低、水中存在的某些有毒物质的毒性增加等现象,从而危及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生长。③放射性污染,由于原子能工业的发展,放射性矿藏的开采,核试验和核电站的建立以及同位素在医学、工业、研究等领域的应用,使放射性废水、废物显著增加,造成一定的放射性污染。

3.生物性污染(www.xing528.com)

生物性污染如生活污水,特别是医院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污染水体后,往往可以带入一些病原微生物。例如某些原来存在于人畜肠道中的病原细菌,如伤寒霍乱细菌等都可以通过人畜粪便的污染而进入水体,随水流动而传播。一些病毒,如肝炎病毒、腺病毒等也常在污染水中发现。某些寄生虫病,如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也可通过水进行传播。防止病原微生物对水体的污染也是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的一大课题。

全球年排污水4200多亿t,使得上万亿吨的水质遭受污染,全世界有1/10的河流受到污染。水体污染使原本不富余的淡水资源紧缺状况雪上加霜。全世界有半数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缺乏饮用水,而发展中国家占有70%,即17亿人喝不上清洁的水。每年有500多万人,其中包括200万个儿童死于与水有关的疾病。1998年由于流域水资源危机出现的“环境难民”就达2500万人,超过了“战争难民”的人数。我国2003年废污水排放总量达680多亿t(2/3为工业废水,1/3为生活污水),比1980年增加2倍。约有1/3的工业废水和2/3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水中。农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更加剧了水环境的污染。全国52个主要湖泊评价显示,5个受到污染,26个受到严重污染,75%的湖泊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滇池、巢湖、太湖最为严重;七大河流(江河)的河道50%被污染,20%被严重污染;全国25%的地下水体遭到污染,35%的地下水水源不合格,平原区约有54%的地下水不符合生活用水水质标准。致使全国符合饮用水标准的仅占1/3,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1.9亿人的饮用水有害物质超标。水质的严重恶化,不仅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程度,而且对生态系统食品安全、人体健康构成日愈严重的威胁,每年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已占GDP的3%~8%。全国水污染事故从1998年的788次上升到2002年的1097次(平均每天约3起),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所有环境污染事故中最大,为3168万元。

据1956~2000年全国水资源评价初步成果表明,全国已形成区域地下漏斗100多个,地下水超采区面积近19万km2,近7万km2面积的地下水位低于海平面。全国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存在不同程度的地下水超采问题,主要分布在黄淮海流域,华北平原深层地下水已形成了跨冀、京、津、鲁的区域地下水漏斗,其超采区面积占全国的70%以上,其中河北省超采面积占该省平原区面积的91.6%。地下水超采直接造成区域性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资源枯竭,危及供水安全和饮用水安全,还诱发了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海(咸)水入侵、荒漠化、湿地萎缩等生态环境问题。全国已有50多个城市发生地面沉降,沉降中心累计最大沉降量超过2m的有上海天津、太原等地,其中苏锡常地区因地面沉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近3500亿元。地下水环境问题一旦产生,治理的难度很大,有些破坏甚至难以修复,地下水超采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呈现出从陆地向近海水域的延伸、从地表水向地下水延伸、从单一污染发展到综合污染,同时还表现出从一般污染物扩展到有毒有害物质、点源和面源污染共生、生活污染和工业排放相互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形成复合污染的态势。此外,因农业导致的面源污染十分严重,我国化肥、农药的利用率仅30%左右,70%以上的农药进入土壤、水体和大气,70%以上的河流受到污染,39%的湖泊,以及东南沿海富营养化,不合理或过度使用的有机肥和化肥导致在蔬菜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普遍超标,每年近4万hm2的地膜覆盖,导致白色污染土壤肥力下降。全国耕地有机质含量平均已降到1%,明显低于欧美国家2.5%~4%。东北黑土地带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刚开垦时的8%~10%已降为目前的1%~5%;缺钾耕地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56%,约50%以上的耕地微量元素缺乏,70%~80%的耕地养分不足,20%~30%的耕地氮养分过量。2000年发生的891起污染事件共污染农田4万hm2,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2亿元,西北、华北地区大面积频繁出现沙尘暴与耕地的理化性状恶化,团粒结构破坏有很大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